“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發(fā)展使得“一帶一路”沿線區(qū)域內的貿易規(guī)模也進一步擴大,那么所涉的貿易范圍也越來越廣,知識產權貿易當然也不例外。因此,為了實現(xiàn)“一帶一路”貿易暢通的目標,沿線各個國家之間開始意識到要加強區(qū)域內的市場自由化程度,其中之一的措施就知識產權保護標準的一體化,協(xié)調知識產權保護標準。但是由于知識產權本身的地域性特點,使得沿線各國在知識產權的保護標準方面大不相同,這樣就給沿線國家的貿易帶來不便,因為知識產權保護標準的差別,就容易引發(fā)貿易爭端,給沿線國家的合作與發(fā)展帶來不利。因此,協(xié)調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就成為了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知識產權自產生之日起就具有專有性,例如專利制度,其本身就是用市場這一特點保護了知識產權但是也給了一些國家濫用知識產權的借口。這些國家利用本國知識產權發(fā)展水平高的優(yōu)勢,動輒利用國內知識產權法律來對來對我國的附有相關知識產權的商品進行限制甚至是提起告訴。這樣的做法極大地破壞了現(xiàn)有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法律體制,同時也破壞了現(xiàn)有的穩(wěn)定的貿易秩序。盡管我國加入了眾多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公約,并已經建立起比較完善的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法律體系,但是我國商品在國際貿易中被無理扣押或者告訴的時間仍是屢屢發(fā)生。這些充分證明了在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領域中仍然存在許多的漏洞,無法全面的覆蓋知識產區(qū)領域的各個角落,這些漏洞給了許多具有優(yōu)勢地位的國家機會來不當利用知識產權法律,保護本國國內市場。這樣的做法助長了一些國家設置貿易壁壘同時也助長了保護主義的興起,給國際間的貿易暢通帶來了危害。例如,美國等國家就利用其優(yōu)勢地位在與他國的貿易過程中,提出所謂的“公平競爭”來對一些發(fā)展中國家的商品進行不合理的限制,限制這些國家的商品進入美國市場。這樣的行為給其他國家起到了“示范”作用,使得一些國家效仿,阻礙了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進程。給我國的知識產權貿易帶來巨大的損失。
雖然目前已經產生了知識產權國際保護的標準,但是這樣的標準并不是完全在國際范圍內得到遵守,許多國家仍然是將本國國內法確定的知識產權保護標準作為依據來保護知識產權。而且主權國家因為國別,各國所確定的知識產權保護標準是不同的,這樣的局面給了一些國家可乘之機,他們利用知識產權保護標準的差異,故意不遵守已經確定的統(tǒng)一的知識產權保護標準而是使用本國較高的標準。而后運用訴權打擊和削弱對手的競爭實力,為本國的商品贏得市場這種做法一旦引起爭端這些國家就利用訴權來“維權”,惡意利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打擊對手,侵占國際市場以擴大本國商品的市場份額,這樣的做法嚴重破壞了國際貿易的正常秩序,給正常的國際貿易帶來極大的危害?!耙粠б宦贰毖鼐€囊括眾多國家和地區(qū),知識產權發(fā)展水平參差不齊,因此為促進沿線經濟合作,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環(huán)境更應該協(xié)調知識產權保護標準,減少此類情況的發(fā)生。
知識產權保護在我國目前還處于發(fā)展中階段,并且我國的知識產權研究開始得比較晚,因而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顯得有些薄弱,在法律上,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條文雖然比較健全,有相關的單行法律法規(guī)以及在其他法律中的專章規(guī)定,在法律的完善程度上雖然已經達到相當的高度,但事實上,在知識產權保護過程中并不能起到相應的效果;我國目前對于知識產權的管理體制上比較混亂,存在著多頭管理,對侵權處罰力度不足,并且維權成本較高等體制上的漏洞。多頭管理使得執(zhí)法部門職能不清,職權混亂。而重視審批程序和對交易的管理過程使權利人在維權時投入巨大的成本,權利人的維權意識也就隨之消減,進而導致大家產生一種錯誤的觀念——“創(chuàng)新不如模仿來得更為節(jié)約成本”。對侵權行為的處罰力度不足更是嚴重打擊權利人的信心,為全社會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提高百害而無一利。以上就是我國目前在知識產權保護中面臨的問題,而我國為更好的實施“一帶一路”戰(zhàn)略就需要不斷地改進這些不足的地方,以便與沿線各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接軌。
因此,針對目前的這種情況,主要可采取以下措施來協(xié)調知識產權保護標準:
首先是建立相關法律體系建立相關的法律體系可以為協(xié)調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帶來依據?!耙粠б宦贰眳^(qū)域內各國應當加強國家之間有關于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協(xié)調的對話,加強區(qū)域內各國之間對于彼此國內知識產權保護標準的國內立法的了解,這樣就便于各國在協(xié)調知識產權保護標準時達成共識,而不會因為過大的差距而遭到巨大的阻力。協(xié)調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并不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各國共同努力。各國簽訂相關的國際條約等來建立知識產權保護標準法律體系。
再來就是確定比較統(tǒng)一的確權標準,這樣的話各國首先是在知識產權確立之初就使知識產權的標準做到一體化,而不至于在權利獲得之后因為依據差別而使得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出現(xiàn)差異。在行政確權中確定比較統(tǒng)一的做法,這樣就不僅僅是在法律方面進行協(xié)調,也做到了在確權方面的協(xié)調,有利于推動知識產權一體化的進程。
結 論
知識產權保護標準的差異日漸成為“一帶一路”戰(zhàn)略深入發(fā)展的障礙之一,因此,協(xié)調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就成為了必要。協(xié)調法律體系的建立給了協(xié)調知識產權保護標準依據,而確定統(tǒng)一的確權標準則是在權利設立之初就開始對知識產權保護標準進行協(xié)調。當然僅僅是這兩方面的措施是不夠的,要完全實現(xiàn)沿線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標準的一體化還需要很多工作要做,我國也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參考文獻】
[1] 張長立,高煜雄,曹惠民.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路徑研究[J]. 科學管理研究,2015,(5).
[2] 吳漢東. “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知識產權保護的中國選擇[J]. 人民論壇,2017,(3).
[3] 付德申,況達喆. “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研究[J]. 河南科技,2017,(18).
作者簡介:米曉敏(1992——),女,漢族,山西省,碩士,國際經濟法學。
項目信息:2017年黑龍江大學校級研究生創(chuàng)新科研項目,項目編號:YJSCX2017-071HL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