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交通運輸部副部長 戴東昌
交通運輸部高度重視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設施的建設工作,2016年下達了400個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設施的建設和試點計劃;2017年下達了1043個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設施建設計劃,并分別安排5億元中央車購稅補助資金;2018年將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設施建設列入交通運輸部更貼近民生實事。
同時,交通運輸部加強了對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設施建設工作的規(guī)劃和技術指導,2017年制定了《全國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設施“十三五”建設專項規(guī)劃》,研究出臺了《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設施建設實施暫行技術要求》,指導各地全面開展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設施的建設工作。
2016年開展試點建設工作以來,各地嚴格按照交通運輸部的統(tǒng)一部署和要求,積極開展各項工作,扎實推進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設施的建設,實現了公路沿線服務設施總量的穩(wěn)定增長,過去兩年的工作總體成效值得肯定。
堅持主動作為,建立一套工作機制。大部分省份都建立了以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為主,財政、發(fā)改、國土、環(huán)保、旅游等部門參與的工作機制,加強溝通協調,強化信息共享,努力消除項目落實中的障礙,將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設施建設作為年度的重點工作任務,做到與其他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同部署、同落實。其中,湖北、重慶等省份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成立了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堅持專項規(guī)劃、細化任務分工,落實責任到人,河北省按照統(tǒng)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合理確定省廳、省公路管理機構、市級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和有關監(jiān)督機構的責任分工,確保了工作的順利開展。
堅持要求保障,建成一批服務設施。兩年多來,各級積極協調財政部門,采取多種方式籌集、建設、改造和運營經費,按照交通運輸部專項規(guī)劃和建設管理要求,建成了一批硬件基礎好、服務能力強的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設施,極大地提升了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的服務能力,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累計完成和開工服務設施928個。其中,浙江、遼寧等省按照政府主導、行業(yè)推進、因地制宜、分類實施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普通國省干線公路養(yǎng)護道班、公路兩側廢舊場所和閑置用地統(tǒng)籌兼顧,超額完成了交通運輸部下達的年度建設任務。
堅持技術引導,形成一系列建設標準。為發(fā)揮好服務設施的功能,各地強化服務設施設計工作,從源頭上確保服務設施因地制宜、功能適用、質量耐久、服務人性化,遼寧省編制了《遼寧省國省干線公路服務區(qū)建設指導意見(暫行)》,圍繞養(yǎng)護生產、應急保障和社會服務制定了建設標準,規(guī)范了建設規(guī)模、分區(qū)布局等技術要求,明確了公路養(yǎng)護服務站實行“五個統(tǒng)一”的標準化建設;四川省印發(fā)了《關于加快推進全省普通國省干線公路“交通+旅游”融合發(fā)展示范試點項目建設的指導意見》,編制旅游交通設施實施標準規(guī)范,打造“公路服務區(qū)+旅游驛站”。
堅持建管并重,創(chuàng)新多種建管運模式。各地積極探索旅游、環(huán)保、市政等部門的合作共建思路,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為原則,根據類別、功能、規(guī)模等探索多樣化的管理運營模式,加強與沿線村鎮(zhèn)合作,打破公路服務設施“逢建必爭”的固有思維。對現有公路資源和其他資 源進行了充分的整合,統(tǒng)籌沿線路域服務,充分鼓勵沿線村民運營維護服務設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中,浙江省按照“實現錯位發(fā)展,突出小而美”的發(fā)展思路,充分利用現有設施,整合社會資源、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拓展功能內涵,以美麗公路創(chuàng)建為契機,深入探索普通公路服務站的新模式、新機制、新舉措;內蒙古積極探索政府與市場的合作模式,適當拓展功能,為公眾提供多樣化的出行服務,增強了造血功能,較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多樣化的出行需求,這些探索與創(chuàng)新積累了可貴的經驗和工作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和推廣意義。
河南三門峽省道246線窄口服務區(qū)一角
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設施建設管理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省際間的工作推進和成效差異較大,部分省份還存在認識不到位、理念落后、工作較為滯后等問題,有的甚至還未將2016年的試點建設任務落實,總的來看有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發(fā)展理念相對滯后。認識是前提,理念是先導,從前期調查情況來看,各地重新建輕改造、重建設輕運營、重自用輕共享等問題較為突出。
工作經驗不足。從客觀上看,這項工作是“十三五”的新增工作,前期工作基礎較為薄弱,設計、建設、管理經驗都較為缺乏。從主觀上看不少地方對《全國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設施“十三五”建設專項規(guī)劃》《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設施建設實施暫行技術要求》認識不足,特別是一些新建項目設計規(guī)?;蚺渲七^高,實施過程中由于征地、資金、運營等因素面臨較大困難,列入計劃的項目有些難以落地。
資金落實不到位。按照交通運輸部要求,各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會同同級財政部門,在部下達計劃后的一個月內,按計劃落實到具體項目并安排配套資金推進項目實施,但部分省份未按照文件要求,配套資金不到位或資金計劃下達較晚,項目難以落地。
管理運營維護較為困難。目前,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設施管理和運營大多依托于公路沿線維護養(yǎng)護管理人員,人員的專業(yè)化素養(yǎng)有待進一步提高,缺乏運營管理長效機制和專項資金保障,后期運營難以為繼,對少部分利用市場化機制運營管理的服務設施,省級層面尚未出臺相關的配套措施,市場運營和服務邊界尚不明確,運營管理風險較為突出。
2018年工作任務十分繁重,既要完成好1000個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設施建設的民生實事,又要將2016年、2017年已經下達的任務欠賬完成好,因此各地要嚴格按照工作部署,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主攻薄弱環(huán)節(jié),進一步深化各項舉措,全面加快推進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設施建設工作,重點要強化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更加注重以人民為中心。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設施建設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為公眾出行服務,要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設施建設管理的根本目的,把服務人民作為推進各項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堅持從群眾不斷增長的高品質、個性化、多樣化的出行需求出發(fā),著力拓展服務內涵,提升服務品質、延伸服務鏈條,擴大服務覆蓋、努力建立健全全網覆蓋、普惠共享、城鄉(xiāng)一體的公路服務體系,要積極推進“交通+旅游”融合發(fā)展,完善旅游出行信息服務,提升旅游服務的便捷性、舒適性,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的獲得感。
更加注重規(guī)劃引領。各地要在總結經驗和相互借鑒的基礎上廣泛調查、充分論證,加強與發(fā)改、財政、國土、環(huán)保、旅游、城管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和聯動,結合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和交通特點科學謀劃好未來一段時間公路服務設施的發(fā)展,當前一段時間各地普通國省干線公路規(guī)劃、調整、落地和建設正在有序的開展,務必要做到服務設施規(guī)劃布局與路網布局規(guī)模相結合,服務設施布設與單點服務設施規(guī)模相統(tǒng)籌,特別要重視城市出入口、重點旅游景區(qū)、重要節(jié)點等位置,合理確定服務設施間距、選址,以及單點規(guī)模,有計劃分步驟地指導建設的實施。
國道104線東光縣服務區(qū)概貌
更加注重政府主導。服務設施建設是民生工程,要充分發(fā)揮地方人民政府在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設施發(fā)展中的主導地位,更好發(fā)揮交通運輸部門行業(yè)管理作用,要堅持縱橫聯動協同推進,加強部門間政策制定和實施的協調配合,提高工作的協同性和聯動性,形成發(fā)展合力,同時讓社會公眾沿線群眾,以及相關企業(yè)參與到建設和管護中來,不斷將成功經驗上升為規(guī)章制度,建立長效的發(fā)展機制。
更加注重因地制宜。在選址上要適應不同地區(qū)、不同路段的出行需求,堅持路網結構、城鎮(zhèn)分布、自然環(huán)境等因素相統(tǒng)籌,在建設規(guī)模和標準上按照因地制宜、功能優(yōu)先、經濟適用、適度超前原則,根據交通流量、建設條件、用戶需求為運營管理的分類,設施避免貪大求洋,標新立異,避免盲目建設。在服務功能上,以保障基本功能為主,主要滿足停車、休息、加水、如廁等基本需求,不刻意追求大而全、高大上,特別要切忌形式主義,嚴防形象工程。
更加注重運營管理。2018年年底,全國將有2500多個各類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設施陸續(xù)建成運營,各省級交通主管部門要及時研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服務和考核標準,在制定自管模式的基礎上,鼓勵與社會資本開展跨區(qū)域運營,采取合資、承包等多種方式實施規(guī)范化管理。
鼓勵具備條件的地方,在保障基本服務的基礎上出臺先進性的政策措施、合理設施、增值服務設施,增強造血功能不斷提升綜合服務能力,確保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設施建得起、養(yǎng)得住、有效果。同時要做好已建成運營的普通國省干線公路服務設施的信息發(fā)布工作,積極采取各種形式,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等多種手段,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合理設置指引標志,方便司乘人員使用,滿足出行的需求。
更加注重責任的落實。從前兩年情況來看,部分地區(qū)任務完成情況較好,其主要經驗就是責任的落實。因此,各地要進一步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強化責任感和緊迫感。各單位主要領導要切實擔負起第一責任人的職責,總體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關鍵環(huán)節(jié)親自協調、推進情況親自督辦,落實責任到人,2018年年年底務必要確保前三年建設任務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