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富秀
摘 要:所謂“素養(yǎng)”,是指一個人在從事某項工作時應具備的素質(zhì)與修養(yǎng)。它是指一個人在品德、知識、才能和體格等諸方面先天的條件和后天的學習與鍛煉的綜合結(jié)果。自從黨中央提出“立德樹人”的要求之后,教育工作者便以“核心素養(yǎng)”為橋梁,開啟課程內(nèi)容與育人模式的變革。習主席也說到:《弟子規(guī)》本是童蒙養(yǎng)正寶典,看似一本不顯眼的小書,實際上里面蘊含著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大智慧。因此,我們開發(fā)好《弟子規(guī)》課程,開展好“學習、力行《弟子規(guī)》”活動,不但能傳承文化,還能助推素養(yǎng)提升。
關鍵詞:弟子規(guī);素養(yǎng)提升;文化
一、解讀《弟子規(guī)》
《弟子規(guī)》是我國一部影響深遠的啟蒙典籍,其中共360句、1080個字,三字一句,兩句或四句連意,合轍押韻,朗朗上口;文章分為“總敘,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七個部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要小心謹慎,講信用;同時要和大眾相處到平等博愛,并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如果做了之后,還有多余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六藝等其它有益的學問。以我們現(xiàn)代的教育思想來看可以歸納為“感恩、友愛、規(guī)范、誠信、博愛、向善、勤奮”這幾個方面。
二、開發(fā)《弟子規(guī)》
如今關于人情冷漠、孝道淪喪、誠信缺失的報道很多,這些現(xiàn)象反映出美德文化的缺失。對此,很有必要開發(fā)《弟子規(guī)》文化,傳承經(jīng)典提升言行素養(yǎng)。
(一)“孝敬”文化
“百善孝為先”,《弟子規(guī)》中,在闡述入則孝的56個句子中,主要是講對待父母應有的規(guī)范,主要談到有四個方面:聽從父母的教導,體貼照顧父母,經(jīng)常與父母溝通,思念父母。
(二)“個人”文化
主要是有關個人談吐、舉止、服飾等。在《弟子規(guī)》中詳細規(guī)定了個人言談舉止的規(guī)范:說話的時候,吐字要清楚、緩慢,不要講得太快太急、模糊不清;服裝儀容應當整齊清潔,一切穿著以穩(wěn)重端莊為宜;年少的時候,不要喝酒,因為一旦喝了酒,就會丑態(tài)百出;在穿戴方面,應該重視衣服的整潔大方,而不是華彩艷麗,平時的穿戴不但要符合我們的身份,也要與自己的家庭條件相吻合。
(三)“社交”文化
在《弟子規(guī)》“出則悌”篇中著重談到了交往禮儀。首先是談到社交禮儀的兩大原則:一是尊重原則,要懷尊敬之心對待交往的每一個人;二是信用原則,當子女聽到長輩呼喊某人時,應該立刻替長輩去叫被叫者。如果被叫的人不在,子女要馬上到長輩那里,看看有什么事情要做。當長輩問子女話時,子女要立即起身回答,眼睛要看著長輩,不能東張西望。
三、教學《弟子規(guī)》
首先利用在校早讀時間,組織本班學生在本班教室收聽《弟子規(guī)》音頻誦讀,每天播放一部分。學生靜靜地聽著,然后認真誦讀一遍。約兩周后,整本書播放完畢。學生對該書有了初步了解。
其次利用在校早讀時間,發(fā)揮班級小老師作用,充分利用《弟子規(guī)》視頻,讓他們先誦讀原文四句話,然后讀譯文。譯文通俗易懂,在小老師組織下大家邊聽邊小聲跟讀???、聽、讀、記四結(jié)合,印象較為深刻。學生經(jīng)過兩個階段地學習,興趣漸漸濃厚。
接著利用在校早讀時間,每天晨讀《弟子規(guī)》10-15分鐘,組長帶領下組員一起讀,并練習背誦。根據(jù)各自的記憶差異, 從前往后逐一背誦,最終能背全文為目的。學生背誦由老師負責檢查,達到要求者發(fā)給證書。還充分利用書法練習時機,書寫《弟子規(guī)》內(nèi)容,這個激勵性要求大大提高了學生積極性。
另外,還將學校學習輻射校外。帶領班級娃娃的所誦、所畫、所寫到社區(qū)傳承國學經(jīng)典——《弟子規(guī)》,以展示評比與互動交流的方式傳承國學。比如:誦讀擂臺賽,評選“誦讀大王”“誦讀能手”或“誦讀之星”,邀請社區(qū)領導頒獎等,以此激發(fā)學生們的誦讀熱情。還舉行一些問題搶答,讓社區(qū)的居民也與娃娃們同臺互動,交流感悟等。
四、踐行《弟子規(guī)》
學以致用,學習《弟子規(guī)》,不僅僅是背過,更重要的是善于變通,活學活用。
(一)自我提升,快樂生活
學習《弟子規(guī)》后,要把《弟子規(guī)》當成自己的教育法寶,更加注重自己的榜樣示范作用,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為教育學生做到“房室清、墻壁靜”,我?guī)ь^在班里撿垃圾,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促進了良好班風的形成。做起班主任工作來也輕松快樂!
(二)陪伴成長,提高素養(yǎng)
踐行《弟子規(guī)》,陪伴娃娃日常行為。比如:在學習上,孩子們有些馬虎,便耐心引導學生用《弟子規(guī)》要求自己。生活上,發(fā)現(xiàn)有學生的父母生病不舒服的時候,就用“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來教育孩子,要求他去照顧親人,關愛父母,讓孩子從小就有一顆善良和關愛他人的心……正是這樣的陪伴成長,反復提示,許多孩子素養(yǎng)明顯提升。
(三)活動引領,聚焦舉止
在校內(nèi)定期開展《弟子規(guī)》的各類主題活動,展示學生的閱讀成果,各組每月至少組織一次形式多樣的誦讀《弟子規(guī)》成果展示主題班會,如:吟誦、歌舞、演講、誦讀日記、故事會、“讀書心得”交流等。在校外則帶領孩子走入社區(qū)、福利院等等。比如:九九重陽節(jié)之際走進“老年公寓”,讓他們?yōu)闋敔斈棠淌帐拔葑印⑾茨_、洗衣服、捶背……把從《弟子規(guī)》中學到的,在自己言行舉止中聚焦,以此傳承美德、內(nèi)化文化、彰顯素養(yǎng)。
總之解讀開發(fā)《弟子規(guī)》,教學踐行《弟子規(guī)》,都能幫助大家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古為今用,如何將《弟子規(guī)》的傳承與中國當今立德樹人的社會建設結(jié)合起來,讓人們的文化與素養(yǎng)得以提升,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研究課題。
參考文獻:
[1]錢文忠.錢文忠解讀弟子規(guī)[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2]肖群忠.弟子規(guī)述評[J].道德與文明.
[3]楊高洪.百善孝為先———讀《弟子規(guī)》有感[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
[4]王婷婷.誦國學經(jīng)典,揚改革風帆———淺談誦讀學習《弟子規(guī)》作用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