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四小前,記者懷揣著兩個問題:學校為什么要重塑師生關系,要解決什么焦慮?
來到四小后,第一天弄懂了為什么要重塑,第二天大概明白了要解決什么。
帶著問題走進四小,當遇到孩子們問候“曉琦校長好”,當看到課堂上的小老師,當置身自然真實的校園氛圍……記者仿佛打通了經脈,一下子就明白了好的師生關系應該是什么樣子。
但是為什么要重塑呢?這個答案來自于校長李曉琦。
提及管理,一般都會理解為“控制”,因為控制了學生,老師才有所謂的“師道尊嚴”。但事實是:第一,學生很難被控制;第二,老師越來越控制不住了,因為學生知道的比老師還多。老師和學生必須互相學習,互相學習就必須蹲下來保持一個平等的姿態(tài)。
關系的重塑,表現在一切學習和生活相處都很融洽,學生不用擔心自己說錯,每個人的觀點都有價值。這樣的關系下教育出來的孩子,走入社會以后才不會排斥他人,他會懂得尊重,也能接受社會的多元。
校園一角
陽光下的孩子們
采訪家長,幫忙解決了記者的第二個困惑。
家長對孩子的成長始終是焦慮的,奧數班、才藝班、成績、升學、工作……每一步都走得提心吊膽。
但是從內心上說,家長對孩子最終的期望,并不是考上一個好大學,而是具有獲得幸福的能力。師生關系的重塑,為學生和家長帶來了一份安全感。
比如師生關系的平等、師生之間的尊重包容、師生之間的合作共學……它給學生帶來了自信、快樂、同理心、創(chuàng)造力等學習成績之外的能力,這種能力的養(yǎng)成會傳遞給家長一種直觀的感受:
孩子的成績不是唯一,身心健康和長遠發(fā)展才更為重要。所以對于成績的焦慮,也就轉移成一種對孩子綜合素養(yǎng)習得的希望。
離開四小的時候,陽光依舊溫和,梧桐葉仍然金黃,樹下的那群孩子同樣笑著、鬧著、跳著、跑著……
記者希望,越來越多的學校,都是這般的和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