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新年,字瀧,號右石,又石山人,齋號近水望山樓。1964年2月生,河北蠡縣人,現居北京。1985年7月畢業(yè)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級工程師。自幼好學,尤喜詩書畫,幾十年飽讀詩書、筆耕不輟。近年來師從當代大寫意領軍人物、中央美院教授張立辰,畫藝大進。其詩風格樸素、意境深遠、富有哲思;其書取古法,融各家于自體,豪邁飄逸;其畫以詩造境、以書行筆,風格自具。其作品風格清奇、意境雅逸,極具文人情懷,深受精英人士的喜愛,作品曾被多位省部級領導、名校教授、公司總經理和企業(yè)家收藏;多幅作品被美術機構和畫院收藏購買。
20世紀初,隨著西方照相術的發(fā)明與發(fā)展,以文藝復興為發(fā)端的西方寫實主義繪畫走到了盡頭,以塞尚、康定斯基等為代表的西方藝術家開始探索不同于古典寫實主義的現代派美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藝術流派。而正是在這一時期,中國的一些文化精英,如康有為、陳獨秀以及魯迅等提出了中國畫已經衰敗至極,要學習西方寫實主義風格,以西方寫實主義來改造中國畫的改良主張。當然,這與當時的中國社會經濟的落后和急需變革的要求不無關系,但這種主張對中國畫的發(fā)展產生了極大影響,以至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很多年和上世紀80年代初期,甚至現在都有很多人或多或少地接受或認同這樣的觀點,認為中國畫是老舊的、陳腐的、沒有新意的和需要變革的。那么,中國畫真的像他們所認為的“衰敗至極”“窮途末路”了嗎?我們通過中西繪畫的一些局部對比來找一找答案。
其主要流派有野獸派、立體派、未來派、表現派、超現實主義、抽象主義等。
西方現代派美術開始于20世紀初,其形成和發(fā)展有其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哲學的歷史淵源,是與現代西方社會的進程緊密相連的。從整個歐洲美術歷程來看,現代派美術思潮是從印象派前后這個時期開始的。確切地說,起源于法國后印象主義畫家塞尚、高更和荷蘭畫家梵高。
從其發(fā)展歷程來看,因為沒有深刻的、完整的思想理論基礎,更沒有很好的、成功的表現形式,因而不被廣大觀眾所接受,各種流派大多都是曇花一現,很快便成為了過眼煙云。
1、西方現代繪畫的出現與建立,最根本的思想就是脫離古典主義的寫實,用不同于傳統(tǒng)的形式和元素來表現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感受。主張要強烈地去感受對象,反對冷漠地對待自然,非常強調主觀感受的重要性,甚至否定現實世界的客觀性而追求藝術家本人的主觀感受。而中國畫一開始不僅僅是客觀物象的簡單復制和描繪,更強調在表現事物的物象的同時對于畫家的精神世界的表達。
2、在西方繪畫的現代派中,立體主義是一個具有重大影響的運動和畫派,提出將不同視點所觀察到的對象集中地表現于單一的平面上,造成一個總體經驗的效果。
而中國畫的山水則不同于西方的風景畫,它強調散點透視、移步換景、山外山、樓外樓,是描繪畫家對于山水風景的全方位感受,隔著這座山,依然可以欣賞后面的山,甚至可以繞過樹叢去欣賞林中的亭臺樓閣。因此西方人說,中國人有一雙特殊的眼睛,中國人有“第三只眼”。
《春風圖》
3、抽象主義是西方現代派中一個較新的流派,其主要觀點是認為藝術是抽象的,強調無意識、自發(fā)性、隨機創(chuàng)作等概念且主要是即興創(chuàng)作。而中國畫對事物的描寫講究“似與不似之間”,追求“不似之似”,在中國畫理的謝赫六法中講究氣韻生動,吳昌碩說:“苦鐵畫氣不畫形”。這與西方抽象主義既有相同之處,又高于西方抽象主義,不像其那么極端。
4、中國畫的起源與發(fā)展有著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和文化做基礎,這就是儒釋道精神和中國文學詩歌詩詞等。因此,中國畫在發(fā)展與受眾上都有廣泛而深厚的基礎,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中國畫與詩書印的完美結合,形成了中國畫無人能夠超越的審美內涵與外延。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使中國畫成為了“文中之文”(潘天壽語)??梢哉f,中國畫就是一座建立在深厚寬廣的基礎之上的高樓大廈,經過一代又一代大師的添磚加瓦,必將高聳入云。而西方的所謂現代藝術,由于缺乏深刻而深厚的藝術理念,光怪陸離,看似花哨,實際上難以為廣大觀眾所接受,雖然層出不窮,但都是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難以走出階段性和自我否定的怪圈,多數都是曇花一現、過眼煙云。
唐王維詩《鳥鳴澗》
《大吉圖》
在20世紀初,一部分人對中國畫的否定實際上是特殊歷史時期造成的,當時中國社會經濟的落后,渴望政治變革的思想使一部分人形成了盲目崇洋的思想;而80年代的否定傳統(tǒng)中國畫的思潮,也是剛剛改革開放一些人全盤西化觀念的表現,當時出現了所謂的新文人畫,實質上就是否定中國畫的本旨。甚至有一些人為了所謂的“走向世界”,去把中國一些愚昧落后和封建糟粕的東西拿給西方人,迎合西方人的獵奇和審丑心理,所有這些,都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現。
擁有偉大、優(yōu)秀而獨特的文化,是一個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先決條件和基本條件?,F在,中國已經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發(fā)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現階段中國經濟取得的偉大成就和西方經濟發(fā)展的問題,以及各種經濟、政治、環(huán)境問題的出現,越來越證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和偉大。儒釋道等傳統(tǒng)哲學理念,正在成為解決各種社會、政治、經濟環(huán)境危機甚至是發(fā)現并接受一些自然科學現象的智慧的有效方法。文化的最主要載體和傳播者就是人,我們應當比歷史上的任何時候都充滿自信。隨著中國正在實施的“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國傳統(tǒng)文化必將傳播到世界各地,為世界文明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和風清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