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雷要下雨,嘞哦;下雨要打傘,嘞哦……為什么要打雷下雨(為什么)……”簡單的歌詞中,告訴了我們兩個天氣現(xiàn)象—打雷、下雨。說到天氣現(xiàn)象,大家估計都不會陌生,畢竟每天的天氣預報都在隨時告訴我們關于天氣的情況。這些天氣現(xiàn)象是如何產(chǎn)生的?人類活動會對大氣造成哪些影響?2018年3月31日中科館大講堂《知識就是力量》專場講座,我們專門邀請了北京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研究員傅宗玫老師帶領大家一起認識變化萬千的天氣現(xiàn)象。
大氣是如何劃分層次的?每層的作用是什么?
我們可以把大氣簡單分成4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對流層,這一層的厚度大概是12千米,所有的天氣現(xiàn)象,如下雪、下雨、下冰雹、龍卷風、臺風、沙塵暴等,無論好壞都在這層發(fā)生,包括空氣污染;往上是平流層,淘氣的臭氧吸收了太陽的紫外線,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受紫外線的傷害;再上一層為中間層,當宇宙中的隕石砸向地球的時候,它就會在中間層被摩擦燒掉;最上面的叫作熱氣層,這一層雖然也有燃燒隕石的作用,不過它的大氣密度比較稀薄,所以不能把隕石完全摩擦燃燒掉,另外,它還有一個作用——折射無線電的信號。
(回答者:傅宗玫)
雨滴是什么形狀的?
雨滴在下落的過程中,并不像人們認為的那樣是眼淚狀的,也不是像珍珠項鏈那樣一顆顆圓球狀的樣子,相反,它長得像一個山東大饅頭。這是因為雨滴在下落的過程中跟空氣摩擦產(chǎn)生阻力,空氣的阻力會把它的下面壓得扁扁的,上面呈一個球狀的拱形。下落過程中,雨滴還會逐漸變大,太大的時候則會因為空氣的摩擦還有水表面張力的原因變形,變成一個像安全帽形狀的球形薄膜,如果再變大的話,這個薄膜就會在它下落的過程中破碎掉。
(回答者:傅宗玫)
大氣的作用有哪些?
大氣是人類和生物賴以生存的物質(zhì)條件。自然狀態(tài)下的大氣是多種氣體的混合物,主要由氮、氧、二氧化碳、水及一些微量惰性氣體組成。 氧氣是大部分生命不可或缺的要素,通過光合作用以及呼吸作用實現(xiàn)在大氣及生命中的交換。地球上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大氣的運動,它把水汽從豐沛的地方移動到干旱的地方,讓整個地球大部分地區(qū)都有降水,同時,它還從低緯度地區(qū)向高緯度地區(qū)輸送熱量,這也是地球上大部分地區(qū)能夠有生命,人們生活舒適、溫暖的重要原因。
(回答者:傅宗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