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旭
(遼寧省地質礦產研究院,遼寧 沈陽 110000)
研究區(qū)位于赤峰—朝陽礦集區(qū),大水清-熱水金、銅成礦帶內,該成礦帶是金、銅、鉛、鋅、鉬等元素的主要成礦地段。研究區(qū)化探結果顯示該區(qū)Au、Ag、Pb、Zn等多金屬元素異常套合較好,強度高,有較好的找礦前景[1]。
(1)礦區(qū)地質特征:礦區(qū)內岀露少量早太古代片麻巖、新近系中新統(tǒng)漢諾壩組玄武巖及上白堊統(tǒng)孫家灣組復成分礫巖;巖漿巖發(fā)育,糜棱巖化不等粒黑云母二長花崗巖分布廣泛,同時出露零星中細粒角閃石英閃長巖,石英脈、花崗斑巖脈出露較廣;韌性斷裂構造發(fā)育,以兩條北東向斷裂為主,走向30°~50°,傾向NW,傾角45°~60°,同時伴生北東、北西向次級斷裂構造[2]。
礦區(qū)經1∶5萬土壤地化掃面,圈出綜合異?!肁P-7-乙2。該異常主要成礦元素為Au, Cu,Ag,Zn,Fe,伴生元素Ta,W,Pb,Ni,Hg,Bi等,其中Ta、W、Pb、Ni、Bi濃集中心明顯,具有外、中、內帶特征,Au、Fe的異常面積較大,元素套合性好。Au最高強度可達1103×10-9。從組合異常來看,以Au元素為主的中-低溫元素異常形態(tài)受巖體和斷裂控制明顯,分布在花崗斑巖與二長花崗巖的接觸邊界及斷裂構造附近,且套和較好。
圖1 樓子店地區(qū)地質簡圖
(1)單元素異常:首先統(tǒng)計其幾何均值X與標準離差S,逐步剔除大于X+3S的數(shù)據(jù),各元素異常下限以T=X+2S作為參考值,再根據(jù)其能否客觀地反映研究區(qū)礦產和礦化的分布特征進行修正。共圈出Au異常5個,Ag異常9個,Cu異常16個,Pb異常2個,Zn異常14個。異常濃度分帶采用異常下限1,2,4倍劃分。
圖2 AP-7-乙2綜合異常剖析圖
不同地質條件下,金屬礦的分布、儲量和開采難度均存在很大差異,并且給地質找礦工作增加了難度。例如在一些海拔較高、地形陡峭的山體上進行勘查工作,一方面是需要技術人員攜帶多種探測設備,增加了工作開展難度;另一方面則是巖石風化嚴重,容易出現(xiàn)踩空現(xiàn)象,威脅技術人員的安全。此外,像一些高寒山區(qū),不僅地質險峻,而且常年有積雪覆蓋,也會給地質找礦工作的開展和相關找礦技術的應用增加難度。
復雜地質條件下開展金屬礦勘查工作,為了避免環(huán)境因素對勘查結果的影響,或是提高找礦工作效率,往往需要技術隊同時采取多種勘查技術,例如物探、化探技術聯(lián)合應用等。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尤其是大數(shù)據(jù)技術的推廣應用,為地質找礦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因此,在今后的地質找礦技術發(fā)展中,應當有意識的融合信息技術,充分依托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等技術模式,一方面提高地質找礦的效率和精度,避免地質找礦中的“無用功”;另一方面,也能夠顯著減輕技術人員的工作壓力,例如利用電子勘查技術或是遙控無人機,進行一些復雜地質條件的拍攝、測繪工作,這對于提升地質找礦工作的安全也有一定作用。
以往進行金屬礦勘查工作時,多數(shù)情況下是采用物探、化探中的一種,受地質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單一的勘探結果很有可能出現(xiàn)偏差,造成了人力、物力上的浪費。從企業(yè)經濟效益方面考慮,在今后應當嘗試綜合運用多種找礦技術,采取“地、物、化三場異常相互約束”技術,可以有效掌握礦山磁場變化情況、巖石異常情況等,進而在實際的開采過程中準確找到礦床的位置所在,最大限度的避免了資源浪費問題。
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使得各個行業(yè)對金屬礦的需求量劇增,我國金屬礦的儲量豐富,但是隨著開展時間的增加和地表金屬礦儲量的減少,使得地質找礦難度越來越大。企業(yè)一方面要針對現(xiàn)行的一些地質找礦技術,分析其適用范圍和存在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又要樹立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思想,通過地質找礦技術優(yōu)化,使其更好的服務于金屬礦勘查工作,提高資源利用率,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更高的經濟效益。
[1]袁桂琴,李飛,鄭紅閃,等.深部金屬礦勘查中常用物探方法與應用效果[J].物探化探計算技術,2017,32(5):495-499.
[2]劉獻滿,顧軍浩,閆立爽.EH4連續(xù)電導率成像技術在江西省瑞昌市仙姑臺銅多金屬礦勘查中的應用效果[C]//江西省地質學會2013年地質找礦學術年會.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