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偉麗
【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鏡頭一:法國某著名百貨公司,人潮涌動,中國游客爭相購物。
鏡頭二: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五歲的外孫女,用中文聲情并茂地背誦《三字經(jīng)》。
鏡頭三:中國高考前夕,英國物理學家霍金發(fā)微博鼓勵中國考生“未來將因你們而生”。
鏡頭四:非洲馬里,中國工人在援建醫(yī)院的工地上熱火朝天地工作著。
鏡頭五:中國產(chǎn)的仿制刀具經(jīng)過各種破壞性測試后仍完好無損,德國網(wǎng)友一臉驚嘆。
鏡頭六:西班牙足球俱樂部,前來求學的中國少年在綠茵場上訓練,揮汗如雨。
中國與世界聯(lián)系日益緊密。看了以上六個鏡頭,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選擇其中兩三個鏡頭使之形成有機關聯(lián),寫一篇文章。
【寫作指導】
六個鏡頭總體上在呈現(xiàn)中國的正面形象,是從國家到個人,從經(jīng)濟到政治到文化,多個領域的立體式呈現(xiàn)。寫作層次非常豐富。
引導語“中國與世界聯(lián)系日益緊密”,提醒考生這是一個關系型題目,需要寫出二者之間的關系。否則,可能走向基本符合題意,甚至偏離題意。“請選擇其中兩三個鏡頭使之形成有機關聯(lián)”,引導考生思考不同鏡頭之間的內(nèi)在關聯(lián),這需要考生進行概括、總結和提煉,最好用一個明確的中心來體現(xiàn)所選鏡頭間的有機聯(lián)系。
【二類文】
讓世界走向中國
□易柏銘
“師夷長技以制夷?!边@是中國近代化的第一個方略。而后人們向世界學技術、學制度、學思想,皆旨在讓中國有能力、有底氣走向世界。而今已百余年,中國已然站了起來、強了起來。由是,竊以為,我們應不再滿足于讓中國走向世界,而該疾呼:“讓世界走向中國!”
但中華人民固有的自謙使得人們不愿如此,于是有言我此話妄自尊大,太狂,不妥。可空穴來風,必有其源,且聽我一言:
技術上,“中國制造”早已是世界認可的標簽。曾有日本電視節(jié)目做過實驗,將一戶人家中的所有“中國制造”拿走,觀之,家徒四壁耳!我國制造業(yè)之強可見一斑。
制度上,民主制度便使我們足以自傲。網(wǎng)絡上,人們暢所欲言,不必擔心“被共和”,不同的聲音交流碰撞迸發(fā)出不一樣的火花,使人進步;現(xiàn)實中,高考制度為眾多的普通學子提供了成才的機會,以至于霍金都在高考之時鼓勵中國考生——“未來將因你們而生”。由此,制度上,應說讓世界走向我們。
思想上,中國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蘊讓我們不會落敗于任何人。以美國之強,不也心甘情愿地讓總統(tǒng)的外孫女大費功夫?qū)W習我們的《三字經(jīng)》?這不正是我們在思想文化上之先進的標志?李白高喊“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边@看似狂妄,卻象征著中華文化一代代的去蕪存菁,而文化、文學也就是思想在現(xiàn)實中的投射。時至今日,昔人俱往矣,但留下的底蘊卻誕生了《三體》《北京折疊》《紅高粱》等佳作,哪一部不讓世界稱奇?這便是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怎就不能說我大中國應持文化自信,叫世界向我們看齊?
百余年前,我們不如人,學技術、學制度、學思想,讓中國走向世界;而如今,我們不再劣于人,傲技術、傲制度、傲思想,有什么理由不讓世界走向中國!
評點:文章從近代向西方學習落筆,“百余年”學習一筆帶過,惜墨如金。第一段貧弱與富強的對比,使得文章開篇先聲奪人。
第二段以批評之語承接,讓行文有所延宕,引而不發(fā),為主體論述積蓄了勢能。文章主體部分從“技術”“制度”“思想”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分別對鏡頭五鏡頭三鏡頭二從“中國制造”“民主制度”“文化傳承”三方面進行了分析,文章大卻不空。另外,反問句和感嘆句的使用增強了感情的表達。
當然,“思想上”一段的論述有些牽強。本該論述中國“在思想上”的優(yōu)勢,而結論卻變成了“文化自信”。思想與文化雖然有所關聯(lián),但并不是同一概念。行文中又以“文學”代“文化”,這也是思考不周的結果。
評分:內(nèi)容15分+表達16分+發(fā)展等級14分=45分。
【一類文】
中國,為世界助力
□周思遠
“哪兒都有中國人的身影!”一位外國友人如是說道??刹皇锹?,瞧法國著名百貨公司,中國游客爭相購物;看非洲馬里,多少中國工人在援建醫(yī)院工地上熱火朝天地工作。中國,就像一雙手,大而有力,為推動世界前進助力。
看著這一幕幕景象,我不由得回想起中國屈辱的近代,中國那個被入侵、被欺辱的年代。而如今,正如當年拿破侖所言:“中國是一頭沉睡的雄獅,一旦覺醒將爆發(fā)出令人震驚的力量?!?/p>
中國正在崛起之路上大步前進,而中國的技術,也在革新中不斷升級。中國產(chǎn)的仿制刀具,經(jīng)過各種破壞性測試后完好無損,令素有嚴謹之稱的德國人都驚嘆不已?!爸袊圃臁闭蔑@中國工匠之精神!21世紀的中國,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世界舞臺的中心。
中國,推動著世界經(jīng)濟的發(fā)展。如今,中國的整體經(jīng)濟實力,在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已經(jīng)十分雄厚;而在這種經(jīng)濟實力下的消費,無疑推動了世界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在自身發(fā)展的同時,中國將經(jīng)濟建設的成果,分享給了整個世界;“一帶一路”的建設,毫無疑問給途經(jīng)國家?guī)チ烁R?。中國是完全在與世界分享經(jīng)濟發(fā)展的碩果,何謂大國?何謂責任?大國在國際上的責任擔當由此可見一斑。
中國一向追求“和而不同”。非洲許多地區(qū)貧瘠,難以發(fā)展經(jīng)濟,導致連基礎的生活設施都沒有。中國主動伸出援手,為那里建醫(yī)院和學校,并沒有因為國籍和利益而對他們水深火熱的生活置若罔聞。這便是中國千年文化熏陶而成的海納百川的胸懷,便是追求“和”的文化內(nèi)涵的執(zhí)著。秉持著這種思想,中國必將是推動世界發(fā)展前進的中堅力量。
中國的身影,在現(xiàn)在的世界大舞臺上翩翩起舞,裊娜多姿。無論是南仁東先生的“天眼”,還是全世界掀起的“中文熱”,無一不昭示著中國國力的強盛與文化的繁榮。但是在這突飛猛進的時候,中國越發(fā)冷靜,越發(fā)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正如習主席所倡導的“不忘初心”,中國仍然貫徹著“仁以為己任”的決心和毅力,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為世界助力,中國也將砥礪前行!
展大國之風,為世界助力!
評點:文章不徐不疾,娓娓道來。每一部分的論述都在對前一部分進行推進。這種層層推進的論述表現(xiàn)了考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評分:內(nèi)容18分+表達18分+發(fā)展等級18分=54分。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