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涵
中圖分類號:G633.98文獻標(biāo)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1-0239-01
秩序往往并不是人們約定俗成的,若將生活比作一盤多玩家參與的游戲,那么制定游戲規(guī)則的自然不會是玩家,而是那些游戲開發(fā)人員?;貧w現(xiàn)實,就是那些當(dāng)權(quán)者。
有哪個當(dāng)權(quán)者會特意為了人民的自由和平等而制定什么危害自己權(quán)益的秩序呢?別說是封建統(tǒng)治下?lián)碛兄粮邿o上權(quán)力的皇帝,就算是把權(quán)力交到我手里,我也是一定要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的,這根本就是毋庸置疑的事。秩序維護的是平等嗎?恐怕對這個問題,我無法給出肯定的回答。那么,只有秩序的存在能給人們帶來光明嗎?或者說,只要有了秩序,就闔家歡樂人人臉上都是愉快的笑容嗎?
我曾看到這樣一句話--"秩序意味著光明與安寧,意味著內(nèi)在的自由和自我控制,秩序就是力量,是人類最大的需要,是真正的幸福所在。"
看到這樣的話,我的第一反應(yīng)是荒謬,其實也不必那樣絕對,但我可以說,這句話真是很片面。就像是只有一條小細腿的壯漢,用卑微的個人情緒支撐著對秩序龐大的盲目崇拜,立不住腳的。
奴隸社會中,只有少部分人是較為自由的,那些成年本邦男性有個美好的身份--"公民"。許多本該與他們平等的人只是受到壓迫,在棍棒和鎖鏈下扮演忠誠的奴仆。女人和孩子沒有參政的權(quán)利,外邦人和奴隸亦然。這就是那時的秩序,"光明又安寧",生活在城邦里卻連個"公民"的稱號都得不到的婦女兒童們還有那些外來客們恭敬地與當(dāng)?shù)爻赡昴凶诱勑Γ`們"幸福"地被當(dāng)作物品,任主人隨意處理。
這樣的秩序,若從來沒有一個人愿捅破那灰白的繭殼,人心中厚重腐爛的奴性究竟何時才會被快刀斬下?
法國,人民生活在貧窮和苦痛中,連最基本的面包都難以得到時,王后甜美地笑著說:"那就叫他們吃蛋糕啊"。雖然這并非正史,但卻正確地諷刺了那時的皇室。這樣迂腐的政治,是王權(quán)至高無上的產(chǎn)物。國王是國家的領(lǐng)導(dǎo)者,人們習(xí)慣于被國王管理,這便是那時的秩序。規(guī)則被統(tǒng)治者玩弄于鼓掌之中,許多人民在這樣的秩序下死去,因為貧窮,這些人民死去時什么都沒有,除了他們干枯的手緊緊抓著的"光明和安寧"。這樣的慘狀,是秩序為他們帶來的"福音",看著那路邊冷硬的尸骨,嗅著那朱門酒肉腐壞的惡臭,叫人如何相信,秩序就是力量,是幸福所在呢?
后來,終于有人用利刃割破了秩序布滿灰塵的舊繭,將國王和王后送上斷頭臺,打破了曾經(jīng)虛假的光明,讓人們沐浴在真正的陽光下。
我國,一個有著上下五千年華夏文明的大國,歷代君王都不斷定下規(guī)則,建立有利于鞏固自己統(tǒng)治的秩序?,F(xiàn)在,我們稱其為"封建君主專治",我們知道那是不平等的,是落后的,是封建的,但在幾千年來的中國,這都是在平常不過的秩序罷了,人們不會思考為什么一定要有一個皇帝。那樣的秩序當(dāng)真是他們內(nèi)在的自由嗎?連掌權(quán)者那尊貴又難念的名字都不能隨意說出,三綱五常、三從四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孝要跪,忠要跪,參與個政事都要跪,連文字都可以殺人,別人死了要陪葬,遠親犯罪要誅族,難道會是人們最大的需要,真正的幸福所在?
這樣的道理,怕是連那趴在繭中不知世事的毛毛蟲都要嘲笑一番的。瞧,破繭成蝶這樣的事情,這些錦帽華服,只知尋求安穩(wěn)的家伙倒還不如他。
八股取士曾是我國選拔人才的過程中重要的一環(huán),是比分人為奴隸和主人更令我唾棄的秩序,是比皇權(quán)更強力的麻醉劑。它教人去學(xué)那些并無作用的東西,表面上看起來是助人學(xué)習(xí),其實那是真正做到了"愚民政策"。破題、承題、起講、入題、出題、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精不精致?精致!實不實用?沒用!讀書,讀死書,做人,做庸人,這秩序到了巔峰,大清也終于亡了。
若非前人撕破那層層厚繭,讓光明引領(lǐng)人們走出渾濁不堪的舊秩序,也不會有我一女子能讀幾本雜書,會認(rèn)幾個大字,還敢寫下這篇沒什么精致格式的文章去抨擊那些老古董的事了。
秩序該不該存在?當(dāng)然。畢竟毛毛蟲要是不曾成繭,也不會有蝴蝶的存在。是不是有了秩序就有了陽光,秩序就是快樂之源?不是。把自己封在繭里,自以為如此便天下太平,那是著實可笑得很。
若不作繭,便不能完成蛻變,若作了繭,便不能看到繭殼外的世界,唯有破繭,才能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