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娟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1-0190-01
教書育人是學校工作的重要任務,作為育人的德育教育當然是學校工作的首位。在對學校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占學校工作的大部分時間是課堂教學,是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物理作為一門自然基礎學科,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主要途徑。一方面可以啟迪學生思維,開發(fā)學生智力,讓學生獲取基本的物理知識,另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集體觀念,增強學生愛國情感,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與實事求是、勇于克服困難、勇攀高峰的精神,對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具有巨大的影響作用。現(xiàn)結合本人多年來的教學實踐探究如下:
1.初中物理德育教育滲透的重要性
物理課本中曾提及,物理教學中想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其主要方法是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教育。中學階段的學生正在逐漸形成自己的世界觀,而物理學科中包含著大量的隱性德育因素能夠幫助學生用辯證法觀察并及時解決問題。物理教師方面,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方面有最主要的責任。他們除了要提高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掌握能力之外,還要結合物理這門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從而培養(yǎng)出有理想、有文化的社會主義人才。
2.明確德育目標,做到有向滲透
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許多課文不是給學生方法論、世界觀的有向引導,就是給學生某種高尚情感的感化、積極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觀的啟迪,因此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為滲透德育的方向,這些教育,在常規(guī)施教中應落實在三個方面。
2.1愛國主義是德育的中心內容,向學生介紹我國在物理學方面對世界的杰出貢獻,增強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宣傳我國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偉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奮發(fā)圖強的事跡,加深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崇高感情;把我國某些科技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真實地亮給學生,激發(fā)他們樹立為中華之崛起而獻身的雄心壯志。
2.2辯證唯物主義是"人類哲學和科學發(fā)展的最高成果"。大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認為"哲學是全部科學研究之母",他堅持實踐,成為近代物理學的巨人。如果教師能把教材中的科學內容與思想內容有機結合起來,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去分析、闡述物理現(xiàn)象和規(guī)律,用哲學思想把物理教學上升為觀點和思想方法的教學,就不僅能使學生正確而深刻地理解近代物理知識,而且對科學世界觀的形成,掌握方法論都有積極作用。
3.用愛去影響、關注每一名學生
教育教學中只是嚴,還遠遠不夠,更需要愛。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愛人吧!對人的愛是你道德的核心!應當這樣生活:讓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純潔、強大無比!做一個真正的人,這就是說要為你周圍的人貢獻出自己心靈的力量,讓他們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讓你生活中接觸的每一個人從你那兒,從你的心靈深處得到一點最美好的東西。"作為教師要用大愛去影響和呵護、關注每一名學生。
3.1身教勝于言教。教師本身有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職業(yè)的熱愛,博大的胸懷、高尚的愛國情操,這些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有益的影響。在平時工作中教師各項工作表現(xiàn)突出,成績顯著;充滿熱情的去對待生活對待人生;關心愛護周圍所有的人,用心包容所有等等都是對學生產(chǎn)生積極影響的有效資源,教師要善加利用。
3.2把愛延伸到教室的每一個角落。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讓一些教師遠離了成績低、紀律不好的孩子。偏離了教育的宗旨,不能多元的去評價和關注學困生。在平時教學中我會時時的用不經(jīng)意的方式給予在我的學科上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紀律稍差的"調皮生"更多的關愛。多提問一次,多面批一回作業(yè),多聊一次家常,多詢問一次對老師的看法和要求,用溫柔的目光多注視一會等方式,不斷的走近他們的心田,讓學生和我的距離越來越近。慢慢的學困生越來越少,調皮厭學的孩子越來越少。
3.3在幽默與歡樂中懲戒。"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這是古訓。但從人的心理來講沒有太多的人愿意吃苦藥,愿意聽逆耳忠言。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懲戒時,教師要是能講求藝術性,往往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中不可避免會有這樣的類似情況出現(xiàn),在課堂上沒有點高潮,學生或是沉悶,或是煩躁,或是瞌睡,所以我會在課堂上適時的講些與物理相關的笑話,或者根據(jù)課堂上的突發(fā)事件來點冷幽默,這樣一來學生精神了,注意力也集中了,教學效果會更好了。再比如有學生課間遲到,我會把他們留在門口,每人說出一個成語或者一句詩,并且要解釋相關的物理知識,這既是對遲到同學的懲罰,同時又以游戲的形式考察了物理知識。
3.4特事特辦,以點代面。現(xiàn)在的初中學生由于各種原因的影響他們表現(xiàn)的更為富有個性,排他感更強。如果只是簡單的一刀切,一棒子打死,不會收到好的教育效果,甚至會產(chǎn)生不良的后果??迫谓處煈嘀魅我粯樱诮虒W中關注這樣的學生,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學生加以教育,起到輻射效應。作為科任教師,我們有著學生不很懼怕的優(yōu)勢,更容易與學生接觸,更容易與學生交流、走進學生內心。在教學中我們應多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找出學生與教師"較勁"的原因所在,用師愛去融化學生心中寒冷的冰。德育教育始終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百育德為先"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很好的研究和積累德育教育的方法,并高度重視德育教育,就會收到"春風化雨,潤物細無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