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莉
摘要:讀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一項重要活動,是人類汲取知識的主要手段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一談及閱讀,人們聯(lián)想的往往是語文閱讀。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及"社會的數學化",僅具語文閱讀能力的社會人已明顯地顯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他們看不懂某些產品使用說明書,看不懂股市走勢圖,等等。由此可見,加強數學閱讀教學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探討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8)01-0141-01
1.選擇最佳閱讀時機
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特點及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能力確定閱讀時機,對于較易理解的、不算太抽象的概念內容,可以安排在講授前閱讀,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對于較抽象、難于理解的內容,可以采用邊講解邊閱讀的方法或講解后閱讀的方法。如第八冊教材中關于幾何形體知識的內容可安排在講授之前閱讀;"簡單統(tǒng)計"可采用邊講授邊閱讀的形式;而第十冊"數的整除"一節(jié)宜安排在講授之后閱讀,因為這一節(jié)內容不僅理論性強,而且知識點很多,學生很難把握整體把握。
2.指示閱讀方向
我國著名思想家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這就要求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數學閱讀能力起始階段,不論是安排什么時機的閱讀,都應精心設計些閱讀思考題,讓學生帶著疑問去閱讀。這樣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在重點、關鍵地方多分析、多思考,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把握教材的重點,順利通過難點。設計的問題首先要有啟發(fā)性、針對性和概括性,能充分體現(xiàn)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形式宜多樣。其次還要體現(xiàn)三種不同的層次,第一,字面理解層次,這種問題即不需多深入地?讀就可以回答,比如,面積、周長的定義。第二,解釋層次,這種問題比字面理解層次的問題要深入,涉及對教學內容的概括、比較及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技巧;比如,自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可以設計以下的問題: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乘2后,分數的大小變化嗎?同除以2呢?如果同乘3或除以3呢?這樣設計,讓學生有了閱讀的方向,既理解了教材,又提高了課堂效益。第三,創(chuàng)新層次,這種問題要求超出教材之外的新思想和新見解,或做出個人的獨到判斷等。比如,你還可以怎么想?這種問題讓學生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
3.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自主學習,是閱讀學習方法的本質。一般情況來說,閱讀學習應該是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只有當學生真正確立起一種超越興趣的閱讀觀,基于學習的不同需要而主動閱讀時,閱讀學習方法的優(yōu)越性才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在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的同時,還要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學實踐表明,只有當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其閱讀學習的能力才能產生質的飛躍。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著手:
(1)自覺閱讀的習慣。自覺閱讀,是主體從無意識投入逐漸轉變?yōu)橛幸庾R投入的過程,它既能激發(fā)起學生對信息獲得與理解的心態(tài),又能躍動起深層次的理性思維。從心理學角度看,即使非自覺目的的隨意閱讀,也常常能通過這種自覺的心理趨勢,使無意注意轉化為有意注意,從而使閱讀過程從興趣到樂趣,再升華為志趣,實現(xiàn)理解力的飛躍。對小學生來說,培養(yǎng)自覺閱讀習慣應從課前預習閱讀和課后溫習閱讀入手。
(2)閱讀思考的習慣。閱讀學習過程中的第一步就是按照一定的思路、順序或步驟去感知信息。更重要的是透過表面的文字信息理解其表達的內涵,通過充分的分析與思考,去獲得理性的概念或結論。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是只讀不思,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其義"也很難"自見"。就數學學科而言,由于其概念、法則、性質、公式等無一不是思維的結晶。離開積極的思維,根本無法掌握數學知識,更談不上靈活運用。
(3)讀練相結合的習慣。動手操作是促進理解、減少數學學習困難的有效手段。而解題練習又是鞏固數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培養(yǎng)把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的重要途徑。與其它基礎學科相比,數學學習尤其需要操作、練習。在閱讀學習中,最好做到讀做結合、讀練結合,也就是引導學生把已初步理解的知識,運用到新的知識情境中去,用新的知識體系去解釋新的問題。
4.加強課外的合作閱讀
閱讀可以是一個合作的過程,特別是閱讀訓練的初始階段。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個別學生特別是閱讀能力不強的學生,如果在閱讀中遇到了問題,讀不懂,那么他會對這次閱讀過程完全喪失信心,而一次閱讀的失敗會影響他下一次的閱讀。合作閱讀可以起到互相幫扶,知識互補的作用。如有一題:今年股市一路走高,爸爸和李叔叔合伙投資14萬元買股票,其中爸爸拿出的本金是李叔叔的1.8倍。到現(xiàn)在,兩人合伙買的股票已經賺了4.2萬元,按兩人所付的本金分攤所賺的錢,那么兩人各應分到多少萬元?這個問題關鍵的條件是"爸爸拿出的本金是李叔叔的1.8倍。"對這個條件的理解是整個題目理解的關鍵。有些同學讀不懂這個情境,而有些同學有相關的經驗。在合作閱讀的過程中,互相幫助,互相點撥,會讓學生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使不明白的學生有閱讀的成功感,從而產生興趣。合作有利于交流,在學生合作閱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的完成了數學交流的過程,這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之一。
閱讀,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一項重要的活動,是人類涉取知識的主要手段和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談及閱讀,首先想到的是語文的閱讀,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社會的數學化正在興起,如貸款,股市,市場預測,風險評估等一系列經濟詞匯的頻繁使用正昭示著社會的數學化的到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及"社會的數學化",一個人不可能終生依靠老師,每個人都必須學會自學,閱讀是自學的主要形式,自學能力的核心是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應該成為我們小學數學教師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