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勤
【摘要】國學經典是我國文學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寶。兒童時期是“古詩文經典誦讀”的黃金年代。開展古詩文經典誦讀活動也是少年兒童學習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為他們未來的發(fā)展打好基礎。
【關鍵詞】國學經典;語文素養(yǎng);觀念;精華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1-0259-01
國學經典是我國古典文學的精華,是文學史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瑰寶。它歷經歲月陶洗,千錘百煉,積淀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價值觀念,人格精神和審美意識。千百年間,萬口傳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為我們民族約定俗成的教科書。對學生人格的養(yǎng)成和情操的陶冶,對民族精神的養(yǎng)育,都有其他任何手段所無法代替的作用。
一、提高了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
社會的發(fā)展引起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使得獨生子女問題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優(yōu)越的社會環(huán)境,舒適的家庭環(huán)境,使得這些獨生子女從小就養(yǎng)成一種惰性、冷漠性、自我性以及只求索取不講奉獻的畸形心態(tài)。把不良的思想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這是防患于未然的舉措。我在經典誦讀內容中加強學生的品德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如:《游子吟》的反復誦讀使我們學會報答,學會感恩。其實父母的付出又何嘗不需要回報?"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三人行必有我?guī)?、"不恥下問"在對這些名言警句的反復背誦中學會從誠信、忠誠、虛心等方面學會做人,"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對這些古典詩詞的誦讀,從而使學生明白"人間處處有真情,真情處處暖人心"。讓學生懂得友情的重要,理解人與人之間應該和睦相處;應該彼此謙讓。古代詩文離我們較遠,因此在反復誦讀中去體會其中的感情,從中學會立人、學會處事的精神,這就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浸染與熏陶,提高了自己的思想道德意識。
二、國學經典誦讀,能夠塑造高尚人格
國學經典誦讀,是學生塑造高尚人格,培養(yǎng)良好思想品德的一個重要方法。著名作家金庸說:“適宜少年兒童誦讀的古詩應在情與理之間。不是要讓他們學習很多知識,更多的是一種情感的民族性格的熏陶。要繼承溫柔敦厚,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詩教,使孩子們從小養(yǎng)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剛的人格”。讓學生誦讀國學經典,就是一次與歷史上最優(yōu)秀的文學前輩的對話,就是學生與優(yōu)秀文章的交流,這必將對孩子們的一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國學所蘊含的‘仁、義、禮、智、信是我們民族文化中不可放棄的精髓,學習這些經過時間洗禮后保存下來的經典作品,能使我們以健康的心態(tài)適應紛繁復雜的社會變遷,更重要的是國學經典能夠使孩子們在接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熏陶的同時,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國學經典誦讀,塑造健康人格
國學經典中蘊涵的傳統(tǒng)美德,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孩子們的人格,提升著孩子們的道德素養(yǎng)。如孝親敬長,誠實守信,謙恭有禮等。同時,燦爛的文明,也能使孩子對祖國更有感情,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培養(yǎng)和塑造出具有民族意識、經世致用的下一代。比如中國傳統(tǒng)文化講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生活中要尊師重教,尊老愛幼,要知道怎樣做人做事,等等,這些好的傳統(tǒng)如果失去了,那我們的道德秩序就容易混亂。國學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這也是德育活動的主要任務。因此,初中階段,把國學與德育活動相結合,更有利于國學的精粹成為學生們可以享用一生的精神財富,從而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探索人生航程。
四、激發(fā)學習語文的興趣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為了上好語文課,我經常帶領學生利用課前三分鐘時間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誦讀經典美文,甚至把語文課留一部分時間對學生進行誦讀訓練,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積累知識,且書聲瑯瑯,營造出了課堂上應有的文學氣氛,也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語文課的教學質量。同時,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們在潛移默化、熏陶感染中激發(fā)出了學習語文的興趣,讓老師也能更加有效地進行語文教學。例如,利用晨讀和晚讀的時間要求學生朗誦《弟子規(guī)》,我則利用課前與課余時間加強朗誦指導,在誦讀過程中讓學生領會了意境,引起了他們的學習欲望,讓他們感受到了學習語文的樂趣。
五、提升了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是另外一個重要的方面,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因此,語文教師自己首先要會背誦大量詩詞,語文教師絕不能僅僅止于課本上的國學經典篇目,要大量補充國學經典篇目,教師的古文底子是打好學生古文底子的前提。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自覺、主動補好古文這一課。
其次要提高文學鑒賞能力。語文新大綱要求學習欣賞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賞優(yōu)美、精彩的語言。強調文學教育,也就要求我們廣大語文教師必須要具有文章鑒賞能力。否則,不可能全面貫徹、落實新大綱新教材中的文學教育的要求。只有熱愛閱讀的教師,才能充實自己的課堂,體驗學生閱讀的甘苦,找到與學生進行心靈對話的話題,及時向學生推薦有益的讀物,成為學生閱讀的榜樣。對學生經典閱讀的困難多作些了解,對閱讀現(xiàn)狀多作些分析,對閱讀的熱點與盲點多作些理性思考,才能積極有效地消除經典閱讀的障礙,掌握指導發(fā)言的主動權,從而有效地構建指導者與閱讀者對話的平臺。
六、陶冶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
現(xiàn)在有些學生受不良文化影響太深,崇尚暴力,缺乏愛心,遠離善良,違法犯罪時有發(fā)生。開展誦讀中華經典詩文詩句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傳統(tǒng)美德,具有良好的人格操守。人格的養(yǎng)成,奠基在童年,形成在青少年時期,讓中學生接受傳統(tǒng)文化教育,有利于讓他們的心靈保持純凈,培養(yǎng)其良好的品德。讓學生背誦最有價值的中華經典詩文詩句,讓他們耳濡目染于圣賢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品質,中華經典詩文詩句將隨伴其人生的成長。長期的誦讀薰習,還可提高他們閱讀古文的能力。中華文化的智慧寶藏,將任其悠游探取,可以陶冶他的性靈、開闊他的心胸、端正他的品行。
參考文獻
[1]馬琳萍[1].國學經典誦讀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一體化策略研究[J].時代教育,2013,(5):12-13.
[2]金麗紅.國學經典誦讀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J].文學教育,2017,0(10):132-133.
[3]王水涓[1].國學經典誦讀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機結合[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0(1):4-4.
[4]王亞蘭.淺談“新課改”下國學經典和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融合[J].科技資訊,2016,14(2):12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