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秀麗
(孝感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湖北 孝感 432000)
1.1 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期間接收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2例,將這些患者均按照雙盲、隨機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納入標準:均在研究前簽署了知情研究協(xié)議書;均為單胎妊娠患者;經臨床確診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排除標準:孕前患有糖尿病和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語言意識障礙患者;嚴重肝腎器官疾病患者。其中觀察組31例,年齡21~40歲,平均(34.77±2.65)歲;對照組31例,年齡22~39歲,平均(34.01±2.51)歲?;颊咴兄?5~29周,平均孕周(27.33±1.35)周。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無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飲食運動療法進行治療,而觀察組采取飲食運動療法并用胰島素治療方式。時刻關注患者的血糖水平,依照患者平時飲食狀況,對其飲食進行控制,合理、均衡搭配飲食,控制機體每天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在50%~60%范圍內,另外,將脂肪攝入量和蛋白質攝入量控制在總能量的20%左右和10%~15%左右,并對患者的鹽分攝入量和水果食用量進行限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孕前3個月體質量控制在增加不足1.5 kg,之后每周增加0.35 kg左右[3]。在對患者進行飲食治療的同時,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運動方案,適量緩慢行走。與此同時進行胰島素治療:24~30周范圍內的初診孕婦,第1次胰島素注射量為0.8 U/kg,1次/d;30~35周之間的初診產婦,第1次胰島素注射量為0.9 U/kg,1次/d;在35周及以上初診產婦,第1次胰島素注射量為1.0 U/kg,1次/d。之后依照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適當劑量調整。將胰島素的注射量控制在30 U左右,并于早餐前注射。將患者的空腹血糖控制在3.3~5.5 mmol/L的范圍內,餐后2 h血糖控制在4.5~6.6 mmol/L的范圍內,夜間的空腹血糖控制在4.5~6.6 mmol/L以下[4]。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糖水平,并對兩組母嬰結局進行對比分析,詳細記錄兩組患者具體狀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予以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予以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糖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得到明顯改善,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糖水平比較(±s,mmol/L)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levels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s,mmol/L)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糖水平比較(±s,mmol/L)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 glucose levels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s,mmol/L)
餐后2 h血糖7.23±0.86 9.01±1.33 6.26 0.00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31 31空腹血糖4.11±0.35 5.84±1.06 8.63 0.00
2.2 兩組母嬰結局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早產、產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壓、感染等發(fā)生率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而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窒息和巨大兒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母嬰結局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maternal and infant outcom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妊娠期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就是妊娠期糖尿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妊娠期血糖水平代謝異常,不斷出現多食、多飲、體質量明顯下降和多尿等癥狀[5]。臨床在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時,十分困難,一旦不及時進行治療,就會使其預后受到影響。據有關研究資料表明[6],引發(fā)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因素為糖尿病家族史、妊娠年齡、體重指數、種族、不孕不育史等。現階段,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發(fā)病機制依然不明確,其和胰島素抵抗可能有關。隨著胰島素拮抗激素水平的不斷提升,胰島素抵抗狀況不斷出現。人體胰島素水平降低,為保證血糖正常水平,機體胰島素就會出現代償分泌[7]。高胰島素狀況會損害機體胰島素B細胞,進而出現血糖水平升高現象,引發(fā)妊娠期糖尿病。此外,在妊娠期,胎兒發(fā)育、胎盤成長都需要機體營養(yǎng)的供應,這時母體的腎小球濾過率就會增加,并增加排糖量。妊娠期糖尿病會加大母嬰風險,所以,對其進行早期干預治療尤為關鍵[8]。通過此次研究結果可知,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得到明顯改善,而觀察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早產、產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壓、感染等發(fā)生率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而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窒息和巨大兒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總而言之,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實施飲食運動療法加以胰島素治療,不僅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水平,而且降低了母嬰風險發(fā)生率,臨床治療成效明顯,充分體現其價值意義,可進一步推廣采納。
[1] 劉海霞.胰島素聯合中藥方劑治療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血清Mg2+、內脂素水平及母嬰結局的影響[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7,23(5):617-619.
[2] 胡麗梅,秦淑芬,姜?;?等.葛根素聯合門冬胰島素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臨床觀察及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河北醫(yī)藥,2016,38(20):3084-3087.
[3] 李娜.“雙C”治療方案對高齡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血糖控制效果及圍生兒預后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12):1831-1834.
[4] 劉艷娟.妊娠合并糖尿病孕產婦不同時期加用胰島素治療對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34):5990-5992.
[5] 劉彩蘭.胰島素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妊娠結局及新生兒預后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3):2907-2908.
[6] 李娜.飲食管理指導對妊娠期糖尿病產婦母嬰結局的改善效果觀察[J].河北醫(yī)學,2017,23(6):1035-1038.
[7] 楊洋,鄒磊,任婷,等.妊娠期糖尿病營養(yǎng)干預的效果及對新生兒預后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6,14(9):1516-1518.
[8] 計菁.胰島素泵短期強化療法在妊娠糖尿病治療中的效果[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5,23(7):480-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