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秋圓 廖嚴力
【人物簡介】
施學概先生(伯天),中國皇家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廈門市榮譽市民,1994年獲得美國世界名人錄第五屆傑出領袖獎,中華海外聯(lián)誼會理事,中國僑聯(lián)委員,福建省政協(xié)委員,集美大學董事會常務理事,施學概詩歌獎基金會創(chuàng)始人,香港特別行政區(qū)事務顧問,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全國人民代表選舉會議成員,香港福建聯(lián)會執(zhí)委,香港文藝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籌委會委員。
世界上總有一些東西,是在千百年的歲月洗禮之後,依舊如新。就像20年前的名家大多息影林泉,但那詩歌的旋律猶鳴在耳。施學概先生知道,他身邊的人知道,後輩們更加知道,許多年後,就算時間泯滅了他親身編撰的書著,但那些印烙在人們腦海里、深刻在人們心中的文字不會被抹去,它們是有精神的,文字的精神會留存人們心中?!}記
反哺社會的赤子之心
2017年12月22日,一場為展示中華文化魅力,慶賀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而舉辦的《回歸詩詞百首新編》首發(fā)贈書儀式在香港灣仔會展中心舉行。“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炎黃子孫應當把展現(xiàn)中華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作為自己的一項使命。”莊嚴的國歌拂入耳畔,令香港詩詞書畫慶回歸籌委會主席、《回歸詩詞百首新編》主編施學概先生激動不已。他說,看到了國旗,就看到了中國五千年浩蕩的歷史長河;聽到了國歌,就聽到了文明之音在耳邊奏響。
施學概先生是香港的一名企業(yè)家,開始傾心做文化,得從20年前說起。1997年,得知香港即將回歸祖國,施學概先生有了一種以新穎的方式去記錄這非凡歷史時刻的念頭。他首倡詩詞創(chuàng)作,停下自己經營多年的生意,漂洋過海走遍十幾個國家和地區(qū)尋求佳作,並一一品讀精心挑選,主編了《回歸詩詞百首》一書。
時光輪轉,又是一個20年。如果說,20年前的新書,是將香港回歸祖國這樣一件難忘的事,鐫刻在歷史的記憶里;那麼,20年後的今天,施學概先生再度編印的一本《回歸詩詞百首新編》,則是鞭策後人不斷回望歷史,延續(xù)前人精神,將中華文化繼續(xù)傳播發(fā)揚的最好表達。
2017年,迎來了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的喜慶日子,施學概先生開始思索著另一本《回歸詩詞百首新編》的籌劃與出版。與20年前不同的是,這本書的出版,融注了更多人的汗水與智慧。在《回歸詩詞百首新編》首發(fā)贈書儀式上,施學概先生之子、籌委會法律顧問施若龍博士代表籌委會致答謝詞,娓娓訴說著父親不辭辛勞編撰書著的各種感人畫面。其大兒子施若琛則擔當起秘書長的工作,安排嘉賓到位並作現(xiàn)場調動令整個程式順暢。詩集中也可見施學概先生孫女的墨筆,讓人不得不讚嘆這位使命在第二、第三代身上發(fā)揚、延續(xù)的中華文化傳播者。
施學概先生說,從策劃此書開始,他就已動員自己的兒孫積極參與進來,為迎慶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做點貢獻。他們參與之時,施學概先生也是耐心指導,鼓勵子孫多出力、多奉獻。他自己也是親身參與書著編撰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發(fā)起詩詞征稿啟事,並從來稿中精選了40篇作品。校對環(huán)節(jié),施學概先生更是認真細緻,他將入選的來稿每一篇都標上編號,分批進行校對,往往是一批校對了不下十次,確認無誤後才進行下一批校對。就連書籍開印之時,他還邀約兩三個資深教授再度校對了三次,給即將面世的書籍下了“雙保險”。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生怕有疏漏的時候。校對中最大的難點在於,如今很多繁體字都簡化了,平日若沒有足夠的積累,是很難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的?!笔W概先生坦言。編輯工作歷經數(shù)月,《回歸詩詞百首新編》終於得以面世。書籍自籌備工作開始至當日揭封、慶賀香港回歸祖國慶典,也獲得了陳金烈、林廣兆、陳有慶、施展熊、施佳汶等社會賢達的鼎力支持和協(xié)助。而施學概先生對該活動的籌備、策劃乃至嘉賓邀請等環(huán)節(jié),亦都事必躬親,連司儀稿的撰寫也親力親為,每個流程都和相關工作人員一一確認並多番見面、電話詳談反復確認,每一個細節(jié)都力求做到盡善盡美……
《回歸詩詞百首新編》還吸引了香港書畫家的積極參與。他們在書中展示了豐富多彩的美感,為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年延伸了無限美好的記憶。為了促進跨界別的交流往來,施學概先生躬身邀請了中聯(lián)辦,香港特區(qū)政府民政事務局、教育局的領導及政界、商界、法律界、新聞界等港內外知名人士,和各大院校代表共500餘人參會。場下,他將目光落到了一個社團的25位青年身上?!拔乙巡饺肜夏炅?,我們的文化要傳承,還要靠這些年輕人。這樣一個蓬勃、有活力的團體,是極有代表性的,我邀請他們來的目的,正是希望讓他們現(xiàn)場感受這份來自香港的祝福,讓他們心中留有更多位置給自己的祖國?!彼麑χ新?lián)辦的領導這樣承諾。寥寥數(shù)語,背後卻有更深層次的東西,那就是他對祖國的一片深情熱愛,對反哺社會的一顆赤子之心。如今,記載著香港發(fā)展歷史的這兩本書,已成香港一些文史研究單位做研究時必須借鑒的書作,與其說它是一本文獻、史實作品,倒不如說它蘊含著極其重要的歷史價值,並跳躍著時代的旋律。
傳承的力量推動他不斷前行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各個強大國家背後都有其完善的文化體系作為支撐,這是施學概先生常說的一句話。他言,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擁有許多精華,如何將它們重拾起來,賦予其新時代的色彩,是如今人們所要思考的問題?!皣摇粠б宦烦h的提出,對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文化來說恰逢其時,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配合‘一帶一路倡議,在各個領域以和諧、共贏的方式做出成績,走出一條現(xiàn)代路?!笔W概先生言。
在他內心,沒有什麼比“一帶一路”倡議更令人激動的,他也正在這條路上努力著。他認為,“富而不貴”,是一個國家最悲慘的命運。於國家而言,金錢很重要,沒錢則無法發(fā)展大事,但比錢更重要的,是一個國家的精神,沒有精神的國家永遠不會真正強大。事實上,“一帶一路”的根本意義就在這里?!耙粠б宦贰钡慕涣髋c發(fā)展,不只是硬碰硬的飛機大炮,而是渴望借助文化的力量,實現(xiàn)和平共享的康莊大道、友好往來之道?!拔幕畲蟮牧α烤褪悄軌蛱嵝盐覀儾煌跣?,而以詩詞為載體記錄國家歷史,是為了順應‘一帶一路主題,以文化向世界證明中國的對外往來是倡導和平的、互利共贏的?!彼难哉Z鏗鏘而有力。
這一番話,讓人看到,這位目光矍鑠的長者始終不忘“初心”。在他看來,初心是支撐一個人前行的動力,一個人最可悲的是不懂初心、忘記初心。就好比當人們都在談“一國兩制”的時候,不乏有個別作者出於某方面的原因,只寫“兩制”,而對“一國”避之不談,這就是不懂初心、忘記初心了?!皼]有父母哪有我們?一個不忘記國家的人,就是擁有‘初心的人?!笔W概先生說。這也是為何他在《回歸詩詞百首新編》首發(fā)式上安排面向國旗唱國歌的環(huán)節(jié),因為多一些文化的氣息,就多一些人心的凝聚,這體現(xiàn)著一個人的初心與信念。
施學概先生常對兒女們說,無論你們選擇什麼行業(yè)創(chuàng)業(yè),不可改變的是要記住報效祖國。正因如此,他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從來沒想過要宣傳個人和家族,而是希望趁著精力有餘,力所能及做一些傳承文化的事,給兒女樹立一個榜樣。在他身上我們感受到傳承的力量。
詩詞是他割捨不斷的情結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滔滔唐詩宋詞,潺潺漢賦元曲,巍巍明清小說,煌煌現(xiàn)代詩篇。歷史長河映照出中華民族幾千年風雨煙塵,屈原的《離騷》,岳飛的《滿江紅》,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一篇又一篇名篇佳賦,宛如滾滾長江千年奔流不息。
——這,又是施學概先生心中割捨不去的情結。
他傾心於一切傳承文化的事業(yè),而中華文化中的精髓——詩詞,又讓他愛之深,傳之切。除了出版書著傳承詩詞外,業(yè)餘時間,施學概先生還喜歡舞文弄墨,寫寫詩文,以表達對詩詞的喜愛之情。
他的原創(chuàng)詞作《望江南》一闋寫道:“登高處,一覽大河山。天地文章吟萬里,古今學問閱千年。舉酒上詩壇?!庇[大河山之壯志,吟天地文章之豪情,閱古今學問之胸襟,在紙張上一瀉無餘,表達對古文化的敬畏與傳承之心。而另一闋則言:“新時代,禹甸夢同圓。日月共輝昭海嶽,庶民宏愿富家園。金帶玉絲環(huán)?!弊掷镄虚g流露出對家國富強的渴望,對一代更比一代好的期盼,呼籲大家團結一致,攜手走進新時代。
“一個人是否成功,不僅看他取得的成就有多大,最重要的是看他對家鄉(xiāng)、對國家是否有盡心。”這是施學概先生常常用來鞭策自己的一句話。在他看來,貢獻需要無私地、沒有目的地去做,功名利祿皆看開。傳承詩詞、傳承五千年中華文化,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