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是影視界的“老來紅”,以在《編輯部的故事》中飾演敢于說話,愛挑毛病的牛大姐一角而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一位是中國京劇界的翹楚,導演了京劇《海港》《盤絲洞》《曹操與楊修》和黃梅戲《紅樓夢》等中國戲劇界的經(jīng)典,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等大獎。他們相識相知相愛,攜手走過了50余年人生旅程。他們就是堪稱“模范夫妻”的老藝術家童正維、馬科夫婦。
風雨同舟 相濡以沫
馬科在工作上是個“拼命三郎”,曾被評為上海市勞模、上海市優(yōu)秀黨員。由于工作太過認真,太過投入,忘卻了自身健康,致使疾病接踵而至。70歲時被查出患淋巴癌,經(jīng)過17次化療,控制了疾病。在馬科患病期間,童正維正好接拍電影《美麗新世界》。63歲的她,白天到菜場輪換著花樣買菜,烹調成可口的菜肴,送到病房給馬科吃。就這樣,馬科體力一天天恢復。出院后童正維又陪著馬老一起散步、做操。經(jīng)過多年的鍛練,馬科的身體康復得很好。馬科感激地說:“我患了這樣的大病,妻子正維不離不棄,精心照料,真是夫妻恩愛,令人感動。沒有她的照料我早就不在人世了?!?/p>
育子有方 兒女成才
提起童正維、馬科養(yǎng)育的一雙兒女,凡熟悉他們的人都用“優(yōu)秀”“出色”來形容和贊美。他們的業(yè)績確實令人刮目相看。女兒馬朵是跨媒體文化人,她所編輯的崔永元的《實話實說的實話》兩度榮登《亞洲周刊》暢銷書排行榜首。她是時尚雜志《品位》的創(chuàng)刊人,還擔任著電臺、電視臺節(jié)目的策劃、嘉賓。兒子馬良是位卓有成就的攝影藝術家,在攝影領域獨辟蹊徑,銳意創(chuàng)新,被稱為“移動照相館”,作品多次在美國、法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的攝影展和攝影節(jié)上亮相,并屢屢獲獎。
言傳身教是童正維、馬科育子成功的最重要一條。馬科說:“我們怎么忙,怎么生活,怎么對待別人,孩子們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頭。對孩子的人格形成,人生觀確立有直接影響?!?/p>
童正維54歲演《編輯部的故事》才成名,已快退休。但她仍對影視劇孜孜以求,在以后的歲月中塑造了一系列廣大觀眾喜愛的外婆、奶奶、母親形象。而今雖81歲高齡,每天仍用電腦寫博客,與觀眾交流,已寫博客200余篇。他們的舉動深深影響了孩子們。兒子馬良說:“父母的敬業(yè)精神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tài)度起了很好示范作用。人生就是要有作為,不能虛度年華。”
行善積德 樂于助人
童正維、馬科夫婦這對老藝術家非常有愛心。盡管他們退休早,收入并不高,近年來因馬科看病休養(yǎng)經(jīng)濟支出很大,但是他們?nèi)越?jīng)常解囊來幫助困難者。
安徽省金寨縣二個貧困孩子上學有困難,他們熱情資助,從小學一直管到初中。一次他們到大連去度假,看到住老年公寓的老人們炎夏沒有降溫設備,他們趕快買了十多臺空調送去。1980年,他們把一位蒙難10余年的藝校教師接到家中,居住了2年。后來這位老人平反后回到了北京。晚年這位老人得了癌癥,童正維趕去北京照料一個月,直至送終。
(摘自《新民晚報·家庭周刊》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