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 日 出
我們住的工人療養(yǎng)院,位于半山腰。聽工作人員介紹,黃山的日出很美,心生觀賞之意,又見愛好者拍攝的美照,更令人心馳神往,然聽聞要凌晨4點起床,且要在黑暗中走半個多小時的山路,猶豫油然升起。但王安石的“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險遠”和毛主席的“無限風(fēng)光在險峰”又都告訴人們:想觀奇景,必先付出。于是與聶總和李姐做了不確定相約。
次日,鬧鈴驚醒了美夢,在睡意蒙眬中又做了一番思想斗爭,我和聶總在相互激勵中再次做出了去的選擇。出門發(fā)現(xiàn)李姐一人已在黑暗中等候多時,頓生愧意,看來女子的意志力不容小覷。
凌晨的山上氣溫很低,在昏暗的盤山路行走,時不時會傳來忽遠忽近、有些瘆人的鳥叫聲,好在是三人同行,互相壯膽。越走越高,越走越遠,越走越累,越走越亮,但始終沒有看到工作人員所說的觀賞地點,我們開始懷疑是不是起來晚了,心里有些懊悔;是不是走錯了路,責(zé)怪自己太自信了,沒有問清楚路線詳情;是不是陰天,看不到了……大家互相安慰:就當(dāng)晨練了。但心里還是有點小失落。
天已亮了,在又累又渴、前途未知的情況下,已經(jīng)做好了看不到的準備,但又有些不甘心。如果是一人,也許就打道回府了,此時感到了團隊的重要,更對“獨行快,眾行遠”有了現(xiàn)實體驗。大家相互鼓勵再堅持一下,結(jié)果繞過一道急彎后,觀賞點的標志突然出現(xiàn)在眼前,頓有山重水復(fù),柳暗花明之感。
讓我們欣喜的是太陽還沒出來,在靜靜的等待中,我們觀賞了日出由朦朧到清晰,由柔美到壯麗,由欲出還羞半遮面到噴薄而出閃亮登場的全過程,其美不可名狀,更理解了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境了。
之前的猶豫、后悔、失落和渴累一掃而光,心生暗喜:戰(zhàn)勝了自己,賞到了新奇。
天 都 峰
學(xué)生時代就讀過豐子愷和徐霞客關(guān)于天都峰的描述,也對“不登天都峰,等于一場空”的說法早有耳聞。來之前,網(wǎng)上游客又把西海大峽谷描述得如仙境一般。所以,心里一直充滿期待,但日程中并沒有安排,且又不能離團出行。想去的人都感到很遺憾。
站在玉屏峰上,遠望天都峰,遙想西海峽谷,突然如神點撥一樣地意識到:遙想、遠望、近觀恰似三重境界??床坏降?,想象中的總是最美的;看不清的,有距離的總是有吸引力的,所以身在景中神在他處的事常常發(fā)生,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這山望著那山高”。追求完美是前進的動力,但也折射出人性中的執(zhí)著與貪戀。觀景如此,世事、人生亦大都如此。因此,活在當(dāng)下,珍惜擁有是最重要的。
沒去總是遺憾的,但也為再來黃山留下了充足的理由,如此一想,頓感釋然。
宏 村
宏村是徽派民居村落的典型代表,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xiāng)村”。身在其中,確有人在畫里的感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古水系和古建筑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古水系全長1200多米,落差僅有4米,先人建造之初便定下規(guī)矩:用水者當(dāng)思下游。這種利己利人的觀念一直傳承至今。
祠堂和書院都是當(dāng)?shù)氐臍v代成功人士建造的,具有濃厚的家族觀念。有家的意識,才能有國的情懷。這是對時下教育的很好啟示。站在木雕、磚雕和石雕前,感嘆技藝精湛的同時,更佩服工匠的耐力和精神。樂敘堂、正義堂、樹人堂、三立堂、樂賢堂、承志堂等,名稱中蘊含著巨大的正能量,其中的格局陳設(shè),雕梁畫柱,楹聯(lián)字畫無不彰顯著文化的力量。
整個宏村的布局以牛形為結(jié)構(gòu),寓意勤勞與興旺,借助山、水、樹、塘、亭、橋、祠、院、屋等,融自然與人文為一體,體現(xiàn)了先賢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村落雖小,但卻凝聚了儒釋道的精髓。宏村知名,名在文化。
茶 城 老 板
黃山的茶與山一樣聞名天下,休養(yǎng)期間,我們參觀了徽州茶文化博物館。車到達停車場時,看到一位戴著草帽、衣著簡樸的長者在指揮車輛的停放,并為參觀者指引方向。
展館借助與茶相關(guān)的書、經(jīng)、畫、技、藝的展示,表現(xiàn)了先輩謝正安由茶道至商道進而升華為人生之道的精神歷程以及后人對企業(yè)文化“上善若水,厚德載物”的傳承與發(fā)揚。
感嘆謝公創(chuàng)業(yè)艱辛和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之時,解說員的一句話更是讓人驚訝不已,她說門外那個戴草帽、指揮停車的人是這里的老板。確認后,感慨萬千:博物館高端大氣上檔次,管理人低調(diào)簡樸有內(nèi)涵。謝公留給后人的不僅有茶道,更有家風(fēng)。
作者簡介:李學(xué)恩,吉林市田家炳高級中學(xué)校長,吉林省骨干教師,吉林省科研型名校長,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設(shè)先進個人,吉林市勞動模范,吉林市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在各級各類報刊發(fā)表論文、雜文、散文、隨筆50余篇。
(責(zé)任編輯 薄景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