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宇
摘要:堤防工程對防御洪水災害,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發(fā)揮了巨大作用。為了確保堤防安全,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放眼長遠,勇于探索,開拓進取,全面提高堤防工程管理水平,確保洪水安瀾。
關鍵詞:河道堤防;工程養(yǎng)護;搶險措施
1 河道堤防的養(yǎng)護
1.1 加強堤防檢查
(1)加強堤防日巡查。它是堤防養(yǎng)護的基礎性工作,重點檢查堤防險工險段及其變化情況和堤段上有無雨淋溝、浪渦、裂縫、洞穴、滲漏、滑坡、塌岸等。同時要注意檢查穿堤建筑物,重點關注涵洞、水閘等有無位移、沉陷、傾斜或裂縫,涵閘與土堤連接部分有無沉陷、漏水、淘空等缺陷,發(fā)現問題及時記錄、處理上報。
(2)增加臨時檢查。當本地區(qū)發(fā)生大雨和臺風、地震后的檢查,重點檢查有無跌渦、淘腳、崩塌、滲漏等現象。
(3)適時開展定期檢查。包括汛前、汛后的檢查。除對堤防工程進行全面、細致檢查外,還應對河勢變化、防汛物料、通訊設備等進行檢查,現場檢查結束后,及時進行討論、記錄,形成檢查報告等。
1.2 堤防養(yǎng)護修理的要求及方法
土質堤頂養(yǎng)護一般要求保持堤頂平坦歸順,無坑、無明顯凹陷和波狀起伏,堤肩線直弧圓,雨后無積水。土質堤頂宜用黏土鋪蓋,整平壓實。為便于排水,堤頂一般修成向一側或兩側傾斜,坡度1:30~1:50。做到及時進行堤頂順水、排水,及時排除堤頂積水。如降雨過程中出現較大沖溝,應先在溝口筑埂圈圍,阻止雨水進入,避免沖溝擴大,并將周圍積水排走,待雨后再行整理修復。經驗表明,雨后及時整修堤頂,效率高,效果好。因此雨后要抓住有利時機,及時進行堤頂整修,恢復堤頂原貌,保持堤頂完整。
土質堤坡養(yǎng)護一般要求堤坡平順、完整,上堤坡道不得侵蝕堤身,削弱堤防斷面。要及時發(fā)現并正確修復處理堤坡上的雨淋沖溝、浪坎、殘缺、塌陷、洞穴、裂縫等缺陷,保持堤身經常處于完整無缺的狀態(tài)。
堤坡出現破損、產生缺陷的因素有人為破壞、工程施工影響、風雨侵蝕、河道水流沖刷、風浪淘刷、工程地質和其他自然因素等。對于人工破壞要依法進行制止,并根據情節(jié)輕重程度進行水行政處罰;對于因工程施工造成的堤防破壞,應要求施工單位在工程完工后,按照有關標準要求,恢復堤防工程原貌;對于因自然因素造成的損壞,要分析產生的原因,對癥進行處理,以求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對各種缺陷要及時進行修復處理。修復處理一般采用開挖回填的方法,首先要對缺陷進行開挖清除,并超挖缺陷以外0.5m,開挖較深時,應開挖成高20~30cm的階梯狀,以保證新老土壤結合面的施工質量?;靥顣r,應按照相關規(guī)范要求進行施工,分層填筑夯實,表面要略有超高,以防止雨水侵入。淺層或局部滑坡,應采用全部挖除滑動體和重新填筑的方法處理;深層圓弧滑坡應采用挖除主滑體并重新填筑的方法處理。處理前要對邊坡穩(wěn)定性進行復核。散拋石、砌石、混凝土護坡養(yǎng)護應保持坡面平順、砌塊完好、砌縫緊密,無松動、塌陷、脫落、架空等現象,保持坡面清潔完好。對護坡的殘缺或損壞,應及時修復,使之符合原設計要求。
1.3 生物防護工程
生物防護工程是堤防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起保護堤防安全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作用。主要有護坡草皮、防浪林帶、護堤林帶、搶修用材林等。
護坡草皮應選用適應當地氣候環(huán)境、根系發(fā)達、低矮匍匐、抗沖效果好的草種。在臨靠城鎮(zhèn)的堤段,亦可種植一些美化草種。其養(yǎng)護內容主要是清除雜草、平茬、灑水保墑、保持草皮生長旺盛。堤防植樹以“臨河防浪,背河取材,美化環(huán)境”為原則。栽植新樹時,宜選擇容易存活、生長快、防護效益好、兼顧經濟效益的鄉(xiāng)土樹種,或經過引進試驗,適宜推廣栽植的樹種。
2 堤防工程防洪搶險技術
2.1 堤防險情種類
堤防遇洪水可能出現滲水、管涌、流土、滑坡、裂縫、坍塌、漫溢等險情。本文著重分析險情出現較多的管涌、滲水、滑坡、漫溢的搶險技術。
2.2 主要搶險技術
1)管涌
管涌也叫地泉,這種險情一般發(fā)生在水溝和洼地以及背河堤腳附近。在堤基的下面存有沙質透水層,滲水的壓力會根據水位的升高而變多。從而形成了水從孔眼流出的現象,這樣很小的沙粒會隨著水量的流出而被帶出,存在孔口的周圍從而形成了沙環(huán)。管涌的直徑大小不同,起重大的會達到幾十厘米,小的類似螞蟻的洞穴。如果不及時的采取措施任其發(fā)展的情況下,嚴重會造成堤身坍塌現象的發(fā)生,這樣就為搶險增加了難度。因而,我們這種險情問題要及時的采取“上堵下排”的解決措施。那么,“上堵”實際上就是通過采用土工膜的辦法或是符合的材料形成一個不透水的軟體排被放在上游,其作用主要就是可以截斷集中的水從孔洞流出的現象?!跋屡拧焙唵蔚卣f就是采取堆筑圍井的辦法,可以使里面的水呈現出梯度的情況降低,井內要保持一定的水位,恢復土體的穩(wěn)定性。
2)滲水
所謂的滲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由于堤內的坡度太陡、堤身單薄;第二,外坡沒有粘土防滲;第三,堤質質量不好、太差;第四,堤內有隱患,滲徑長度不夠,抬高了浸潤線。當這種情況出現的時候,堤身還是穩(wěn)定的情況下,會有少量的水流出,若果不及時處理的話,必將會給搶險工作帶來麻煩。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開溝導滲。順堤壩坡沿著壩背水坡散浸的位置來進行采取開溝導滲的解決辦法,同時對于土堤接觸部位的導滲溝在回填的過程中要采用砂石和粗砂作為回填的材料,并在上部用土袋壓好,做好反濾排水的工作。
其次,導滲培原法。如果散浸的情況嚴重,而且堤坡較陡,堤身單薄,在處理堤面滲水的時候,那么就要提高下游堤坡的穩(wěn)定,我們就要采取在原來的壩面上修筑一個排水層以及下游堤坡加筑透水餞臺的方法。
最后,作反濾層法。在散浸表面上的濕土挖走,在通過采用碎石、礫石和粗砂分層次的添加,然后再用土袋和片石蓋住。
3)漫溢
搶護原則是當洪水有可能超過堤頂時為防止漫溢潰決,應在堤頂搶筑子埝進行加高。由于修筑子埝線長量大,一定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搶護方法:(a)土米子埝:當風浪較小、粘性土料充足、無雨情時采用。在臨水坡肩內0.5~1.0米處修筑純土子埝,先將地表草皮、雜物清除并刨,沿子埝軸線開一條深約20厘米、底寬約30厘米的結合槽,然后填粘土分層夯實,頂面超過推算的最高洪水位,邊坡大于1:1。(b)土袋子埝:當風浪較大、取土較困難時采用。用土工編織袋、草袋、麻袋裝土修筑土袋子埝,修筑時袋內裝土八成滿,袋口背水向內,袋間錯縫搭茬,以1:0.5坡度分層鋪筑,同時在袋后填土夯實形成后戧。(c)樁梢子埝:在取土困難、梢料較多時采用。要堤頂間隔0.5~1.0米打單排樁,樁后逐層疊放直徑20厘米的梢把,并用鉛絲綁扎于木樁上,也可用土工布或竹芭、席片置于樁后,然后分層填土夯實形成土戧。堤頂較窄時,可用間距1.0~1.5的雙排木樁,兩樁間貼梢料,再填土夯實,用鉛絲或木條將兩排樁連牢。
結語
洪澇災害是危害最大,造成損失最嚴重而且頻繁發(fā)生的自然災害,它不僅對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威脅,也給人民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因此,防洪減災,關系到社會安定、經濟發(fā)展和生態(tài)與環(huán)境的改善。堤防是防御洪水的最后屏障,是防洪工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的江河和城市防洪能力還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因此,提高防洪減災能力是我國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堤防是重要的防洪工程,直接關系到工農業(yè)的正常生產和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堤身經洪水和風雨侵襲、人畜的破壞,需要經常維修加固。做好堤防的日常養(yǎng)護維護工作,是安全度汛的必備措施。
參考文獻
[1]王風嶺,李新柱,李鳳霞.淺談險情搶護的原則和方法網絡財富[J].2010(1).
[2]楊雪峰.淺議河道堤防工程的養(yǎng)護與維修[J].農民致富之友,2015(6).
(作者單位:河南省周口市項城市沙河管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