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書法教育與其他文化課的教育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文化課更多的是擴展學生的知識,增長學生的見識,書法教育更多的是拓寬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品位。書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磨煉學生的堅強意志,提高學生的審美賞識能力,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等。
關鍵詞:書法;意志;審美;健康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根本,是連接一切課程的橋梁,是理解其他一切藝術與學術的基本單位,而書法則是展現其文化內涵的一種形式,是理解中國文化、傳承中國藝術的中堅力量,是形成道德規(guī)范的外在形式之一。書法中以練習漢字者居多,其中不乏對書法名家,例如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等字跡的模仿者。要提高漢字的文化地位,教師需將書法滲透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立足理論,督促、引導學生了解書法的魅力,指導學生注意書寫正確、規(guī)范、端正、美觀,讓學生練就一手書寫的好功夫。
一、 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教育現狀
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環(huán)境及學習現狀需引起我們的關注,農村經濟能力相對薄弱,很多父母將兒童留給老人照看,導致兒童存在不同的問題:多數留守兒童生活習慣存在一定的惡習,比如不愛洗手等;行動上表現較為膽怯,遇事想嘗試,但總是畏首畏尾,明明很多事情自己可以完成,卻不敢去嘗試;心理上,留守兒童雖然好奇心強,但是缺少父母的陪伴及疏導,孩子難免產生自卑心理。書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留守兒童心理的缺陷。
二、 書法教育對兒童身心健康的影響
情緒是影響兒童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太情緒化的孩子很難靜下心來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練書法對兒童的聚精會神養(yǎng)成有促進作用,那些經常靜心練習書法的學生更容易適當控制自己的壞情緒。這是因為兒童在書寫過程中,更容易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每一個書寫動作中,其呼吸、心率、血壓等更容易保持平衡,這讓兒童身心處于一種輕松狀態(tài)中,自制力不提高都難。
三、 對留守兒童書法教育的舉措
1. 注入情感,用心關注農村留守兒童
農村留守兒童在親情與關懷方面存在著“空白”,這就需要教師注入更多的情感來彌補這種缺失。作為一名農村教師,我所教的班級存在很多留守兒童,為了讓孩子們有一顆積極向上與感恩的心,我創(chuàng)建了一個交流平臺,把自己的手機號碼告訴每一位孩子的家長,每周讓孩子與父母通一次電話,讓他們知道父母的艱辛;同時在班級后面的黑板上設立了“家書部落”,每一個想念自己父母的孩子都可以在黑板上寫出對父母的想念,孩子不但傳達了對父母的愛與思念,同時將對我的喜愛轉移到對我所教的書法課上來,其書法能力自然提高了。與此同時,學校也加大了美術、書法等課程力度,設立興趣小組,讓兒童的天性得到綻放。這些不但豐富了農村的校園生活,還讓孩子體會到了實踐的快樂與滿足。
2. 加大書法教育監(jiān)督力度,力爭改變孩子的生活、學習習慣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一種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共同監(jiān)管。在教學中,我堅持讓學生把頭擺正,上身挺直,屁股不動,腳丫放平,眼睛與書本保持一尺的距離。而有些學生在老師監(jiān)督時尚能堅持正確坐姿,一旦我走開了,他們又恢復到歪歪扭扭的狀態(tài)。但我并沒有放棄,在堅持了一段時間的監(jiān)督、矯正后,班上基本沒有歪坐姿的學生了。甚至有些學生反映,他們的眼睛近視程度好像減輕了,寫的字也變漂亮了。書法對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起到了很大的激勵作用。
3. 注重書法教育的刺激作用,開啟智力,培養(yǎng)專注力
兒童在練習書法的時候,主要靠手臂的力量來支撐,在這個過程中,其手指、手腕、力臂的協(xié)調與統(tǒng)一性在書寫中得到鍛煉,而這些動作的完成主要靠大腦來支配。所以,書寫對大腦與兒童的大腦開發(fā)有一定的積極推動作用。我在上書法課時,注意引導學生們照著字帖練字,我發(fā)現孩子們的眼睛緊盯著字帖上的字進行描摹,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的眼睛在觀察字體的格式,同時又在思考該如何把字寫好,這樣,孩子的大腦反應能力和注意力都得到了提升。
4. 普及書法背景知識,提升兒童自信心與自豪感
書法不單單是寫字那么簡單,在上書法課時,我經常把那些書法大家的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講給同學們聽,讓學生們了解書法作品背后的內涵,當學生們自己練習的時候無形中會把自己也當成某位大家,久而久之,學生的自豪感與自信心得以提升。
5. 穿插書法故事,練就兒童堅持不懈的態(tài)度與毅力
練字又如做人,必須抱著堅定不移的態(tài)度,才能練就一手好字。我在多年的教學中,經常向學生講述書法家的軼事。如王羲之一次在練字時,書童為他送來最愛吃的蒜泥與饃饃,他臨帖太癡迷了,家人多次催他吃飯,最后竟然發(fā)現王羲之用饃饃蘸著墨水吃呢,逗得他母親大笑起來。學生們受這個故事影響,寫字的興趣大增。在我的堅持講故事及鼓勵下,孩子們的好習慣一直延續(xù)到現在。
6. 多鼓勵,重練習,讓兒童情感體驗在書法中得以迸發(fā)
記得我剛教一年級的時候,學生們對書寫規(guī)范不是很上心,孩子們寫的字比較歪歪扭扭,沒有美感。經過幾番琢磨,我決定鼓勵他們多寫,寫得漂亮的學生,我獎勵他一塊橡皮,寫得更好的,我獎勵他一個本。每逢節(jié)假日,鼓勵他們給自己的鄰桌寫祝福的話語,春節(jié)時鼓勵他們抄寫家里的對聯,學生的練字熱情高漲。在二年級的時候,基本每次上書法課的時候,我都會播放一些具有書法情調的音樂,讓孩子們感受書寫的氛圍,所寫的漢字無形中帶著一種情感因素與線條美。
四、 小結
書法具有深奧的人文內涵和民族特色,學習書法的過程,就是不斷改正缺點、提升自己的過程,在書寫過程中,我們的態(tài)度、習慣、情操都得以鍛煉與提升。書法教育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門學問,任重而道遠,如果只是停留在喊口號的層面,并不是真正地讓書法走進課堂。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自我表率,繼續(xù)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fā)學生的書寫熱情,讓其在書法的熏陶中提升自己,為中華文化的發(fā)揚光大貢獻自己的余熱。
參考文獻:
[1]甄真.書法教育對農村留守兒童情感影響的探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6.
[2]張麗軍,包文運.以力通神以線達情抒情畫心——書法練習對留守兒童個性發(fā)展的積極影響[J].藝海,2011,(03):124-125.
作者簡介:
胡春萍,江西省萍鄉(xiāng)市,江西省萍鄉(xiāng)市蘆溪縣南坑鎮(zhèn)團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