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霖
在眾多學科當中,英語占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國家教育部對英語教育的重視逐漸提升,英語課堂在教學過程當中成為了基礎教學部備受矚目的一項教學任務。而課堂導入在英語的課堂教學過程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一種良好的課堂導入方式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所以良好的課堂導入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打造與生活實際接軌的英語課堂,并且去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迅速融入課堂教學中。除此之外,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配合程度,明確本節(jié)課堂的學習任務,較好地實現新舊知識的銜接,都能夠提升英語課堂的學習效率。尤其是對于英語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而言,課堂導入對他們的學習更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
一、主體型導入——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
初中生都喜歡在課堂上表現自己,而這種表現欲望就會鑄造他們的表演能力。在英語課堂教學導入當中,不妨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學生的課堂主導作用。無論是自由談話式還是課前進行短時間的演講,都是良好的導入方式。
首先,自由談話式的課堂導入方式在教學模式當中是極為常見的。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小組間的自由討論,通過兩兩對話的形式開展關于本節(jié)課新知識的討論,從而導出即將要學習的新知識。譬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Unit10”中“Can you come to my party?”一課時,在課前教師可以安排進項小組自由談論,編成情景對話表述出來。內容可以是互相問候語,“party”的活動事項、“party”上的食物和參與人員等。這樣的情景對話有利于讓學生將精力集中到課堂上來,實現對本節(jié)課所要掌握的句子進行悉知。
其次,課前的演講對于學生而言也是一種良好的導入方式。英語作為一門極為重要的語言,其交流的作用是很大的?;蛘哒f,學習英語就是為了交流。在初中英語的學習當中,有很多實際的對話情景。而在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下,這些情景對話或者文章都是讓學生死記硬背,這樣勢必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課程導入法提出以后,教師可以通過課前讓學生演講或者進行情景表演,以導入本節(jié)課即將學習的新知識。譬如,在對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4”中“My name is Gina.”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課前用英文句子簡短地介紹自己或者詢問他人的名字。這種課前導入模式不僅能夠讓學生通過自我介紹熟知句型,還能夠了解到英語當中人名和姓的不同之處,切身感悟到如何用英語去進行交流。
二、任務型導入——明確方向,加強師生配合度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是帶有問題和目的去掌握知識的,英語的學習也同樣如此。任務型的導入方式可以明確學習方向,有效加強師生的配合度,其中主要依靠問題導入法和談話導入法開展教學任務。
在不斷地學習當中,學生勢必會養(yǎng)成一定的學習習慣?;诖?,教師在課前可以采取單刀直入的方式,直接提出這節(jié)課所要解決的問題,為接下來的學習設計懸念,使學生快速的沉浸在課文當中,想要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解決。譬如,在八年級下冊課文“Bus Driverand Passengers Savean Old Man.”的學習中,教師在課前就應該進行提問:“What happene don the bus?Throught his story,What do you understand?”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這些問題去對文章進行閱讀,這也是一種良好的課堂導入方式。
談話導入法能夠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課程的學習當中。針對教師課前設置的話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問,在教師和學生的緊密配合當中順其自然,學生就會被教師引導到本節(jié)課的學習當中。這種方式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
三、溫故型導入——實現新舊知識之間的良好銜接
要想在學習上有所突破,就必須不斷地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對舊知識進行復習。溫故型導入法能夠有效的實現新舊知識之間的良好銜接,有利于讓學生鞏固知識。譬如,在對人教版八年級下冊“Unit 5”中“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llhaveag reattime!”的學習時,教師就應該讓學生回顧一下上冊書中學過的“Can you come tomyparty.”一課的知識,這樣新舊知識的鏈接,對于學生而言也更容易接受。
綜上所述,良好的課堂導入對于教師而言是有效開展教學任務、順利完成教學目標的必要前提,也是有效提高自己課堂效益的方式。做好課堂導入工作是教學成功的一大重要因素。對于學生而言,優(yōu)質的課堂導入方式能夠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讓學生盡快投身于對新知識的學習當中。不管是對哪方面,都是百利而無一弊的。因此,要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初中英語教師,就要積極熱情地投身于工作當中,認真研究課堂導入方式,不斷地開拓創(chuàng)新,將不同的課堂導入方式運用到教學當中,以提高課堂效益來打造優(yōu)質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