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夢
說到中國六輪裝甲車,熟悉坦克裝甲車輛的軍迷朋友們大多會說出著名的國產WZ551輪式裝甲車家族。其實,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初還研制過一款代號為WZ523的輪式裝甲車,并小批量投產。
在中國輪式裝甲車研制歷史上,WZ523這個編號曾經(jīng)先后賦予給兩種車型。
第一種WZ523裝甲車是“二四會戰(zhàn)”期間研制的8×8輪(履)合一裝甲輸送車,是中國研制的第二代輪式裝甲車。該車參加了1970年10月的北京南口裝甲兵新型車輛現(xiàn)場匯報會和之后的全軍裝備展,但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定型和進一步發(fā)展。
其后,WZ523這一產品設計代號讓給了四川建筑機械廠和第二汽車廠聯(lián)合研制的6×6輪式裝甲輸送車。它參加了1984年閱兵,被正式命名為ZSL93式輪式裝甲輸送車。而在WZ523原型車基礎上改進的ZFB91型防暴裝甲車則裝備了駐港、駐澳部隊??梢哉f,WZ523這一產品代號見證了我國第二輪輪式裝甲輸送車研制的終結,也開啟了我國第三輪輪式裝甲輸送車的研制序幕。
四川建筑機械廠原名叫西南金屬結構廠,是中國第一代輪式裝甲車的誕生地。1963年6月,為了西藏平叛作戰(zhàn),西南金屬結構廠試制出了3輛第一代輪式裝甲輸送車樣車。由于受到了蘇制BTR-152輪式裝甲輸送車的影響,樣車中包括了敞開式車頂和封閉式車身兩種型號。這與早期BTR-152采用敞開車頂,而后期BTR-152K采用全封閉式車身的情況如出一轍。敞開式車頂?shù)臉榆嚤幻麨閃Z521-1型,封閉式車身的樣車被命名為WZ521-2型。1963年7月至1964年5月,兩種樣車分別在成都、南京、北京三個地區(qū)進行了25000千米設計定型試驗。1964年初,該車通過技術審查,在戰(zhàn)技術性能上超過了任務書的指標要求。隨后國務院軍工產品定型委員會批準WZ521-2(封閉式車身)輪式裝甲輸送車設計定型。1964年12月,總參正式將該車命名為“1964年式裝甲輸送車”,簡稱64式輪式裝甲輸送車。這是我國第一代制式輪式裝甲輸送車。但由于該車研制成功時西藏叛亂已經(jīng)平定,該車僅生產了8輛交付部隊試用,并沒有大規(guī)模裝備。
1980年12月2日,四川建筑機械廠自籌資金,利用原來的軍工動員生產線和第二汽車廠剛剛定型的東風EQ245型中型軍用越野車底盤,開始了新型輪式裝甲輸送車的研制工作。按照設計要求,該車未來主要裝備摩托化步兵部隊,在作戰(zhàn)中以快速輸送步兵以及武器裝備為主,也可遂行乘車戰(zhàn)斗任務。同時,這種基型車還要求有比較好的變形能力,適應各種改裝車、變形車和專用車的改型需求。
四川建筑機械廠和第二汽車廠緊密合作,很快完成了戰(zhàn)技術指標審定、總體方案和設計圖紙的審查,開始了新戰(zhàn)車的試制工作。1983年9月至10月完成了2輛初樣車的試制工作。有趣的是,這兩輛樣車并不一樣,其中一輛帶有螺旋槳水上推進裝置。而另一輛沒有推進器,只能依靠輪胎劃水。經(jīng)過整車性能試驗,樣車基本上達到了工廠自提的戰(zhàn)技指標,并向上級機關和中央首長進行了匯報表演,受到了各方面好評。1984年初,中央軍委決定該車作為國慶35周年閱兵的獻禮工程,參加閱兵式。為此,工廠奮戰(zhàn)近百天,一共有十余輛裝甲車被生產出來,參加了當年10月的閱兵式。
直到這次閱兵的時候,WZ523裝甲車仍然屬于廠方自籌資金研制的一種車型。1985年7月27日,國家計委、總參和國防科工委同意研制WZ523輪式裝甲車,并給出了明確的研制要求,使研制工作進入正軌。其中一項指標就是將原來的東風EQ245卡車底盤的汽油機換成第二汽車廠的6BTA康明斯中冷增壓柴油機。但在該發(fā)動機無貨的情況下,先用功率和扭矩較大的BF6L913C型道依茨中冷增壓柴油機代替,安裝在2輛初驗車上進行了2萬千米可靠性試車。在經(jīng)過進一步改進后,1987年4月3日,總參發(fā)文批復同意該車研制戰(zhàn)術技術指標,兩廠于是開始了正式研制工作。
該車的發(fā)動機采用BF6L913C型直列6缸增壓中冷、風冷柴油機,功率為141千瓦。這種發(fā)動機是1972年由國家建設部引進西德道依茨公司技術,由北京內燃機廠按照許可證進行生產的。當時BF6L913型基本實現(xiàn)了國產化,但用于裝甲車的BF6L913C是特殊機型,采用德國提供的散件組裝的。這也是制約了WZ523裝甲車量產的一個因素。該車單位功率13.1千瓦/噸,最大速度8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600千米。發(fā)動機艙周圍本來有隔熱的隔板與車體其他部位隔離開來,由于年代久遠,隔板已經(jīng)不知去向??梢郧宄乜吹絼恿ε撝械陌l(fā)動機和傳動器布局。整個動力艙采用Π字布局,其中右側是縱向安裝的發(fā)動機,其前端是離合器,左側由前至后是變速箱、傳動軸、分動箱和手制動器等,發(fā)動機廢氣排氣管從前部由右側車體頂部引向后部。
動力艙后是一個方方正正的載員室,左右兩側的裝甲板上各固定安裝了1個單人可折疊座椅和1個三人可折疊座椅,可以乘坐8名載員。在這輛117號車上,左側采用的是前單后三的座椅布局,而右側則采用前三后單的座椅布局。在車體兩側各設有2扇帶防護板的側玻璃窗和2個球形射擊孔,這也成為了后世WZ523車型一直保留的特點。在近年西非爆發(fā)的沖突中,WZ523現(xiàn)代化版05P裝甲車的側玻璃觀察窗曾經(jīng)被槍彈多次擊中,防彈玻璃表現(xiàn)良好,雖然破裂但并未穿透,有效地保護了車內載員。
載員室上方中央有一個機槍塔,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機槍。從紀錄片和老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該車采用的是一挺59式12.7毫米坦克高射機槍。這種槍采用金屬彈帶供彈,每條彈帶50發(fā),一般攜帶機槍彈500發(fā)。第二部分是前部防盾。此處并未采用我軍通用的弧形槍塔防盾,而是一個獨特的矩形小防盾,左前側為了容納機槍彈箱還在防盾上專門設計了一個小突起。第三部分是艙蓋防盾。該槍塔的矩形防盾只防護前方和前側方,而后側方的防護要靠艙蓋防盾來防護。這是兩塊向左右兩側翻起的艙蓋,機槍手出艙時向兩側翻起形成側防盾。雖然在平時顯得比傳統(tǒng)裝甲輸送車槍塔投影小,但卻付出了防護不完全的代價。就算是所有防盾都打開,在機槍手背后仍然缺少一塊防護。所以這個機槍塔只出現(xiàn)在1984年閱兵的這批試生產車型上,再也沒有延續(xù)下去。
在頂裝甲后部有2扇分別向外側翻起的艙門,供車載步兵使用。在載員室后裝甲板上還有1扇向右開啟的尾門。尾門上有1把折疊座椅用,門上有一個球形射擊口,但卻沒有觀察孔或觀察窗配合。尾部兩側臺上固定有機槍供彈箱子。從尾門走出車外,可以看到這輛117號車后部兩側下方各有一套水上螺旋槳推進裝置。這也是早期型號的特征,在此后各種型號的WZ523裝甲車都取消了水上推進裝置。
◎ZSL93輪式裝甲輸送車
這是WZ523裝甲車的正式定型車,采用6×6全輪驅動設計。其采用的迷彩涂裝,在可見光和紅外光下均為三色迷彩,有晝夜防護效果,與早期閱兵式上軍綠色的WZ523存在很大差異。而在車輛結構上,定型車和樣車也并不相同。
首先,風擋的厚重裝甲板換成了薄鋼板。車頭上方兩側安裝了半球形警燈和警笛。發(fā)動機排氣管向后進一步延伸,以防止廢氣對槍塔的影響。采用了防彈外形更好的一體式新型槍塔,槍塔兩側有矩形的小型觀察窗。不過這個槍塔仍然不是全封閉式的,而是敞開式的,機槍手需要露頭射擊。機槍換成了當時最新的QJC88型12.7毫米車載機槍,擁有-6°~+85°高低射界,彈藥1000發(fā)。該槍是由W85型外貿機槍發(fā)展而來,用以安裝在坦克、裝甲車、自行火炮上打擊低空敵機、地面輕型裝甲車輛以及遠距離壓制敵人機槍火力。為了滿足裝車要求,該槍從W85機槍的53.9千克降低至了39千克,包括槍身、槍座和60發(fā)的彈鏈箱。它可發(fā)射84式鎢芯脫殼穿甲彈,威力大于老式的59式車載高射機槍。此外,在車尾兩側還加裝了2套3聯(lián)裝85式76毫米煙霧彈發(fā)射筒。其6發(fā)齊射可以在5秒內在車輛正前方100米距離上形成75米寬的煙霧屏障,持續(xù)時間達120秒。
定型車型取消了水上推進裝置,對車尾部下方進行了重新設計,安裝了一個裝甲殼體以增加儲備浮力,比早期樣車上僅僅布置一塊輪胎防塵簾要美觀多了。沒有了水上推進器,該車只能采用輪胎劃水,車頭的防浪板也隨之消失。該車水上航行能力并不強,航速僅4千米/小時,浮力儲備系數(shù)為36%。
ZSL93裝甲車的變形車不多,目前發(fā)現(xiàn)僅有一種不明型號的裝甲偵察車。該車后部側裝甲由原來的傾斜狀改為垂直狀,進一步加大了載員艙空間。而在載員艙上部則安裝了一套光電偵察設備探塔,兩側還有煙霧彈發(fā)射裝置。
◎Z4Q外事警衛(wèi)車
該車研制計劃是在1984年閱兵后由北京市公安局提出,在閱兵原型車基礎上直接改進設計的,也可以說是 WZ523車族的第一種變形車。
Z4Q外事警衛(wèi)車外形類似于美國的LAV-150裝甲警戒車,在WZ523裝甲車基礎上減少了一對輪胎,采用4×4全輪驅動,縮短了車體長度。機槍座圈移動到發(fā)動機艙左側的通道內,換裝了7.62毫米機槍。各防彈觀察窗取消了裝甲護板,進一步降低了戰(zhàn)斗全重。
該車是中國第一種防暴警戒車,戰(zhàn)斗全重8噸,最大行駛速度達到92.3千米/小時。由于公安武警需求量并不大,該車僅建造了3輛,交付北京市2輛,廠方留存1輛。
◎ZFB91駐香港/澳門部隊防暴裝甲車
這應該是WZ523家族中最有名氣的車型,前后用了不到4年時間即在WZ523基型車基礎上研制成功。該車平時主要執(zhí)行維護國家安定和社會治安的內衛(wèi)任務,戰(zhàn)時則可用于快速輸送步兵及其武器裝備,執(zhí)行一定的作戰(zhàn)任務。ZFB91型裝甲車戰(zhàn)斗全重約11.7噸,比ZSL93式裝甲車要重1噸多。它主要采用了新型槍塔、安裝了警燈、警笛等更多城市防暴任務需要的警用設備。有些車輛還安裝了推土鏟,主要用于在執(zhí)行防暴任務時推開障礙物。
該車底盤采用6×6全輪驅動、不等軸距、扭桿獨立懸架、液壓助力轉向、輪間差速鎖、行星輪邊減速器和防彈安全輪胎等結構,具有相當好的機動性、通過性、行駛平穩(wěn)性和操作輕便穩(wěn)定性。該車與ZSL93/WZ523裝甲車最大的外觀區(qū)別是安裝了一個全新的單人操作全裝甲防護閉式槍塔,塔內安裝有一門35毫米車載榴彈發(fā)射器、一挺7.62毫米機槍,戰(zhàn)時可以換裝12.7毫米高平兩用機槍。槍塔還擁有1套共用瞄準鏡和大視場潛望鏡。槍塔尾部有一個彈藥架,架上安裝有35毫米催淚彈3盒共75發(fā)、7.62毫米機槍彈4盒共1500發(fā)。如換裝12.7毫米機槍彈則可攜帶4盒共240發(fā)。槍塔頂上有1具可獨立俯仰并隨槍塔360°旋轉的300瓦強光探照燈。槍塔兩側及后部各裝有1個防彈玻璃觀察窗,供射手對外觀察用。槍塔兩側安裝有6具76毫米煙霧彈發(fā)射筒,可以通過旋轉槍塔對四周布放煙霧,比ZSL93布置在車尾只能向前發(fā)射煙霧要靈活得多。不過,這個槍塔也有一個問題,就是為了避免與35毫米榴彈發(fā)射器沖突,機槍彈藥箱位于槍塔裝甲防護外。要更換彈藥需要射手露出槍塔后手動操作,具有一定風險性。在此后的改裝中,ZFB91的這個槍塔上又安裝了警燈、光電探頭等設備,提升了車輛執(zhí)行任務的能力。
該車采用了改進后的BF6L913C-Q型6缸風冷增壓中冷柴油機,在右側上甲板上設有一個可關閉的動力艙排風扇,以保證動力艙的通風降溫。發(fā)動機排氣管向后延伸至車尾,以防止廢氣對槍塔的影響。動力艙左側通道只安裝了1個折疊座椅,比ZSL93裝甲車同位置少了1個座椅,乘坐更加寬敞。
由于有較大槍塔的存在,載員艙結構與ZSL93存在一定差異。槍塔安裝在載員艙的正前部,槍塔吊籃上有一可翻起的射手座椅,載員艙兩側有供6名載員乘坐的4把座椅。載員數(shù)要比ZSL93少2人,乘座環(huán)境更加舒適。載員艙左側甲板上安裝了3組帶防護的玻璃觀察窗和1個沖鋒槍球形槍座,右側甲板則只安裝了2組帶防護的玻璃觀察窗和1個沖鋒槍球形槍座。在后甲板上設置了一個后大門,也安裝有觀察窗和射擊槍座。與ZSL93裝甲車相比增加了觀察窗的數(shù)量卻減少了射擊孔的數(shù)量,這也是和其防暴任務有關。
載員室左后側護板與尾甲板之間安裝有2塊坦克蓄電池。其左側平臺上裝有工具箱、潛望鏡盒、夜視儀盒,右側平臺上裝有12發(fā)76毫米煙霧彈、備用燈泡盒、冷氣系統(tǒng)用的蒸發(fā)器等。在左右側中、后輪之間各有1個容積為80.9升的柴油箱,并在上側甲板上各開了一個加油口。
中國有句俗話“墻內開花墻外香”。新世紀后隨著中國對外軍貿的蓬勃發(fā)展,這種上世紀80年代初研制生產的低成本裝甲車卻受到非洲多國的青睞,一時間成為了熱銷產品。
05P的外貿型輪式裝甲輸送車,主要面向非洲市場。根據(jù)用戶國的不同需求,05P各型號車型外觀上差別各異,戰(zhàn)斗全重在11~12噸左右。主要改進是為了適應非洲的氣候特點,用156千瓦(212馬力)的YC6A240-10水冷柴油機替換了過去的風冷柴油機,使車輛最大速度達到90千米/時,最大行程600千米。由于同樣沒有安裝噴水或螺旋槳推進裝置,水中只能用輪胎劃水推進,水上航速最大為4千米/時。此外最高爬坡角度30°,過垂直墻高0.5米,越壕長0.8米。該車防護性能也是著眼于適應反游擊、反恐作戰(zhàn)需求,全向可防御100米內7.62毫米機槍彈的打擊。
第一代05P輪式裝甲車與ZFB91駐港/澳部隊防暴裝甲車基本一致,只是車頭縮小,裝甲折角有細微差別。它裝有一個簡單的小型槍塔,但將7.62毫米輕機槍換成了QJC88型12.7毫米重機槍,警燈、警笛安裝在機槍塔上。為了適應非洲作戰(zhàn)需求,該車在前車頂和尾車頂都安裝了吸附式的空調設備,使車內作戰(zhàn)舒適度進一步提升。這種裝甲車在在打擊博科圣地極端武裝時曾經(jīng)上場。
第二代05P輪式裝甲車在車體上做了較大幅度的改變。將車頭由原來的銳角變成了平頭,裝甲折角變化較大。車大燈安裝在平頭裝甲板面上,風擋外的裝甲護板被取消,側面小窗面積增大,主要依靠防彈玻璃防彈。右側車側門后下部增加了一個向下翻的小艙門。為了安裝更大的炮塔,車體后部載員艙被抬高,形成前矮后高的外形。目前蘇丹、加納和非盟維和部隊中都出現(xiàn)了第二代05P。其后部可以方便地安裝12.7毫米重機槍槍塔、30毫米機關炮的WA333T1B通用炮塔以及73毫米低膛壓滑膛炮炮塔。安裝這三種型號炮塔的第二代05P成為了非洲大陸非常受歡迎的車型。特別是73毫米低膛壓滑膛炮對于主要打擊地方武裝和恐怖分子的非洲軍隊來說,可以當作小坦克來使用,攻堅能力和多用途適用性要強于裝機關炮和機槍的車型。
第三代05P輪式裝甲車是在第二代05P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它保留了后部高大的載員艙,對車頭座艙外形作了進一步修改,縮小了駕駛艙的尺寸,防彈風擋和側風擋的外形更加狹長,看上去與傳統(tǒng)的WZ523裝甲車已經(jīng)完全兩樣。廠方這樣設計似乎是為了和老式的WZ523劃清界限,在國際軍貿市場上能夠以一種全新的面貌示人。
在非洲市場上,05P要和來自于英美俄同類裝甲車以及南非“獾”輪式裝甲車展開競爭。因此,05P系列裝甲車主打價廉物美這張牌。在非洲戰(zhàn)場上,高性能車輛并不一定適應文化程度不高的各國軍隊,簡單實用的05P裝甲車反而大行其道,銷售業(yè)績節(jié)節(jié)攀高。與此相對應的是,同是保利集團發(fā)展的八輪07P裝甲車卻只出口給喀麥隆陸軍20輛,總體銷售業(yè)績不如05P裝甲車。此外,以第一代05P裝甲車底盤為基礎的醫(yī)療救護車也成功出口非洲。
WZ523裝甲車走過了三十多年坎坷之路,以05P的全新代號走出國門,走向了非洲廣袤的草原,打出了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