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慧
摘要:本文首先對實驗探究教學理論進行了簡單的描述,隨后探討了如何利用實驗為主體來展開課堂探究教學,并提出了和其相符的教學案例,最后提出了實驗探究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建議。
關鍵詞:實驗;探究;教學;案例;建議
初中階段屬于我國義務教育的范圍之內,而化學教學主要是以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主,即通過教學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他們能掌握相關的實驗步驟和方法,從而提升學生自身的探究能力??茖W研究可以說是化學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即對于提升學生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另外,化學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而探究思想在現(xiàn)階段已經(jīng)越來越受到廣大人們的重視和關注,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越來越注重實驗教學。即根據(jù)實際情況來選擇實驗的模式,活躍課堂氣氛[1]。
一、實驗探究教學的理論基礎
主義學習理論表明,學習時經(jīng)驗系統(tǒng)的變化,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只是接受客觀的知識,還需要學生自覺、主動的去理解這些知識,而這種關系則是在交流互動中進行的。構建主義認為,其學習的四個基本要素是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就是要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教學中,而教師在整個過程則擔任引導者的角色,即要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掌握化學知識,最后實現(xiàn)知識構建的過程。
二、實驗探究教學實踐研究
初中階段的化學教學可以說是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做鋪墊,而教師則應該要把主義理論當做教學目的,然后結合新課改的要求來展開工作,其可以利用實驗為突破口,把實際的教學案例引入到其中,從而提升學生的課程參與度。另外,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實驗,其就能從中獲取到相關的知識,并能享受到整個實驗的過程,從而讓學生變得主動學習。
(一)實驗探究式教學的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研究是需要從問題入手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要利用各種方法來設立問題情境,然后讓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和提出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自身的知識發(fā)生碰撞,然后產(chǎn)生出一種認識的沖突,從而激發(fā)他們尋找新知識的動力。
2.討論構思,作出假設
情境創(chuàng)設的目的是為了引起學生困惑、懷疑、矛盾的心理,而任課老師則需要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和分析,可以針對一些問題進行假設,這樣不但能調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他們在學習中變得主動[2]。另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要讓學生大膽的表達出自己的看法,這樣才能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
3.設計方案,進行探究
實驗是學生了解真相的最佳途徑,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實驗探究,可以通過觀察實驗的現(xiàn)象、數(shù)據(jù)等方面來了解到核心的信息。教師則可以利用問題來引發(fā)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發(fā)揮出自身的想象力,如果出現(xiàn)事實和假設不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尋找失敗的原因,可以適當?shù)母淖冃l件然后重新進行實驗。
4.交流分析,歸納結論
通過實驗得到的數(shù)據(jù)并不能于探究的結論,在進行該環(huán)節(jié)時,教師應該要讓學生踴躍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要讓他們利用實驗信息來解釋實驗的本質和原因,這樣才能對實驗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當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shù)倪M行評價,也可以根據(jù)他們討論的結果進行總結歸納,這樣才能讓他們從感性理解轉變成為理性理解。
(二)實驗探究教學案例
案例1 研究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質量之和會發(fā)生改變嗎?
教學分析:質量的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中的一個重點規(guī)律,它能讓學生認識到質和量的過渡。該案例并不是把該定律強加給學生,而是利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實驗,通過探究不同體系中化學反應質量的變化情況,可以讓他們在不同的情況下掌握測量的結果,從而能更深入的認識到化學反應的質量關系。學生在展開研究時,其可以通過小組交流合作的方式來展開,這樣才能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教師則需要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不斷的引導,要讓他們從微觀的角度去解釋該定律,這樣通過實驗才能了解其定律的含義。
情境設計:通過前面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指導化學反應的本質是由新物質形成的,其最明顯的案例便是蠟燭燃燒,當蠟燭在燃燒時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會越燒越短,如果從量的角度來看,其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發(fā)生變化了嗎?
學生活動:即學生需要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進行討論、思考、研究。
提出假設:第一,化學反應前后的各物質質量總和大于生成物質質量的總和。第二,化學反應前后的各物質質量總和小于生成物質質量的總和。第三,化學反應前后的個物質質量總和等于生成物質質量的總和。
教師指導:通過設計的三個實驗,即氣液反應生成沉淀、液固反應生成氣體等,其教師則需要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展開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需要記錄相關的數(shù)據(jù),然后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教師適當進行引導[3]。
設計意圖:要設計要三個實驗,并且在實驗中要保留懸念,這樣學生在進行實驗時便能激發(fā)他們的研究興趣,讓他們把理論知識運用大實驗操作中。教師也可以通過實驗中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分析,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他們在爭論中進行思想的碰撞。
三、實驗探究教學的建議
(一)轉變觀念,精心設計教學案例
實驗探究可以說是最常見的一種教學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該方法并不只重視做實驗,而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展開相應的技能訓練,要讓學生學會在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探索性的思考。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都是直接給學生呈現(xiàn)出核心知識,甚至教師還會幫學生去總結方法和規(guī)律,而利用探究式的引導教學,可以讓學生自己從內容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掌握相關的學習方法。所以,任課老師一定要改變自己的思想,這樣才能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
(二)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合作探究學習
任課老師應該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目的,利用以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來展開,其整個過程可以通過引導來完成,即讓他們養(yǎng)成合作、自覺、主動的學習習慣,讓學生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得到發(fā)展。
(三)努力創(chuàng)設真實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任課教師應該要把握好學生的興趣點,其教案的內容可以根據(jù)學生掌握的經(jīng)驗來制定,但選擇的素材一定要有針對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并引導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而學生則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來尋找答案。
(四)基于學生興趣,聯(lián)系生活實際,改進實驗設計
研究性實驗教學需要教師結合學生實際來展開,如在分析化學反應前后質量的變化這一章節(jié)時,其實驗過程中會涉及到小氣球、醫(yī)用小藥瓶等等,把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都運用到化學實驗中,這樣讓學生有種親切感,這樣他們就不會認為科學離我們很遙遠,對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有很大的幫助。
四、結論
綜上所述,分析教學的本質是需要教學教會學生知識,需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能,并受到專業(yè)、規(guī)范的課堂實驗訓練,從而讓他們體會化學實驗的過程。另外,教師還應該要在實踐的過程中讓學生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思想和能力,我們都知道初中化學屬于研究性教學,這個過程的時間是非常久的,而本文從實驗探究方面入手分析,這只能說是剛開始的階段,其還需要教師進行深入的研究,這樣才能挖掘出更深層次的含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3):124-125.
[2]劉儒德.學習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2):102-106.
[3]課程教材研究所.義務教育教科書:九年級化學(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02):334-337.
(作者單位:廣東省云浮市新興縣水臺鎮(zhèn)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