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炳有 王家宏
摘 要: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研究目的就是維護公共體育服務有效供給的“最佳秩序”。以國家服務標準和“服務三角”模型理論為依據(jù),對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內涵及特性、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框架結構與功能進行闡釋,構建了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三角模型分析框架,并提出“標準+非標準”“板塊化”“服務三角遷升”等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運行模式。
關 鍵 詞:體育管理: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服務三角”模型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8)02-0039-06
Public sports service standard system framework construction and running modes
FAN Bing-you,WANG Jia-ho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21,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studying the public sports service standard system is to maintain the optimal order of ef-fective public sports service supply. Based on national service standards and the “service triangle” model theory as the bases, the authors expatiated on public sports service standard system connota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public sports service standard system framework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built a triangle model analysis framework of the public sports service standard system, and put forward such public sports service standard system running modes as “standard + nonstandard”, “modularization” and “service triangle advancement”.
Key words: sports management;public sports service standard system;“service triangle” model
標準作為一種普適工具已經由傳統(tǒng)的工業(yè)化標準向公共體育服務領域拓展,從純粹的技術規(guī)范向行為規(guī)范的轉變,標志著公共體育服務理論研究進入一個新領域。《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0年)》(國辦發(fā)[2015]89號)明確提出“加強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全民健身、體育場館設施等標準的修訂工作,促進體育事業(yè)又好又快發(fā)展”。將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問題與社會公眾生活和體育事業(yè)發(fā)展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公共體育服務標準不僅僅是為規(guī)定對象提供一個數(shù)字標準,更重要的是具有一定的價值關懷,是政府提供公共體育服務的一種科學性、技術性、可操作性的行為規(guī)范要求。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問題的核心是“公共體育服務”與“標準”兩個要素的結合,公共體育服務標準是一種管理創(chuàng)新工具,本質上是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xiàn)代化在公共體育服務領域的具體實踐探索,對有效推進公共體育服務實踐,滿足社會公眾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高度重視體育標準化工作,“定制度、建體系、搭平臺”是目前開展的主要工作和重要研究問題。截至2017年,已經發(fā)布的體育領域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共260項,在研制的標準項目87項,在國家和行業(yè)標準領域公共文化體育標準已達44%,其中屬于體育領域的有TC291體育用品、TC456體育、TC456/SC1體育/設施設備,試點化建設體育服務只有1項[1]。涉及公共體育服務領域主要有“制定體育運動安全與保護、高危項目經營場所開放條件及檢驗方法,體育活動組織與安全標準;研制體育場館、運動設施、體育器材與用品的管理和安全標準”。相關學術研究比較多的是對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的內涵、背景及動因進行分析總結[2],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標準[3],公共體育設施安全管理和服務標準體系[4],縣域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研究[5]等。我國公共體育服務標準整體研究還不夠系統(tǒng),也比較零散。實踐層面主要是公共體育服務標準滯后難以滿足提質增效的需求,體育行業(yè)標準和單項標準還不能轉移到公共體育服務領域;理論層面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尚不明晰,標準體系構成要素、結構功能、運行模式等問題需要深入探討。公共體育服務進入到一定的發(fā)展階段,整體性地推出具有前瞻性和指導性的框架體系也是一個國際慣例,對此問題的思考與解答構成了本研究的核心。
1 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及標準體系的內涵
1.1 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的內涵
“標準是為了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經協(xié)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認機構批準,共同使用或反復使用的一種規(guī)定性文件”[6]?!皹藴适菍τ嬃繂挝换蚧鶞首龀鲆?guī)定和詳細的說明,以語言、文件、圖形等方式或模型、樣子及其他表現(xiàn)方法出現(xiàn),并在一定時期內適用”[7]。這說明,標準既是一種文件又具有多種表現(xiàn)形態(tài)。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首先是服務,就是規(guī)定政府提供公共體育服務所要達到的水平、指標和要求,它的表現(xiàn)形式可以是一系列行為規(guī)范、定量指標。其次才是標準,是計量單位或基準,包括義務、權限、責任、行為、態(tài)度的基本觀點。目的是“獲得最佳秩序”,促進公共體育服務發(fā)揮最佳社會效益。因此,本研究將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內涵界定為:政府在公共體育服務提供中的服務人員、服務場所、設施設備、服務流程和方法以及服務質量要求,以此制定共同使用和反復使用的條款、要求或指標,以確保公共體育服務實用性、可操作性的相關規(guī)定,滿足公眾公共體育服務的有效供給。這里不可忽視的是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從其內涵來看,其復雜性在于公共體育服務標準涉及3類標準: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工作標準。技術標準是對公共體育服務場所、設施設備等的要求。管理標準主要圍繞公共體育服務提供管理過程的控制,即對公共體育服務流程的要求;工作標準主要圍繞公共體育服務提供各崗位的控制,任職崗位、崗位職責、崗位權利、檢查考核以及工作主要內容的要求。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重點突出的就是服務保障規(guī)范和服務提供規(guī)范,當然也不能忽略技術標準要素,因為公共體育服務提供包含服務安全問題。
1.2 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的內涵
中國標準化委員會GB/T13016-2009對標準體系的界定為“一定范圍內的標準按其內在的聯(lián)系形成的科學的有機整體”[8]?!耙欢ǚ秶笔侵笜藴鼠w系的適用范圍,也是標準體系能發(fā)揮作用的范圍;“內在聯(lián)系”是指標準體系內的要素之間系統(tǒng)聯(lián)系、結構聯(lián)系、功能聯(lián)系3個方面;“有機整體”是指標準體系的效應既有各項標準直接產生效應,還包括各項標準集合在一起所發(fā)揮的整體協(xié)調作用。中國標準化委員會GB/T24620-2009服務標準制定導則進一步強調,服務業(yè)組織應根據(jù)自身特點建立協(xié)調配合、科學合理的標準體系,并有效運行,這就給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的研制提供了空間和依據(jù)。以此為依據(jù),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主要指在公共體育服務領域能夠共同使用和重復使用,統(tǒng)一規(guī)定的一系列內在聯(lián)系的公共體育服務標準構成的有機整體。
2 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框架構建依據(jù)
“研究框架是認識某種問題邏輯主線的結構安排”[9]。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框架的研究和實踐尚在起步階段,研究框架的建立主要基于國家服務標準制定政策和“服務三角”模型理論。
國家服務標準規(guī)定服務業(yè)的標準體系由通用基礎標準體系、服務保障標準體系、服務提供標準體系三大子系統(tǒng)組成,簡稱為“三大模塊”[10]。通用基礎標準體系是服務保障標準體系和服務提供標準體系的基礎,服務保障標準體系是服務提供標準體系的直接支撐,服務提供標準體系是服務保障標準體系的完善。三者之間的內外聯(lián)系是通過基礎性功能、服務保障性功能、服務提供性功能來區(qū)分的。服務業(yè)組織應根據(jù)自身特點建立協(xié)調配合、科學合理的標準體系,并有效運行。
“服務三角”模型是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卡爾·阿爾布瑞契特(Karl Albrecht)和讓·詹姆克(Ron Zemke)提出的以顧客為中心的服務戰(zhàn)略、公司系統(tǒng)和工作人員構成“服務三角”模型,“服務三角”模型核心理念是“價值命題”——即“服務管理”,即把服務視為經過管理努力的成果[11]。借鑒“服務三角”模型構建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不是單純的標準研制,更是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框架構建的價值顯現(xiàn)。現(xiàn)行的公共體育服務的管理模式,屬于職能管理模式,重點不是為居民服務,而是為職能部門上級服務的;而“價值命題”的服務管理,強調的是為居民服務為宗旨。第35屆(2004年)、第38屆(2007年)“世界標準日”的主題“標準使世界更安全”“標準造福人與社會”明確告訴我們:標準的價值理念就是服務居民日常生活,這也符合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的價值追求。
3 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的框架
3.1 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框架構建
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框架構建的內在要素,既要考慮消費因素,也要考慮生產服務要素(即物質化要素和非物質化要素),以及標準類型要素以及服務領域要素等問題。消費因素既是對社會發(fā)展趨勢的預判,也是對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服務需求加大的適度超前標準判斷,這是研制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基礎和依據(jù)。目前的公共體育服務標準是最低標準,是由最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素而定的,這個標準一般只是增加內容而標準只升不降,是以居民收入增加來進行調整,是以提高為基調的。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公共體育服務成本的增加、需求加大,居民的消費水平和資金投入標準理論上是同步提高的,因此制定公共體育服務標準也要適度提高。生產服務要素中的物化要素指形成標準對象物理實體所需要的標準,如原料、物化的產品等。公共體育服務物化標準主要涉及公共體育產品的服務標準和質量標準,二者是公共體育服務物化要素安全提供的前提和保障的關系。第38屆“世界標準日”就針對體育器材出現(xiàn)傷人事件,要求制作體育服務產品時就應采取“防誤技術”,在標準中對物化要素采取了糾正措施,有了預防措施,產品才有保障。非物化要素指為制定標準必不可缺的規(guī)定性文件,對公共體育服務實現(xiàn)有著直接或間接作用的標準。標準類型要素是標準體系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有多種分類方法,如國際標準、區(qū)域標準、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yè)標準,當然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強制標準和推薦標準,標準文件和標準樣品。
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框架構建的外在要素,依據(jù)國家服務標準的“三大板塊”以及“服務三角”的價值理念。國家服務標準的“三大板塊”結構是按照標準關注的對象,即技術標準關注“物品”“產品”直接或間接的技術要求,管理標準關注“事情”的程序與責任,工作標準關注“人員”“崗位”的資格、責任權限、操作方法等來區(qū)分。三者之間是“外分內聯(lián)”的關系。而“服務三角”模型理論提出“價值命題”,二者的有機融合,體現(xiàn)了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以滿足公眾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需求為中心,保障人的基本生存權、滿足基本尊嚴、基本健康需要價值屬性,也體現(xiàn)了服務的技術屬性。以公共體育服務通用基礎標準體系五大類要素,提供標準體系的四大類要素,保障標準體系六大類要素,構建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框架(見圖1)。
通用標準體系具有廣泛的適用范圍或包含一個特定領域的通用條款,是建立和實施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時應遵守的或基礎標準的集合,因此處于標準體系的最上層,對提供標準體系、保障標準體系的建立和制定起著價值理念和技術的保證、支撐作用。
提供標準體系中的服務提供規(guī)范是為滿足公眾需要,根據(jù)公共體育服務項目的環(huán)節(jié)、類別等屬性而規(guī)定的特殊性要求。服務提供規(guī)范應具備“六性”,即“安全性、時間性、舒適性、經濟性、文明性”,依其應達到的水平和要求制定標準。服務提供規(guī)范標準主要提供手段和方法,場地、設施及用品的配備數(shù)量和結構等。服務質量控制規(guī)范主要指在服務提供過程中,識別、分析對服務質量有重要影響的關鍵過程并加以控制而制定的標準,比如對公眾不滿意的處置標準、不合格服務的糾正與管理、預防性措施的要求及評價標準等。服務運行管理規(guī)范是落實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要求應采取的管理措施,各種因素的平衡要求、服務資源的調劑與組織要求、服務人員的有序組織和配置要求以及服務需求表達渠道建立、服務環(huán)境等等相關要求。服務評價改進規(guī)范是對服務有效性、適宜性和公眾滿意度進行評價,并對達不到預期效果的服務進行改進的條款。
保障標準體系是為支撐有效提高而制定的規(guī)范性文件。目前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重點開拓的領域主要是財務管理標準、設施設備用品標準、人力資源標準、信息服務標準、安全與應急標準、合同管理標準構成。
通用標準體系、提供標準體系、保障標準體系其對應的服務領域標準也不盡相同,是融合了消費要素、生產服務要素、標準類型要素為一體的推薦性標準。
3.2 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框架的結構與功能
1)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框架的結構。
(1)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框架空間結構。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框架的空間結構,是從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發(fā)展空間、領域的延展性,服務內容適度增加性來審視分析的。空間結構分析主要借鑒系統(tǒng)工程理論中霍爾三維結構模型理論,全方位、多視角的審視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框架構成,也就是從條件、邏輯和時間3個維度分析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的空間結構。條件維包含消費要素、生產要素、服務類型要素以及服務領域要素等;邏輯維包含問題提出、綜合分析、方案設計、優(yōu)化及其解決問題等;時間維包含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研制的規(guī)劃、研發(fā)、集成、運行等環(huán)節(jié)(見圖2)。運用系統(tǒng)工程理論對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進行分析,表明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具備系統(tǒng)的整體性、相關性和有序性特征,表明公共體育服務標準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也是不斷延伸、發(fā)展的過程,是在實踐基礎上不斷完善的過程。
(2)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框架板塊結構。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的“板塊”結構是從局部、微觀來審視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框架的構成,目的是在空間結構基礎上的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的個別領域細化或是具體化,更具可操作性??蚣苣P椭械耐ㄓ皿w系、提供體系和保障體系就是板塊結構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板塊結構通常既具有獨立功能,也具有組合功能,比如:各個層級政府提供公共體育服務既可以單獨制定場地設施服務標準,也可以單獨制定健身指導、活動指導服務標準,將各個板塊集合一起,便可以構成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板塊結構的標準體系也可以制定成通用板塊、專用板塊、特別板塊等。
以此為依據(jù),結合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空間結構,設計如下板塊結構(見圖3)。板塊結構主要適用于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結構復雜、功能和類型多變的服務領域,或是獨立的領域。
2)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的功能。
(1)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的對象識別。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的對象識別的目的在于:一是選擇和確定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的對象是開展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研制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的對象作為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研制的內容,是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這些對象處在不斷變化和發(fā)展之中。不是任何的一項公共體育服務都適合于制定標準,或是在一個標準之下提供服務。即使是同一項標準,隨著對象的發(fā)展與人們需求的變化,其內容和水平也在發(fā)展、完善或改變、深化。二是公共體育服務面廣量大,而且標準研制的工作難度也大,在選擇對象要考慮適用性、經濟性和基本公共體育服務范疇,力求獲得具有普遍意義效果。三是考慮所選標準對象的可行性,從標準需求以及是否具備制定標準的特點出發(fā),充分估計風險和困難。
由于公共體育服務領域的廣闊性,詳細明確地列舉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的對象是難以實現(xiàn)的事情。因此,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對象的確定,首先從需求分析入手,衡量哪些對象需要制定標準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只有建立需求迫切性評估程序,使需求分析充分到位,才能使標準準確而及時地反映市場需求。需求可以從制定標準的目的和用途、實施標準的可行性、制定標準的適時性等方面考慮;其次,考慮是否具備“共同使用”和“反復使用”兩個特點;再次,考慮與有關文件的協(xié)調等問題。
(2)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的范圍界定。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的范圍,就是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研制的適用層級、內容的具體操作兩個層面。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的范圍確立,是以政府提供公共體育服務的范圍與內容為基礎和依據(jù)的。目前我國公共體育服務是以政府為主體提供的,必須和層級政府緊密相聯(lián)[12]。鑒于當前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研制和實施的實際情況,標準研制主要涉及健身設施服務標準、健身組織服務標準、健身指導服務標準、體育活動服務標準以及政府職能、財政投入、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實施績效評價等內容,由此構成近期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的范圍。
4 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運行
4.1 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運行要素
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的運行,就是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的適用層級、范圍的具體運用,是一項有組織有計劃的逐步推進,通常包括準備、規(guī)劃、研制、實施與反饋幾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一整套的服務管理流程。頂層設計、推動者和推動力是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運行的3個關鍵要素。
頂層設計引導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的研制。《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行動計劃(2015—2016),以及《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的修訂與實施,都已表明標準化已經進入頂層設計、研制實施階段。但就目前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的研制和實施來看,首先是自身的界點不清晰,內容領域模糊,還沒有形成獨立的領域和相對獨立的發(fā)展階段?;鶎訉嵺`的困惑在于公共體育服務的邊界問題,全民健身似乎代替了公共體育服務的全部。其次是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研究制定內在動力不足的局限,主觀層面存在于體育職能部門權力壟斷性掌控缺少外部競爭,缺乏管理變革的驅動力;客觀上層面存在職能交叉、責任不清等問題。再是實施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需要更多的協(xié)調成本,致使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頂層設計尚不明晰。
推動者作為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運行的主要作用方,通過對體育職能部門、人員的工作和思想上的影響力來推動對已有的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的適用性、存在問題進行修訂完善。宏觀來說,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運行的推動者主要是政府體育職能部門的管理者、提供公共體育服務行業(yè)協(xié)會、體育社會組織、高校和研究院所。管理者代表政府行使基本公共體育服務職能,組織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的研制、實施、監(jiān)督和反饋,可以通過檢查、業(yè)務評估、專題研討等形式推行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參與提供公共體育服務的行業(yè)協(xié)會和體育社會組織是標準的踐行者、反饋者,通過實踐檢驗標準研制的科學性、適用性。高校和研究院所作為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研制參與者,通過參與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的實踐、學術研究等形式,推動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的研制、運行與更新。
推動力是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運行實施的政策和制度保障,既有外部的推動力,也有內在需求力?!秶覙藴驶w系建設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0)已經將標準定為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技術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基礎制度,發(fā)揮“標準+”的效應。也就是說外部推動力已經形成,體育系統(tǒng)內部的動力需要強化需求引領,系統(tǒng)布局,更需要深化改革、創(chuàng)新驅動,才能明晰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帶來協(xié)同推進、共同治理的效應。
凡是人造的標準體系都是有目標的[13],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運行能否達到目標要求,除了環(huán)境因素影響,頂層設計是決定因素,是對推動者和推動力的支撐,是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運行的外部動力。推動者和推動力是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運行的內在動力,是積極的活躍因素。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內外各種因素相互作用的過程不斷發(fā)生變化,而結構一般是比較穩(wěn)定的,只有當功能到一定程度(如標準已不適應現(xiàn)實服務需要)時,才能引起結構的部分變化(如某些標準修訂或廢止)或全部改變。
4.2 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運行模式
公共體育服務供給適應需求個性化、層次化的公共服務市場,適應快速多變公眾需求,如何通過公共體育服務標準整合公共體育服務資源、提高服務效率,促進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方式的轉變,其運行模式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結合現(xiàn)實公共體育服務發(fā)展階段,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的運行模式有標準+非標準模式、板塊化模式、服務三角遷升模式3種。
1)標準+非標準模式。
全民健身國家標準、體育場館設施標準以及社區(qū)體育服務標準幾年來在逐步完善,可以說是公共體育服務部分標準已經在實施之中,這就是標準+非標準的組合。中國標準系列有體育場館設施標準的相關規(guī)定,但是全民健身、社區(qū)體育服務的還不在其中,說明公共體育服務的提供標準有多種途徑,提供的服務產品也是多種模式,而各種不同的途徑、模式也有共性要素,這樣每個公共體育服務和產品都有共性要素與個性要素的結合。共性部分經常反復使用、共同使用逐步完善便可以將其作為通用標準,為滿足不同服務需求的個性要素就是非標準部分,二者結合使用。目前公共體育服務標準使用的現(xiàn)實狀況是非標準部分多于標準部分,但是非標準要素積累到一定程度,成為共同使用和反復使用的標準,使非標準的比重下降、標準部分比重增大,從而促進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的逐步完善。
2)板塊化模式。
板塊化模式就其本質而言,就是通過板塊結構設計、研制和組合,降低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的要素數(shù)量,減少了內部的多樣化,擴展了外部的多樣化,最大限度地擴大基本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多樣性和多變性。板塊化模式分為結構板塊和功能板塊,既具有獨立功能,也具有組合功能。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板塊化運行模式,是大規(guī)模制定標準的基礎和最佳途徑。
《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實施情況評估標準(試行)、社區(qū)體育服務標準等就是板塊結構模式的一個典型。對于其它領域來說《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實施情況評估標準(試行)是一個獨立的板塊,其內部又包含健身指導和志愿服務、健身活動、組織保障、制度建設、經費支持、宣傳教育6個子板塊,57項具體標準,這些板塊標準經過反復使用和共同使用不斷完善,就會成為全民健身計劃實施評估標準。評估標準的完善,進而構成了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的一個板塊標準。板塊化模式是綜合了標準+非標準的特點,應對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類型多樣化的一種有效模式。
3)服務三角遷升模式。
三角形遷升模式詮釋了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的研制是一個循環(huán)的過程。這是運行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表示一個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實施結束時,新的標準又開始了。但是,循環(huán)開始并不是螺旋式的循環(huán)過程,而是“服務三角”的“遷升”過程?!斑w升”的含義從開始循環(huán)向下一個以及以后的一系列循環(huán)的過渡方式,就是當標準制定或修訂之后,這個新標準增加了新的功能或是原有的功能水平有了提高,有了新的增值[14]。“服務三角”中的“遷升”實質是質的飛躍,它的發(fā)展軌跡是無數(shù)個不斷“遷升”的“服務三角”構筑的“服務標準”金字塔[15]。服務三角遷升模式雖然是人為實現(xiàn)的,但其動力卻源自公共體育服務標準所處的外部環(huán)境的關系,是與居民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需求、客觀環(huán)境的變遷相適應的過程,這就是“遷升”的動力所在。參與遷升過程的人的能動作用,標準體系運行的對象識別、遷升的內容和尺度的確定以及遷升的時機的把握等,對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運行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金字塔不僅形象地表達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的遷升過程,還表達遷升的目標或結果,揭示了公共體育服務標準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是與外部環(huán)境協(xié)調活動的過程。
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是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的存在方式,它不僅是以系統(tǒng)方式存在,還以系統(tǒng)方式發(fā)揮作用。良好的公共體育服務秩序是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秩序的建立需要規(guī)范的作用。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的建立,其目的就是維護公共體育服務的“最佳秩序”。作為公共資源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必須具有公正、公平的屬性,還要進行必要的技術經濟論證,才能更好地指導公共體育服務實踐,同時必須把好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的適應性、動態(tài)性和階段性特征以及標準運行中的信息反饋問題。目前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初始階段是為解決某一具體的技術或是公共體育服務規(guī)定性的問題,存在內容單一、方式簡單、零散而不系統(tǒng),是暫時性的過渡階段。相信公共體育服務標準體系在不久的將來會愈發(fā)完善,符合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標準特征,為新時代公共體育服務均衡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柳成洋. 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標準化概論[M]. 北京:中國質檢出版社,2014:42-44.
[2] 王學彬,鄭家鯤. 基本公共體育服務標準化建設:內容、困境與策略[J]. 體育科學,2015,35(9):11-23.
[3] 王莉,孟亞崢,黃玉玲,等. 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構成與標準化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3):1-7.
[4] 王亮. 我國公共體育設施安全管理和服務標準體系初探[J]. 中國標準化,2015,467(8):73-78.
[5] 段晉霞. 縣級政府體育公共服務標準體系構建研究[D]. 臨汾:山西師范大學,2014.
[6] 中國標準化委員會GB/T2000.1-2002. 標準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標準化和相關活動的通用詞匯[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2.
[7] 桑德斯. 標準化的目的與原理[M]. 中國科技情報所,譯. 北京:科技文獻出版社,1974.
[8] 中國標準化委員會. GB/T13016-2009標準體系編制原則和要求[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9] 叢湖平. 論體育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認識問題[J].體育科學,2010,30(12):3-9.
[10] 趙祖明. 服務業(yè)組織標準體系建立實務[M].北京:中國質檢出版社,2014:36.
[11] 方堃. 當代中國新型農村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研究——基于“服務三角”模型的分析框架[D].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0.
[12] 黃恒學,張勇. 政府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1:69.
[13] 上海市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 公共服務標準化理論與實務[M].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5:55.
[14] 李春田. 標準化的宏觀指導和方法創(chuàng)新[J]. 石油技術監(jiān)督,2003,19(1):1-4.
[15] 李春田. 標準化概論[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