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傾城
高二即將上高三的那個暑假,老師問他要不要參加集訓營,老媽為他安排了許多培訓班。他自己則心志高昂:薄弱點他不是不知道,待拔高處也了如指掌,再好的名師也無非是督促學生反復練習。既然這樣,難道自己在家不能學習?
像小學生一樣,他把時間安排做成表貼在墻上,從早6點到晚10點,從早練、讀英語、刷題……到睡前的十五分鐘拉伸,沒有一小時空過。
他的宏偉計劃只堅持了兩天,嚴格來說,是一天半。第二天下午初中同學找他玩兒,他們在咖啡館玩三國殺,吃完火鍋后去一位同學家“吃雞”,最后他回家的時候,老媽已經(jīng)在微信上催了好多遍。后一天,他睡到中午才起床,越是著急于無數(shù)待完成的功課,越不知道從何下手,不知不覺間,他又拿起了手機……
糊里糊涂混過一個星期,班主任打電話問他的復習進度,他支吾半晌最后決定說實話:“我這段時間的效率不高……”
班主任嘆口氣說:“我知道。微信運動上,第一頁都刷不到你名字,我就知道你在犯懶?!?/p>
他一驚:“運動和學習還有聯(lián)系?”
班主任說:“有沒有聯(lián)系我不知道,反正就是這樣的,先是懶得動,宅著;然后懶得動筆,光看書不做題,覺得自己會了;再懶得動嘴,自以為在心里背得滾瓜爛熟就出口成章了;接著是懶得動腦子,稍微難一點的東西就不耐煩,就得查百度作業(yè)幫了,看一遍,就以為自己會了……”
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因為班主任的每句話都是對的,都是他意識得到卻不敢觸及的痛點。到后來他還是去上了集訓營,自律不夠,必須借助他律。營地離他家不遠不近,步行四十分鐘,坐車三四站地。班主任說:“如果能夠,跑去跑回?!?/p>
于是,每天,他背著沉重的雙肩包,里面有課本、輔導書、詞典、參考資料、水杯……健步而行的時候,全身都是力量,未來只在懷抱。他越跑越帶勁,像他越復習越上癮,越跑越大步,而理想,似乎就在咫尺之間。那一年,他考得不壞。
他是朋友家的小孩,今年剛上大一,元旦一見,胖了一大圈。一聊,他有點兒擔心馬上就要來的期末考試,卻一直進不了學習的狀態(tài)。是不適應大學生活嗎?同學嘻嘻哈哈說:“不掛科的大學不完整?!彼蠇屨f:“切,不坐牢的人生還不完整呢?!?/p>
他不甘心虛度,又懶得拿起書本。閑談間,他說起了這段故事。我忍不住說:“其實,你的班主任已經(jīng)告訴你,該怎么做了?!?/p>
我上中學的時候,全社會對體育鍛煉的認識遠不如現(xiàn)在,所以我不理解為什么學校一定要每天晨跑。本來就住得遠,五六點起床,扒幾口食物,就擠高峰期的公交車到學校,單為了先跑上800米,再開始自習。當時滿腹怨言,多年后,我才領悟:南方滴水成冰的天氣,若不先這樣讓身體溫暖起來,光在教室里發(fā)抖就夠了,還學什么學。
而最重要的,只怕還不是運動本身,而是借此讓身體和精神被調(diào)動起來,像手機要滑一下屏,才從休眠的黑暗中醒來。
運動因此更像提醒,而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
人生的事基本上分兩種:一種是應該做的,另一種是喜歡做的。運動往往是前面一種,意味著辛苦、勞累、不甘不愿。學習也一樣,心理上想殫精竭慮并不夠,重要的是:真的去做。
我本質(zhì)上不喜歡運動。冬天游泳要痛下決心、大做心理建設;夏天跑步永遠挑不到好時候,只要起得不夠早,外面就烈日炎炎,晚上也不涼快。無數(shù)更舒服更好玩的選項在誘惑你,甚至……就是坐在椅子上發(fā)呆,都比任何運動要輕松,我能不能,狠狠心說服自己站起來?
但其實,運動已經(jīng)是人生所有艱難的事中最容易的了。養(yǎng)育兒女要二十年,建筑大樓需要三五年,寫一本小說至少半年,有人要寫一輩子。每一條路都漫長寂寞,你知道堅持的力量,你也知道堅持有可能一無所獲。你只能反復說服自己,像說服自己去跑步去瑜伽,還說什么其他。
運動給人以喜悅:你以為你永遠學不會跳繩?OK,你能學會的。它也給人以挫折:但你確實學不會雙搖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瓶頸,但你的瓶不幸生得特別矮,頸也特別細。又因此,運動成為隱喻,讓你能多一些感觸少一些迷惑。
最關鍵的關鍵是:運動,讓一個人,不懶。而懶惰,往往是眾惡之源、萬惡之首。業(yè)精于勤,荒于嬉,僅此而已。
不是有句話嗎?靈魂與身體,總有一個在路上。
而我要說的是:靈魂若想上路,身體必先出發(fā)。身體若一動不動如被砍伐下來的大樹,那上面只會長蘑菇,再不會結出甜美的花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