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劉加良
告別流光溢彩的城市和哺育自己的父母,來到陌生的大山深處,把時裝變成工裝、普通話變成方言,白天奔波于山村水寨看云卷云舒,夜晚住在簡陋的小屋聽蟋蟀低鳴。
這是我們故事中女主人公李曉琴起初的美好感覺。
然而,人生并不是一帆風順。
新鮮感消失后的漫長時光里,她開始飽嘗“公主”到“灰姑娘”蛻變的陣痛,承受被村民誤解甚至無情謾罵的委屈,接受那個承諾相伴到老的愛人決定離婚的沉痛打擊……
面對跌宕人生的磨練,她憂傷過、徘徊過,甚至還一度想不開。
最終她還是戰(zhàn)勝自己,堅強起來。
她說她喜歡這里的山、這里的水,這里的空氣和這里的人,丈夫不要她,但這里的工作需要她,這里的大山需要她!
12003年,正值花季的李曉琴被分配到湖北黃石陽新縣供電公司軍墾供電所荊頭山片電工組,做了一名抄表維護工。
對于一個從小在城市長大的姑娘來說,荊頭山是一個陌生且閉塞的地方。電工組宿舍除了一臺小電視外,再沒什么生活設施了——沒有網(wǎng)絡,沒有食堂,甚至沒有熱水淋浴,即使是當?shù)赝辽灵L的老師傅都不愿意到這個電工組來。
一開始大家對這個“外來妹”很不看好,認為最多個把月她就會卷鋪蓋走人。可是誰也沒想到,這個城市姑娘居然堅強地挺了下來。
這一挺就是13年!
荊頭山片農戶分散,有時跑幾里路才能收一戶電費。李曉琴頭幾次背著梯子出門還常常迷路,一天下來,人又餓又累。
最怕的是農村的狗多。有次上門抄表,敲了幾次門沒開,她試著到側門看,沒想到被突然沖出的大狗咬得鮮血直流。后來,她總結教訓,每次抄表帶足干糧,再拄上一根“打狗棍”,邊走邊記下周圍的環(huán)境。很快,她成了荊頭山上的“百事通”,幾道彎,幾條巷子,哪家有梯子借,哪家狗子兇,她都一清二楚。
與抄表相比,催費的難度要大得多。李曉琴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寫滿了每一戶的資料。遇有逾期未交費的,哪怕路途再遠,她都不厭其煩地上門做工作,時常會遭遇一些客戶不理解、謾罵甚至動手。
有一次,遇到一位“稱霸”一方的客戶長期欠費,幾次打電話無果后,她只好上門催費。沒想到這名客戶當著很多村民的面,惡狠狠地對著她就是兩巴掌,吼道:“總是催催催,煩死老子了?!睖I水在眼眶中打轉,受了委屈,李曉琴咬咬牙忍住了。
2 長年行走在山邊水畔,遇到農戶柴房靠近電線、漁民湖面電線漏電等隱患,李曉琴總要停下來,主動伸出“處缺”之手,并耐心地提醒村民樹立安全意識。陳家咀村村民陳新春說:“這些年來光在我們村,她隨手為村民排除用電安全隱患就有100處,整個黃荊頭農場有20多個村落和8個分場隊部,你扳扳指頭算一算就知道她好事做了多少件了。”
每次隨手幫村民換個燈泡、固定個插座之后,村民要留李曉琴吃頓便飯,她總說:“飯不吃了,您就把欠下的幾元電費交了吧。”總為大家做好事的她讓村民深受感動,因此,荊頭山電工組電費回收率常年100%。
在與村民13年的交往中,李曉琴在荊頭山農場一帶積累了廣厚的人脈和情誼。村民只要家中有用電問題,都會第一時間給她打電話,而且能百分之百得到滿意的回答。
2010年,為了工作方便,李曉琴攢錢買了輛摩托車。就在買車不久的一天雨夜,烏魚檔一個客戶反映家里電表異常。她冒雨騎車去現(xiàn)場,經過山路拐角時,由于地面濕滑,連人帶車翻到了地上,一下子被甩出幾米遠,牙齒打掉了幾顆,顱內出血,眼角開裂。
“你愛山超過了愛家?!背抢锞凵匐x多的丈夫終于忍受不了這種生活,與她離了婚,4歲的女兒判給了她。那段時間,李曉琴真的病倒了。“要不是女兒與我為伴,以及大山農場那些鄉(xiāng)親,我怕真的挺不過來!”李曉琴說。
不久,堅強的李曉琴帶著女兒,把家搬到了荊頭山電工組。每個月到了外出抄表收費的時間,她天不亮就要出門,天黑才能到家。無奈每月只有讓年近七十的老母親從城里趕來幫著照顧女兒幾天,一個不足十幾平米的小房里,三個人擠一張大床。
每次騎車回家,母親和女兒聽到老遠“突突”的摩托聲,就會立刻跑到門口,興高采烈迎她回家。那一刻,是李曉琴最幸福和心酸的時刻。
“媽媽很忙,但對我很好,要是她以后不老讓我吃方便面就好了?!迸畠航o外婆的一句話,讓李曉琴忍不住地心酸。
“我愛我的女兒,也愛這里的鄉(xiāng)親,更愛這份工作!”李曉琴說,“老天在給我關上一扇門時,也為我打開了一扇窗?!?/p>
13年來,李曉琴飽受生活的磨練,日復一日行走在大山與農場深處,用腳一步步丈量人生,用心一點點做好服務,在天地之間勾勒出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她先后多次獲得湖北黃石陽新縣供電公司先進個人、模范職工;2016年,她被陽新縣人民政府和總工會授予勞動模范稱號,被黃石市總工會評為黃石市女職工建功立業(yè)標兵。
如今,吃苦耐勞的李曉琴在荊頭山遇到了一個理解她的男人,真的把自己嫁給了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