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艾璇
摘要:20世紀50年代,涌現(xiàn)出一批以中國民族音樂為基點進行鋼琴作品創(chuàng)作的作曲家,他們創(chuàng)作出一些不同于西方鋼琴音樂文化的鋼琴音樂作品。本文立足于前人的研究成果,選取黃虎威具有代表性的鋼琴作品——《嘉陵江幻想曲》作為研究對象。以“民族音樂元素”為切入點,對作品進行演奏分析,以求對其有較為完整和全面的了解,從而了解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演奏風格及其文化內(nèi)涵,把握作品當中的文化精髓并在音樂上獲得更多的啟發(fā)。
關(guān)鍵詞:黃虎威 ? 《嘉陵江幻想曲》 ? 中國鋼琴作品 ? 民族音樂元素 ? 鋼琴演奏分析
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05-0026-03
黃虎威作為一位土生土長的四川人,在音樂創(chuàng)作材料方面對四川地區(qū)民歌的運用可謂是信手拈來。在《嘉陵江幻想曲》中借鑒和引用了大量的巴蜀民間音樂素材,形成其音樂作品中濃郁的“本土化”地方色彩,《嘉陵江幻想曲》中流露出黃虎威真摯、詩意的情感。想要完整詮釋這樣一部作品,不僅需要演奏者在音樂中反復琢磨、仔細推敲、不斷摸索,而且還需要提高自身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修養(yǎng),應從音樂與文化兩個方面理解并把握中國音樂文化中的精髓,從而達到完整地詮釋音樂的內(nèi)涵的目的。
一、演奏風格的把握
(一)模擬民族器樂化的音色
中國鋼琴音樂因?qū)⒚褡鍢菲鞯囊繇懭谌氲阶髌芬魳分校蛊湟羯幚碛兄煌谖鞣揭魳返囊羯幚硪??!都瘟杲孟肭分心7铝舜罅康闹袊褡鍢菲?,所以需要具備敏感的聽覺,演奏時才能在音色上表現(xiàn)出不同民族樂器的演奏特點。
樂曲前奏部分模仿的是琵琶與古箏合奏。琵琶的音色清脆明亮,有敲擊鐘磬之音韻;古箏的音色柔和悅耳,猶如山泉般流暢,在演奏這段時要將兩種樂器的音色區(qū)分開來。琵琶音色應時結(jié)實有力,觸鍵模仿琵琶“彈”的演奏技法,指尖如彈撥琴弦一般向前“彈”出,發(fā)出類似于彈撥的音響。模仿古箏彈奏時,音色應當清涼高遠,手腕帶動手指輕抹琴鍵,一串聲音一掠而過。樂曲的尾聲部分對揚琴進行了模仿。揚琴的音色純凈透亮、剛?cè)岵?、音量宏大,快奏時好似潺潺流水,演奏時指尖放松貼鍵,輕點琴鍵,好似蜻蜓點水一般奏出輕盈飄逸的音響。
(二)旋律中的民族性
《嘉陵江幻想曲》中的大部分旋律都采自于四川民間曲調(diào),一個地區(qū)的音樂曲調(diào)與它的語言環(huán)境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聲韻在音樂上表現(xiàn)的非常具體,與音樂演奏的關(guān)系密切”,①想要彈奏好這些帶有地方曲調(diào)的音樂旋律,演奏者不僅要了解當?shù)氐囊魳凤L格,還需要對當?shù)胤窖缘恼Z調(diào)、聲韻有一定的了解。
四川方言的語調(diào)平緩婉轉(zhuǎn)、尾音較長,所以音樂不僅在句頭就要展現(xiàn)應有的表現(xiàn)力,在句尾還應營造出一種余音繞梁的演奏效果。落音和收音的時候指尖應當要控制好力度,不宜彈奏出超出語氣的重音,旋律應當柔和委婉、氣息較長、起伏平穩(wěn)。正因這樣的語言音調(diào)造就了巴蜀音樂柔和抒情的特征。
不僅如此,四川方言還保留著中國語言“一字多音、一音多聲、一聲多韻”②的聲韻特點。為了展現(xiàn)這一的特點,還引出了“虛”與“實”兩類表現(xiàn)方法。“實”即實音,無論強音、弱音都屬于實音,好比“一字一音”的西方語言,直截了當。“虛”即虛音,類似于民族樂器演奏時產(chǎn)生的泛音,好比“一字多音”的中國語言,由一個音衍生出一組音群。一段旋律中有實有虛,如何處理應根據(jù)其聲韻進行安排。樂曲開頭中是引用一首四川民歌《槐花幾時開》而創(chuàng)作的的旋律,旋律對應的歌詞為“高高山上喲,一樹喔槐喲喂”。不難發(fā)現(xiàn),一句歌詞里出現(xiàn)了出現(xiàn)“喲”“喔”“喲喂”三組無實意的語氣助詞,那么在彈奏這一段旋律時,便可根據(jù)這語氣助詞這一線索結(jié)合歌曲的演唱對旋律進行虛實的演奏安排。有實際意義的歌詞對應的旋律選擇實音的方法進行演奏,每個音實實在在的彈奏在琴鍵上,音色悅耳明亮。歌詞中的語氣助詞對應的旋律用虛音的演奏方法,手腕放松,指尖輕撫琴鍵,輕柔的彈奏出三十二分音符的五連音,句尾加入踏板潤色,產(chǎn)生出柔和朦朧的音響。這樣的演奏方式不僅豐富了音樂的層次,而且在旋律上營造出一種“虛由實生、虛實結(jié)合”的朦朧意境。
(三)裝飾音的演奏
由于在中國鋼琴音樂中融入對民族樂器演奏的模仿,所以在音樂表現(xiàn)上需要用裝飾手段來完善模仿效果。中國鋼琴音樂中的裝飾手段主要通過裝飾音來表現(xiàn),無論在樂句發(fā)展過程中的任何位置都可以進行裝飾。
譜例1:
譜例1這一個樂句的句頭和句尾分別出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裝飾音。句頭的裝飾音在音符上標有重音符號,起到一個強調(diào)的作用,演奏這個句頭裝飾音是,指尖力量需要度集中并在觸鍵的一剎那力量爆發(fā)出來。觸鍵應當用“推”的方式,運用手臂和手腕的力量將手指在琴鍵上平推出去,產(chǎn)生一種渾厚圓潤的聲音。句尾出現(xiàn)一長串的模仿古箏奏法的裝飾音,演奏這一串裝飾音是應輕抹琴鍵,浮光掠影般抹過一長串裝飾音,在句尾營造一種余音繞梁,虛渺夢幻的音響效果。由此可見,不僅在旋律中應“虛實結(jié)合”,在彈奏裝飾音是也同樣有“虛”“實”之分。
除了裝飾音以外,《嘉陵江幻想曲》中還運用了器樂性裝飾。“器樂性裝飾指由不同樂器演奏形成的不同裝飾特點。從速度衡量,有快裝飾與慢裝飾之分?!雹圩V例2模仿的是琵琶的奏法,從譜例上的節(jié)奏變化可以看出這一樂句運用了器樂性裝飾中快裝飾的手法,使得模仿琵琶的奏法效果更加鮮明。演奏這一樂句是,應先參考琵琶的奏法,琵琶在彈撥演奏時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一般,顆粒性極強,所以,在鋼琴上演奏這一段時應注意手指與手指間的獨立性,利用手腕的帶動和手指的慣性幫助演奏。隨著速度的加快指尖的力量應更加集中,如在琴弦上彈撥般彈出清脆明亮的音色。
譜例2:
(四)踏板的處理
《嘉陵江幻想曲》中沒有任何踏板標記,其目的是給演奏者留下更大的發(fā)揮空間。因此,踏板的處理應更加的謹慎,需要演奏者認真傾聽,以音樂的風格、樂句的劃分、音樂形象的刻畫為判斷依據(jù)。
樂曲尾聲部分,所要表現(xiàn)的是江水奔流不息的音樂形象。根據(jù)這一音樂情景對踏板安排作以下處理。前兩小節(jié)是雙手齊奏八度柱式和弦,為了避免模糊和聲功能及和聲色彩,這兩小節(jié)的踏板處理應是一小節(jié)一換,后面部分是模仿?lián)P琴的奏法,踏板的運用應根據(jù)樂句劃分進行處理。旋律是以兩小節(jié)為一個樂句做下行模進,踏板就應是兩小節(jié)一換的處理方式。踏板并不是一直都要踩換下去,當旋律到達低音區(qū)時應放開踏板。因為低音區(qū)本身音色渾厚,再加之樂曲用柱式和弦進行旋律彈奏,如果在低音區(qū)還加入踏板會產(chǎn)生渾濁不清的音響效果,模糊了本來的音樂旋律。所以,旋律在低音區(qū)彈奏時應放開踏板。為了旋律在音響效果上能有一個自然的過渡。當旋律從高音區(qū)向低音區(qū)演奏時,踏板的力度也應隨之變化,越靠近低音區(qū)踏板就越輕,這樣的踏板處理方式會使得音樂表現(xiàn)的更為自然。同理,當旋律要從低音區(qū)向高音區(qū)返回時,在慢慢的將踏板加入。這樣的踏板處理方式有助于旋律的表現(xiàn)力,加強樂段所要刻畫的音樂形象。
二、作品整體風格的把握
演奏一部作品,假如只是把握其中的某一部分的處理而忽略其整體性的話,就好比一堆支離破碎的殘片,并不能稱之為完整的詮釋。演奏一部作品要對其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做到“胸有成竹”,每部作品都有其所要表達的中心,只有抓住并理解其中心,在演奏時才有明確的方向。
《嘉陵江幻想曲》是一首帶有中國風格的鋼琴作品,“中國音樂講究的是氣韻”。④“氣”主內(nèi),講究的是內(nèi)在的張力;“韻”主外,追求的是外在的表現(xiàn)?!皻馊袅褐?,韻為雕鏤”⑤正因為音樂中存在著這般氣韻,使得中國鋼琴音樂在美學觀念里追求“高潔虛雅”的審美意境。要想演奏出這樣的意境,需要演奏者“虛實結(jié)合”的演奏方法?!皩崱睘閷嵕常茄葑嗾邚囊舴鸵魳分姓媲袑嵲诘母惺艿?“虛”為虛境,是依據(jù)演奏者的想象力和內(nèi)心而產(chǎn)生的音樂形象,是一種不言而喻的境界。這種亦真亦幻的音樂境界是整部作品的核心所在。
不僅如此,《嘉陵江幻想曲》還是一首抒情曲風的樂曲,好比詩歌中借景抒情的手法,作曲家通過音樂描繪出家鄉(xiāng)山水風光和人文風俗,表達對大自然的喜愛和對故鄉(xiāng)的依戀之情。演奏者應了解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背景,將自己內(nèi)心的感悟和真實情感完全投入到音樂當中、跟隨音樂的起伏全情投入,這樣才能演奏出情感真切的音樂。
三、中西方音樂文化的融合
中國鋼琴音樂其本身就是中西方音樂文化融合的產(chǎn)物,西方音樂文化對中國鋼琴音樂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鋼琴是一項西洋樂器,中國鋼琴音樂的“民族化”是依附鋼琴這個載體而存在的,中國橫向式的旋律發(fā)展與西方縱向式功能和聲在此碰撞、融合,形成具有民族風格的中國鋼琴音樂。
《嘉陵江幻想曲》不僅是一首帶有中國風格的作品,同時它也是一首抒情風格的樂曲,它的演奏風格當中既帶有中國音樂“高潔虛雅”的意境,又帶有西方浪漫主義時期直抒情懷的特點。此外,作品中還帶有西方印象主義風格的和聲特點:色彩性強,聲部層次多。在演奏時應多聆聽,把握好和聲色彩的明亮關(guān)系以及和聲的傾向性、力度感。同時,應注意隱藏在和聲中橫向發(fā)展的旋律,把握好旋律線條。樂曲中段引用沱江河畔纖夫拉纖時哼唱的曲調(diào),旋律安排在和聲進行的內(nèi)聲部,所以演奏這一段時不僅要突出高聲部的主旋律,低聲部的旋律作為一個背景音調(diào)也要彈奏清楚。彈奏左手聲部的小連線應運用“落提”的演奏技巧,第一音力量通過手臂輸送到指尖落在琴鍵上,第二音手腕做圓周運動利用慣性將手指輕輕帶起。民族風格濃郁的主旋律與和聲旋律交相呼應,音符一落一提之間將纖夫拉纖時賣力吆喝的語氣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黃虎威十分贊成巴托克提出的一個音樂觀點——“農(nóng)民音樂的語匯應該成為我們的創(chuàng)作母語”。⑥他認為對于一個音樂作品而言“演奏者和聽眾所能接受的程度越高越好。單純、樸素、鮮明的東西,總是能讓別人更容易接受?!雹摺都瘟杲孟肭返膭?chuàng)作便體現(xiàn)了黃虎威先生這一創(chuàng)作思想。從作品的選題、音樂素材、創(chuàng)作載體、表現(xiàn)手法上都選擇了與民族音樂和生活內(nèi)容最接近的部分進行創(chuàng)作,作品中豐富的民族音樂元素、淳樸切的音樂風格、樸實自然的創(chuàng)作手法,使作品以質(zhì)樸的音樂語言表達作者內(nèi)心真摯的情感,為聽眾描繪出一幅巴山蜀水的迷人自然景色和本鄉(xiāng)本色的巴蜀風情。黃虎威先生曾這樣評價自己的作品——“我的作品只是一朵山野里的小花”。是的,正如他所說的那樣,他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如同山野里的小花一般清新樸素,賦予自然的芬芳,音樂中帶著詩意的情感,用不同的音樂手段展現(xiàn)他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向往。
注釋:
①②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第359頁。
③⑤趙曉生:《中國鋼琴音樂何時登場(上)——關(guān)于鋼琴“中國風格”的對話》,《音樂愛好者》,2012年第2期,第26頁。
④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第358頁。
⑥鮑蕙蕎:《“我的作品只是一朵山野里的小花”——著名作曲家黃虎威教授訪談錄》,《鋼琴藝術(shù)》,2003年第2期,第5頁。
⑦鮑蕙蕎:《“我的作品只是一朵山野里的小花”——著名作曲家黃虎威教授訪談錄》,第3頁。
參考文獻:
[1]黃虎威.黃虎威鋼琴作品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0.
[2]樊祖蔭.中國五聲性調(diào)式和聲的理論與方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3]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4]鮑蕙蕎.“我的作品只是一朵山野里的小花”——著名作曲家黃虎威教授訪談錄[J].鋼琴藝術(shù),2003,(02):3-5.
[5]趙曉生.中國鋼琴音樂何時登場(上)——關(guān)于鋼琴“中國風格”的對話[J].音樂愛好者, 2012,(02):24-29.
[6]胡婭.試論如何把握中國中國鋼琴作品的名族風格[D].天津:天津音樂學院,2004年.
[7]華明玲.樸素的音樂語言深厚的民族情感[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8]舒玲.黃虎威及其鋼琴作品的研究[D].沈陽: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9]李文川.黃虎威音樂創(chuàng)作風格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10]張黎.天籟樂韻《嘉陵江幻想曲》演奏釋意[J].文藝爭鳴,2010,(04):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