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榮
(伊寧縣人民醫(yī)院護理部,新疆 伊犁 835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由氣道的慢性炎癥引起的一種以持續(xù)呼吸道癥狀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氣道或肺泡異常疾病。有報道顯示,全世界范圍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fā)病率約為10%,我國40歲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fā)病率約為8%[1-2],其已成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威脅。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尚無確切的治療方法,主要以預防和控制為主要手段。因此,有效的臨床護理是減緩疾病發(fā)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關鍵。我們對在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效果較優(yōu),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6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4例,女22例,年齡42~76歲,平均年齡(63.2±5.8)歲,病程2~18年,平均病程(7.2±1.2)年。所有患者診斷標準參照2007年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的診斷標準[3]。心功能分級:III級36例,IV級20例。排除標準:①非呼吸道疾病引起的活動障礙;②有嚴重認知功能障礙者;③腦卒中和急性心梗等其他嚴重疾病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的臨床治療及護理方法均取得家屬知情同意。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法,包括:生命體征監(jiān)測、藥物護理和臨床巡檢。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綜合護理干預。包括:①心里護理: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飽受疾病困擾,常伴有焦躁、不安和抑郁等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應做好患者情緒安撫工作,告知疾病產生的原因及治療方法,緩解患者不安情緒。其次,及時了解患者情緒變化,多聆聽患者需求,并盡量滿足患者需求。告知家屬多關心患者,讓患者感受到家庭溫暖。②排痰護理:教會患者正確的排痰方法,告知患者應取坐位,頭略前傾,雙肩放松,身體前傾,先進行深而慢的呼吸5~6次,擴展胸腔,然后用力自肺部的深處咳出。當患者排痰困難時,根據醫(yī)生指導采用霧化吸入法進行排痰。告知患者適當飲水,多吃水果和蔬菜,以濕化氣道,稀釋痰液。③呼吸護理:指導患者進行呼吸訓練,包括腹式呼吸和縮唇呼吸等。腹式呼吸采取鼻吸,小腹向外擴張,胸腔不動,然后呼氣,將體內氣體全部呼出??s唇呼吸采取鼻吸,呼氣時注意縮唇,氣體從口中呼出。一般為10次左右每分鐘,一次10 min,每天早晚各一次。④飲食護理:告知患者多吃水果和蔬菜,適當飲水,多吃清淡食物,避免油膩食物,忌辛辣、忌煙酒。
采用自我效能量表進行評估[4],量表包括情感波動、環(huán)境天氣、體力活動、呼吸困難管理與安全行為,共涉及到31個項目。每個項目分為5級,為1~5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患者自我效能量水平越優(yōu)。
①顯效:經過護理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正常,咳喘癥狀已有明顯改善,呼吸通暢,治療期間未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②有效:經過護理患者臨床癥狀較前有所好轉,仍然有間斷性的咳喘,呼吸基本正常,各生理指標平穩(wěn)無波動;③無效:護理前后患者上述觀察指標經治療沒有明顯變化甚至加重??傆行剩斤@效率+有效率。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評估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自我效能評估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較護理前情感波動、環(huán)境天氣和體力活動等5個項目指標均有顯著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評估分析(±s)
表1 兩組患者自我效能評估分析(±s)
注:#護理后,與對照組相比,P<0.05;*護理后,與護理前相比,P<0.05;
內容 對照組 研究組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情感波動 18.7±2.1 19.4±2.2 18.6±2.2 23.4±2.3*#環(huán)境天氣 15.4±2.4 16.2±2.5 15.5±2.3 18.6±2.2*#體力活動 12.4±1.4 12.7±1.5 12.5±1.3 14.2±1.3*#呼吸困難管理 31.5±3.4 32.3±3.2 31.4±3.5 34.2±3.1*#安全行為 6.1±0.8 6.2±0.7 6.1±0.7 7.3±0.6*#總分 82.4±10.7 85.6±9.6 82.8±11.6 95.4±7.6*#
護理后,對照組和研究組顯效率分別為10.7%和42.9%,后者顯著高于前者,對照組和研究組護理總有效率分別為92.9%和100.0%,后者顯著高于前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病程長、易復發(fā)和易加重等特點,反復住院治療、病情加重、肺功能進行性減退、治療效果不理想等給患者帶來心里和生理的雙重壓力,嚴重威脅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并且此種疾病不僅累及患者肺臟,還可進一步發(fā)展,并發(fā)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骨質疏松等。綜合護理干預通過心里護理、排痰護理、飲食護理等可有效提高患者對病情的自我認識,使得患者有正確科學的自我護理意識,減緩疾病的發(fā)展[6]。我們對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結果顯示,采用綜合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并且患者疾病改善較為顯著。
綜上所述,加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護理指導及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輕患者精神壓力,促進患者身體恢復,值得臨床參考和使用。
[1] HURD,S Suzanne,Lenfant,etc.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five latin American cities (the PLATINO study):a prevalence study.Commentary[J].Lanc et,2005,366(9500):1875-1881.
[2] Zhong N,Wang C,Yao W,etc.Prevalenc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a large, population-based survey[J].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7,176(8):753-760.
[3]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J].2007,46(1):8-17.
[4] Wong K W,Wong FK, Chan MF, et al. Effects of nurse-initiated telephone follow-up on self-efficacy amo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5,49(2):210-222.
[5] 楊 芳,陳華明,李雪梅,等.臨床護理路徑在COPD 并發(fā)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西部醫(yī)學,2013,25(10):1573-1575.
[6] 徐月珂,申 琳.綜合護理干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