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鳳
流感高發(fā)季節(jié),小×班的一個孩子周二開始就在家休息,周四晚上那個孩子的家長告訴老師醫(yī)院確診孩子得了“甲流”。于是班級老師緊急啟動了傳染病期間消毒防控預案,幼兒園也將情況及時上報給主管部門和疾控部門。班級老師通過班級群將情況告知全班家長。周六,該班先后又有6個孩子出現(xiàn)發(fā)熱癥狀,幼兒園根據(jù)疾控部門的建議決定該班孩子停課一周。這下,班級群里不淡定了:有的家長認為是第一個發(fā)病的孩子害得大家陪著他生病,在群里表示自己的憤懣,認為家長不應該讓患病的孩子上幼兒園“禍害”其他孩子;有的家長認為周一教師就不該讓那個孩子進幼兒園;有的家長一發(fā)現(xiàn)家里的孩子或大人出現(xiàn)一些不適的癥狀,就歸咎到“甲流”這件事情上;甚至有些家長一定要知道是誰第一個得“甲流”的,要求該孩子家長在班級群里向大家道歉……
疏導家長的負面情緒
看到家長們在群里的言論,以及個別家長在群里宣泄負面情緒,教師意識到不能聽之任之,于是趕緊與個別家長進行電話溝通,但是群里還是不時有家長發(fā)“孩子發(fā)燒了”“×××感覺不舒服了”等信息,導致整個群里的交流充盈著負能量。班級教師馬上將這個情況向園領導作了匯報。
雖然我們事先對于這件事情可能引發(fā)個別家長焦慮、不理解有所預判,但是沒有料到會引起集體性的恐慌和焦慮。個別家長的負面情緒就像箱子里的“爛蘋果”不能讓它蔓延,于是我馬上組織召開了園領導班子會議,還邀請小班部分教師參與,共同分析討論,最后我們認為:首先,要理解并接納一些家長出現(xiàn)的負面情緒。因為孩子病后康復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可能病情還會出現(xiàn)反復,家長一方面擔心孩子的身體,另一方面因為照料孩子不能好好休息甚至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內心必然有些負面情緒,因此我們要理解家長,幫助家長合理地排解這些負面情緒。其次,對于家長要求公布第一個患病的孩子是誰,還要求該孩子家長出來道歉,我們不能答應。因為一方面病情是孩子的隱私,我們沒有權利隨意公布;另一方面誰都有可能是病菌的攜帶者,只不過這個孩子第一個發(fā)病而已,我們誰都無權指責這個孩子,另外這個孩子并沒有在發(fā)病的時候來園,“甲流”本身就有潛伏期,周一的時候那個孩子身體沒有任何不適,所以誰都無法預知。孩子發(fā)病后,家長并沒有隱瞞病情或做錯什么,所以讓家長出來道歉是不公平的。最后,我們決定在保持原先每天一個電話與每個家長溝通聯(lián)系的基礎上,對部分孩子特別是患病的孩子進行家訪,加強交流和宣傳。
于是,副園長和班級老師去部分患兒家中家訪,一方面表示慰問,對孩子生病期間家長的著急心情表示理解;另一方面就流感的相關情況跟家長作交流,告訴家長“甲流”并不可怕,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一般來說一周左右的時間就會康復。另外,我們還跟家長交流了孩子生病期間如何對孩子進行身體的護理和心理的疏導。同時,我們詳細列出“甲流”及其他常見傳染病的預防、治療及護理方面的知識,發(fā)到班級群里,還將停課后教師在班里所做的消毒、洗曬等工作及時通過QQ群告知全體家長。總之,我們積極傳播科學的知識,給予家長正確的引導,讓家長理性看待問題。
接待家長來訪
也許是我們所做的一些工作感動了家長,讓家長明白教師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就在停課后的第四天,有兩個孩子的爸爸先后來到幼兒園,找到園長表達自己的想法。兩位爸爸不約而同地表示“甲流”本身有潛伏期,而且是可防可治的。在這次事件中,個別家長過于焦慮,在群里責怪第一個生病的孩子,責怪教師的行為是不理性的。這幾天,幼兒園教師為孩子們所做的一切他們都看在眼里,深受感動。他們希望幼兒園領導給予教師關心和安慰,不要讓教師因為這件事情受到委屈,并希望這個班集體依然團結友愛、積極向上。兩位家長來訪后,園長郵箱也陸續(xù)收到了該班幾位家長的來信,表達了和兩位來訪家長同樣的看法和期望。
對于家長的來信來訪,我們給予了積極回應:首先,感謝家長對我們工作的理解和寬容,同時也欣賞家長站在班集體建設的角度所呈現(xiàn)出來的責任感。其次,把教師對于今后班級工作的新思考新思路,跟來訪家長作了交流和探討。
家長的來信來訪讓我們倍感溫暖,給了我們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的動力。我們覺得這樣的溝通交流在幼兒園和家長之間應該加強。
尊重家長想法
幼兒園的班集體不同于中小學,很多時候班級的凝聚力、班集體的精神風貌更多地取決于班級家長群體。因此我們更應該重視對班級家長的教育引導,建設好班級家長群。與班級教師商量后,我們決定等幼兒復課后召開一次家長座談會,就這件事情中發(fā)生的一些現(xiàn)象和問題開誠布公地和家長們探討一下,同時也想請家長討論當類似的事情發(fā)生時,應該怎樣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緒,該如何在特殊時期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共享資源。希望通過這個機會加強家園交流溝通,使這件事情成為凝聚班級人心的一個契機。
第二周班里就復課了,原本生病的孩子也陸續(xù)康復,拿到醫(yī)生證明后正?;貓@。班級教師把想要召開家長座談會的想法與家長作了個別交流,但是不少家長委婉地拒絕了:“都過去了,別再提了!”
沒想到我們原以為很有利的舉措?yún)s受到家長的委婉拒絕。冷靜思考一下覺得有些家長有這樣的想法也很正常,我們換位思考:家長當時情緒焦慮,情急之下有些過激言論,事后冷靜下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言行不太妥當,如果我們還要嚴肅地把這件事情攤開來討論,反而讓這部分家長感到尷尬,我們應該理解這些家長的心情。因此,與班級教師商量后,我們決定尊重家長的想法,不特意組織家長座談會了。后來我們與個別家長商討后,決定對班級QQ群的使用做一個簡單的約定,如,有關孩子的私人問題可以與教師個別交流,不宜在群里交流;凡是在群里發(fā)的內容一定要健康、真實,并且要對相關內容進行篩選,要考慮到別的家長的情緒和感受;不要在群里宣泄負面情緒等。
完善管理體系
針對這次停課事件,我們園領導也積極進行反思。我們發(fā)現(xiàn)在班級危機應對方面,幼兒園日常關注得并不多,對于教師的指導、培訓也非常少?,F(xiàn)在是信息傳播便捷的時代,個別家長隨意一句“牢騷”都有可能引發(fā)群體性輿論事件,甚至還會發(fā)酵、陷入難以收拾的困境。因此,我們不僅要反思,更要亡羊補牢。于是,我們對原有班級傳染病管理應對制度進行了修訂。原來的制度泛泛而談、以指導性意見為主,操作性不強。這一次修訂時我們針對傳染病疫情進行了等級分類,并擬定相應的工作操作步驟,一旦出現(xiàn)情況,教師可以按照工作步驟采取相應行動。同時我們擬定了傳染病等突發(fā)情況不同節(jié)點時班級群發(fā)布通告的文本范例,讓教師能夠按照規(guī)范和合適的時間節(jié)點發(fā)布消息通告全體家長,以避免產生誤會。此外,我們也針對停課后班級教師所要做的工作內容作了明確規(guī)定。如,定時消毒,根據(jù)情況電話訪問或家訪,需要在班級群公布、告知的內容,等等,以幫助教師在特殊時期做好班級工作、引導好家長群體。我們對原有的教師培訓內容也做了相應的調整。原來的教師培訓內容偏重于教學業(yè)務,如何管理班級、如何與家長溝通方面的內容涉及比較少,需要加強對教師在班級危機事件應對方面的指導和培訓。
這次事件也讓我們感受到在家長工作上還有改進的空間。近年來,90后家長漸漸成為幼兒園家長群體的主力軍,信息技術的便捷拉近了家庭之間的距離。年輕的家長喜歡曬自己的生活,即時表達自己的感受,有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會一不小心引發(fā)誤會。另外,在“曬”與“圍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家長與家長之間、家長與教師之間的邊界意識會淡化,也會引發(fā)一些不適感甚至誤會。作為幼兒園領導和班級教師,該如何管理和使用好班級群,幫助家長把控好邊界和底線,是我們今后需要進一步探索的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