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琴
下午,主班A老師和一位年輕的B老師正帶領大班幼兒在戶外進行體育游戲,幼兒投入地游戲著……忽然,不遠處傳來哭泣聲。B老師快步走了過去,原來是可兒不小心摔了一跤,B老師蹲下身耐心地向可兒詢問情況,但可兒自顧哭泣,一聲不吭。B老師仔細檢查了一下,并沒有發(fā)現(xiàn)可兒身上有明顯的傷痕,便安慰她幾句后繼續(xù)和孩子們一起游戲。等游戲結束回到活動室,可兒垂著一只手臂,趴在桌邊低聲抽泣。此時,A老師感覺到有些異樣,立即找來保健醫(yī)生幫可兒做身體檢查,保健醫(yī)生發(fā)現(xiàn)可兒的手臂有點紅腫,建議送醫(yī)院進一步檢查。A老師便立即將此事通報了園部,同時聯(lián)系了家長,隨后迅速將可兒送往醫(yī)院。經檢查,醫(yī)院確診可兒的手臂有骨裂傷,治療后可兒隨媽媽回家休息了。
事情發(fā)生后,班級教師和園領導抓住契機做了一些工作。
及時進行安全教育
回到班里后,A老師發(fā)現(xiàn)孩子們正在議論這件事,馬上意識到應該組織孩子們進行一場討論,既讓孩子們了解事實真相,又趁機進行案例教育。首先,教師讓目擊事情經過的孩子說說看到的事實。原來是可兒在奔跑跳躍時不小心跌倒的,當時用胳膊撐地而造成手臂受傷。教師讓孩子們弄清事實,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避免他們在向家長或他人描述事情時主觀判斷或以訛傳訛,造成不必要的誤會。接著,教師與幼兒重點討論“運動中的安全”問題。一方面,教師引導幼兒遷移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經驗,交流“怎樣在活動中避免摔倒,奔跑時要注意什么”,幼兒說到“跑步姿勢要正確;奔跑時要控制速度,不能過快;跑步時眼睛要看清楚周圍、看著腳下的路,避免被東西絆倒;看到前面有人要避讓……”有些幼兒還演示了正確的奔跑動作,說了一些注意事項。另一方面,教師引導幼兒進一步思考“如果摔倒了,該怎么辦”,鼓勵幼兒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敢于并主動地說出自己的感受、說出實情,讓教師和同伴知曉,以便及時解決問題。最后,圍繞運動與安全健康的話題,幼兒紛紛說道:“平時我們要加強鍛煉,每天早早上幼兒園參加晨間鍛煉。”“我們還要好好吃飯,不挑食,增加營養(yǎng),才能使骨骼健壯?!薄耙嗟綉敉鈺駮裉?,讓身體強壯?!薄?/p>
妥善做好家長工作
當天傍晚,班里A老師和B老師特意去家里看望可兒,家長因孩子受傷有些不悅。為解除家長的猜疑,教師先讓可兒自己敘說事情的真實情況,然后主動而真誠地向家長承認教師在這件事上存在不妥之處。如,沒有及時請保健醫(yī)生給可兒檢查傷情,導致沒有及時送孩子上醫(yī)院,并向家長表達了歉意,這讓家長看到了教師的坦誠和真摯。第二天下班后,班級教師又特意帶著全班孩子的慰問祝福視頻等再次登門看望可兒,并向家長了解醫(yī)治后可兒的身體情況。再一次讓家長感受到了教師對孩子的關愛??蓛涸诩倚菹⑵陂g,班級教師常抽空與她電話交流,講述班級里有趣的事和好玩的游戲,了解孩子身體恢復情況。等到孩子身體恢復后上幼兒園時,家長與教師說道:“其實,你們老師也很不容易,謝謝你們這段時間對孩子的關心!”家長能理解教師的苦心,體會到教師的責任心,是對教師最大的褒獎。
對事件進行深刻反思
雖然班級教師對這件事作了及時處置,也得到了家長的理解,但是,我們認為在某些細節(jié)的處理上,教師還有待改進,值得反思并引以為鑒。為了使教師們意識到工作中尚存的不足,梳理突發(fā)事件處理的有效策略,更好地尋找日常工作中的疏漏,精益求精地做好班級工作,就在事件發(fā)生的第二天,園部利用中午學習時間,召集總園、分園和分部全體教師,通過視頻互動開展了三地同時的集中研討和交流。先是讓教師們觀看當時的監(jiān)控視頻,了解整個事件的經過,然后讓當事教師講述自己在處理事件過程中的想法和做法;接著,讓大家就事論事,客觀分析、反思教師的哪些言行值得肯定,哪些需要調整。大家肯定了當事教師的一些做法,如冷靜地按照“幼兒園意外事故管理規(guī)范”的流程及時通報園部領導,及時通知幼兒家長,坦誠告知實情,并將受傷幼兒送往醫(yī)院;事后及時對班級孩子進行防范、安全教育,及時主動探望受傷孩子,真誠地與家長溝通,消除誤會等。同時指出當事教師在處理事件時的疏漏之處:一是,主班A老師習慣性地認為可兒是一個比較嬌氣的女孩子,平時常會因為一點小事哭泣,所以這次就誤認為可兒是因為嬌氣而哭泣,身體不會有大礙,故而沒有引起重視。二是,配班B老師是一個年輕教師,雖然及時了解了當時發(fā)生的情況,也詢問、安慰了孩子,但因缺乏經驗,沒能準確地判斷孩子的真實現(xiàn)狀,因而使孩子的送醫(yī)時間稍有延誤。教師們的分析、交流,不僅使當事教師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中尚存的不足之處,也讓其他教師明白類似事件的處理方式。研討過程中,園領導還帶領全體教師重溫了園里的《安全規(guī)范制度》和《意外事件處理辦法》,讓全體教師明白,遇到類似事件不僅要按照“流程”規(guī)范處理,還要注意一些細節(jié)問題的解決。
1.發(fā)生意外事件時,班級教師要做到三個“第一時間”。第一時間查看受傷孩子的情況,以便及時送醫(yī)治療;第一時間通報保健醫(yī)生和園部領導,獲得及時的專業(yè)醫(yī)護處理和大家的幫助;第一時間與家長聯(lián)系溝通,讓家長配合處理。只有把握好“第一時間”,才能夠取得先機,避免耽誤。
2.教師的態(tài)度要積極主動。發(fā)生意外事件時,有經驗的教師不能完全放手讓年輕教師處理,要有主動承擔責任的意識,要善于借此契機指導青年教師。切不可憑主觀印象妄加判斷,掉以輕心,而是要細致地去觀察了解孩子當時的情況,要有預測的意識。
3.事件發(fā)生后,教師要有隨機教育的意識。要充分抓住契機對班級幼兒進行現(xiàn)場教育。一方面,教師要用平和的態(tài)度鼓勵幼兒敢于表達、勇于面對;幫助幼兒了解事實、正確判斷,而非胡亂猜疑。同時,滲透社會性教育,引導幼兒從中學會相互關愛。另一方面,教師要從事件中幫助幼兒分析原因,獲得自我保護的意識和方法,積累安全活動的經驗,強化安全意識,防患于未然。
4.意外事件既已發(fā)生,教師更要重視與家長的溝通。首先,教師要懂得換位思考,要站在受傷孩子家長的角度,理解他們此刻的心情。切不可有“為撇清責任而不甘于道歉”的想法。有的教師會想:“孩子自己跌跤受傷了,我道歉,不就是我的責任了嗎?”無論教師是否有責任,道歉是教師的一種態(tài)度。曾聽到一位家長訴說:“有些意外事件我們也知道并不是教師的錯,但是教師在態(tài)度上毫無表示,就會讓我們很失望、很生氣?!边€聽到一位家長說:“孩子在幼兒園發(fā)生任何事情我們都能理解,最不理解的就是發(fā)生事情后教師不和我們溝通,急于撇清責任?!笨梢?,家長最在意的是教師的態(tài)度。當教師坦陳事情經過,并積極主動與家長溝通,主動承擔責任,家長是會理解和包容的。因此,教師不必執(zhí)拗于事件的對與錯,關鍵在于讓家長感受到教師的真誠和責任心。
孩子的安全無小事,這既需要班級教師把工作做得周全和細致,也需要幼兒園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機制,層層把關,引導教師形成良好的工作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