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庸
18世紀初,歐洲各國的貴族階級視中國瓷器為“白色黃金”。于是,私底下紛紛“山寨”中國產(chǎn)品,并派出瓷器間諜,刺探中國景德鎮(zhèn)燒瓷秘方。中國外銷瓷進入歐洲的過程中,雖有許多無奈,但輸出了當時中國所擁有的高科技,也輸出了中國文化??陀^上看,中國外銷瓷帶動了整個歐洲的瓷業(yè)生產(chǎn),使歐洲瓷業(yè)得到蓬勃發(fā)展,也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偉大貢獻。
300年前的18世紀初歐洲人餐桌上使用的餐具,多是衛(wèi)生質量不合格的陶質餐具。貴族階級雖然使用銀質餐具,但銀質餐具易生銹發(fā)黑。此時中國冰清玉潔、極其衛(wèi)生的白色瓷質餐具傳到了歐洲,全歐洲為之傾倒,視之為“白色黃金”。于是,歐洲大量從中國進口外銷瓷,很多國家因此財政拮據(jù),不少國家頗感危機,在呼吁抵制中國貨的同時,私底下紛紛“山寨”中國產(chǎn)品。
而實際上,對中國瓷器的仿制更早就開始了。馬可·波羅的日記里曾記錄了瓷器的存在,并大為宣揚瓷器的好處,這助推了歐洲人的熱情,其中尤以意大利美第奇家族的法蘭西斯科最為瘋狂。16世紀中后期,法蘭西斯科即在佛羅倫薩的鮑博利公園建窯,開始試驗模仿中國瓷器。美第奇家族模仿中國瓷器從造型、釉色上看已經(jīng)十分逼真,但由于試制困難重重,又花費巨大的財力,1587年,法蘭西斯科去世后,美第奇陶瓷生產(chǎn)才停止下來,目前傳世的瓷器只有60多件。
意大利美第奇家族模仿中國瓷器帶了一個頭,荷蘭、英國、法國和德國等國家紛紛效仿,開窯建廠,大量模仿,試圖找到中國瓷器生產(chǎn)的秘密。同時,有的歐洲國家還派出間諜,專門刺探中國瓷器生產(chǎn)的情報,這一重任落在了傳教士的身上。于是,受政府派遣的宗教間諜來到中國,法國傳教士昂特雷柯萊是最著名的一位。
從1698年開始,昂特雷柯萊(中文名殷弘緒,1664—1741年)作為在江西省的傳教士,擔任景德鎮(zhèn)一個陶工圣會的牧師,但他同時秘密地探詢景德鎮(zhèn)燒瓷的秘方。他與當?shù)靥展そ煌丫?,獲得了他們的信任,從而獲得更多的瓷器生產(chǎn)的秘密。
不久,昂特雷柯萊寄回國內(nèi)3封信,詳細記錄了中國景德鎮(zhèn)燒瓷的過程,這3封信便成了歐洲瓷器史上最有名的信件。昂特雷柯萊如此描述瓷器生產(chǎn):“一種非常美麗的藍花在一些時間后出現(xiàn)在瓷器上。瓷胎看起來非常潔白,當繪上彩料時,其色調呈淡黑色,等其干燥后,再罩以釉,彩料似乎完全消失掉,埋藏在釉下面了。但是通過焙燒,彩料變成幽靚的藍色來。這差不多像在太陽的照耀下蝴蝶變得美麗漂亮的情形一般。色彩繽紛,賞心悅目?!?/p>
法國學者伯德萊提供的研究證據(jù)表明,昂特雷柯萊寄往歐洲不少景德鎮(zhèn)的瓷器原料白不子與高嶺土樣本。1750年,奧爾良大公熱諾維凡也從中國運來不少白不子與高嶺土樣本,命令工匠蓋塔爾在法國尋找類似的原料。
昂特雷柯萊并不是第一個潛入中國的瓷器間諜,第一個來中國刺探瓷器生產(chǎn)情報的是天主教傳教士克魯茲。1547年,克魯茲離開葡萄牙來到中國,是第一個描繪中國青花瓷生產(chǎn)流程的歐洲人。此外還有一個著名的瓷器間諜,是法國駐中國漢口的領事謝爾策,他在1882年訪問了景德鎮(zhèn)窯廠,為法國塞夫勒窯廠竊取情報、搜集樣品。
18世紀,法國正處于路易十五時期。路易十五的情人蓬帕杜夫人親自關心皇家陶瓷生產(chǎn),她領導的塞夫勒瓷廠很快生產(chǎn)出了高質量的類似瓷器的產(chǎn)品。當然,要完全模仿燒造出和中國原產(chǎn)完全一致的產(chǎn)品,非一朝一夕,雖然瓷器間諜暗中相助,但仍然需要假以時日。
17世紀時,中國正處于明清兩朝更迭之際,中國陶瓷等商品出口一時阻斷,造成輸歐瓷器量迅速減少。此時荷蘭人抓住商機,加緊仿制中國青花瓷,其產(chǎn)品幾乎覆蓋了中國瓷器空缺的歐洲市場。于是,歐洲市場到處都是荷蘭代爾夫特窯生產(chǎn)的青花釉陶,這些釉陶外表幾乎完全模仿中國瓷器,因此獲得歐洲市場青睞。
后來,英格蘭也如法炮制,制造相似的釉陶,專家稱英式代爾夫特釉陶。英式代爾夫特釉陶滿足了本國的需求,受到鄉(xiāng)村人和新興中產(chǎn)階級的歡迎。
可見,代爾夫特窯不僅大量模仿中國瓷器,還帶動了其他國家的仿造熱潮,荷蘭也因此繁榮起來。今天,在歐洲各地的博物館、文物市場,都能看到這種類型的釉陶。雖然代爾夫特釉陶成就很高,但畢竟與真正的中國瓷器有著區(qū)別。
歐洲自從美第奇家族模仿中國瓷器始,足足進行了150年的實驗燒造,歐洲很多國家通過派出間諜竊取中國瓷器生產(chǎn)的秘密,最終生產(chǎn)出了地地道道的瓷器產(chǎn)品。而完成這一過程的,竟然是一個叫波特格爾的德國囚犯。
波特格爾是一個年輕的煉金術士,詐稱能點鐵成金,他被普魯士一世召進了宮里。波特格爾怕被揭穿真相,在一個夜晚偷偷出逃,逃至薩克森的威騰堡,被薩克森統(tǒng)治者奧古斯都二世逮捕,囚禁在城堡。奧古斯都二世一直夢想試制出像中國瓷器一樣美妙的器皿,宮廷顧問契恩毫斯伯爵一直在與他合作,研究瓷器生產(chǎn)的秘方。奧古斯都二世命令波特格爾做契恩毫斯伯爵的助手,希望他將功贖罪。奧古斯都二世與波特格爾、契恩豪斯3人經(jīng)常交流研究成果,波特格爾則在新建的邁森窯廠里,日日夜夜地試燒,最終取得了成功,歐洲真正的硬質瓷誕生了。
邁森窯廠生產(chǎn)的瓷器亮相歐洲之后,迅速占領了歐洲的市場。歐洲人雖然看見新的產(chǎn)品形式出現(xiàn),但已經(jīng)習慣接納中國的瓷器。因此,邁森窯廠仍然大量模仿中國以及日本的瓷器,以適應市場之需。
這時的英國,工業(yè)革命正如火如荼。英國陶匠威基伍德在大量模仿中國瓷器之后,獲得了豐富的燒造經(jīng)驗,又熟讀了傳教士昂特雷柯萊有關中國瓷器生產(chǎn)的書信,產(chǎn)生了改革的靈感,在英國斯塔福德郡建立了歐洲第一條瓷器生產(chǎn)線。為滿足英國本土陶瓷需求,從19世紀開始,機械化生產(chǎn)的印花瓷器出現(xiàn)。機械化進入原本手工為主的陶瓷生產(chǎn)領域,徹底改變了全球陶瓷生產(chǎn)的性質。
(據(jù)《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