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一鳴
近年來,同居不婚式的“搭伴取暖”,已經(jīng)成為越來越多單身老人度過晚年生活的一種選擇。無偶老人同居,多屬于生活互助性的搭伴生活,一般都以夫妻名義生活在一起,并沒有履行《婚姻法》規(guī)定的登記手續(xù)。記者就這一現(xiàn)象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單身老人“非婚同居”雖然法律不予干涉,但應(yīng)受道德約束,如果處理不好,還是會影響到老人原來各自的家庭和睦,應(yīng)慎重對待。同時,近年來單身老人“非婚同居”現(xiàn)象的增多,說明單身老年人群體在婚姻道路上存在重重困難,需要社會的關(guān)注和理解。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一家養(yǎng)老院的負責人邢女士告訴記者,單身老人“非婚同居”過日子,在挑選另一半時與年輕人交朋友差不多。有的愿意找“看對眼”的,有的愿意找聊得來的,甚至打一場麻將,都能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的人。
“老年人表白的方式很含蓄,不像年輕人那么熱烈了,比如平時找到共同話題聊個沒完,園子里你種的茄子,我種的土豆,你幫我澆澆水,我?guī)湍愠?,時間長了就明白咋回事了,慢慢就能走到一起。誰家孩子來看老人了,互相之間也不避諱,招呼一聲,孩子拿好吃的來,倆人互相分一分。”邢女士說,有的單身老人“搭伴取暖”后,過得挺和諧。
但是,也有“另類”的老人,在尋找同居伴侶時欠慎重,最終不歡而散。
73歲的張女士,就是養(yǎng)老院里的“一朵奇葩”,用其他老人的話說,“逮著誰就喜歡誰,今天看這個有文化,明天看那個愛干凈,后天又看上個有錢的,總也閑不下來?!?/p>
張女士表達愛意的方式就是主動出擊,幫老頭洗衣服,給人家端茶倒水。明明自己的房間已經(jīng)亂得不像樣,卻替別人操心收拾。邢女士說,“她見誰都要把自己說得可好了,但人家老頭也不是傻子,一看她誰都能撩撥,紛紛選擇了敬而遠之?!奔幢闳绱耍瑥埮恳廊缓敛辉谝?,在她的輪番攻勢下,終于“俘獲”了84歲李大爺?shù)男?。一位知情人告訴記者,李大爺看上誰,簡直能化身牛皮糖,粘著人家磨嘰個沒完,還有好幾次追到人家屋里聊天,嚇走了好幾位老太太。
張女士和李大爺最后湊合到了一起,一下子成了養(yǎng)老院里最“火爆”的一對兒,邢女士告訴記者,這兩個老人活脫脫一對老小孩,即便生活在一起,仍每天“沒事找事”,熱鬧不斷,“有時候嫌人家電視聲音大了,倆人就一起聲討對方?!?/p>
但是沒過多久,愛情的新鮮勁兒一過,張女士和李大爺?shù)膯栴}就暴露了出來。有一天,一個養(yǎng)老院的老頭終于“忍無可忍”,拿著一張小紙條,當著李大爺?shù)拿婢退ち顺鰜?。眾人上前一看,都不禁臊紅了臉,上面寫著一行小字,“想我了就聯(lián)系我”,后面緊跟著一串電話號,落款是“小琴”,“小琴”就是張女士的小名。這讓李大爺當場火冒三丈。原來,這張小紙條是張女士寫給那個老頭的,不久之后,張女士又踏上了新的“尋愛之路”。
對此,一位心理專家說,有些同居老人由于沒有婚姻作為契約,不被束縛,因此在行為方式上更加放得開,我行我素,這會引起對方的不滿和關(guān)系的緊張,導致最終不歡而散。
老人搭伙過日子,兒女始終是繞不過去的一個坎兒。婚戀專家徐女士告訴記者,“在老人另找伴兒這件事上,兒女就像是老人的家長,行不行都得過兒女這一關(guān)?!?/p>
82歲的趙女士和90歲的王大爺,在一次老年相親會上相識,兩人情投意合,卻在兒女這關(guān)被卡住了。原來,王大爺退休金一個月能拿到2000元,而趙女士只有1000元,收入上的差距讓王大爺?shù)呐畠簣詻Q反對,“我爸那么大歲數(shù),誰知道她是不是圖我爸的錢?不行,我不同意!”
無奈之下,趙女士只好和王大爺做“普通朋友”。兩人有時在公園碰面一起散步,趙女士腿腳不好,走路拄著拐杖,王大爺在一旁跟著。王大爺為人熱情,有時見公園里哪個老太太需要幫忙,二話不說就過去了,這時趙女士“吃醋”,就拿拐杖敲王大爺兩下。王大爺心里明白咋回事,就“呵呵”一樂。
公園里一位經(jīng)常散步的老人告訴記者,就在去年,趙女士忽然糊涂了,不認識人了,整天臥床在家。王大爺聽說之后,不顧女兒反對,去趙女士家看望她。那是兩個老人最后一次見面,沒過多久,趙女士就去世了。
在哈爾濱市一家托老所,市民孫女士經(jīng)常去探望父親。固執(zhí)的老人偷偷看上托老所里一位老太太,即便兒女反對,他也堅持和老太太同一桌吃飯。孫女士告訴記者,早就聽旁人說,這老太太之前“手腳不干凈”,拿過別人的東西,因此不管父親怎么堅持,也不能把她領(lǐng)回家。
于是,孫女士就和父親展開了“拉鋸戰(zhàn)”,即便父親和那個老太太在一塊兒,她也只和父親說話,對老太太“視而不見”。孫女士希望用這種方式讓老太太“知難而退”,“反正我得表明我作為女兒的態(tài)度,不能讓她以為我爸好糊弄!”
在一起生活的“非婚同居”單身老人,通常在經(jīng)濟上實行“AA制”。一位老人問題研究專家告訴記者,能找同居伴侶的老人,一般都有自己的勞保收入,并且在相處過程中,都各花各的錢,給彼此留個“后門”——將來要是過不下去,分開了也方便。
“單身老人選擇同居生活而不領(lǐng)證,多半都是彼此心照不宣,心里始終存在著一種自我保護意識,很難全心全意接納一個人。能搭伙過日子,多半是為了排解空虛,為自己的生活找個伴。”
即便如此,在相處的過程中,同居單身老人也會產(chǎn)生相依相伴的感情。養(yǎng)老院負責人邢女士告訴記者,有一對單身老人搭伴過日子,老太太為人神經(jīng)質(zhì),說話愛念叨,別人都不愿意接近她,除了她的“后老伴兒”。雖然生活上各花各的錢,但是老頭經(jīng)常陪著她出門逛街,看她心情不好了,老頭就耐心陪她說話;老太太牙口不好,老頭就把魚里面的刺兒挑出來,再夾到老太太碗里。老頭像個小孩似的,女兒每次拿來點好吃的,他都第一時間給老太太嘗嘗,不知不覺,兩家人就處成了一家人,感情特別好。
邢女士說:“其實人老了,需要的就是個伴,有個人在身邊說話,心情也好些,這有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很多老人為了不給兒女添麻煩,選擇了獨居,但這種犧牲,孩子們往往不理解?!?/p>
相伴終有分別的一天,據(jù)邢女士介紹,在養(yǎng)老院里曾有過一對同居十余年的老人,由于老太太得了心臟病,老頭身體也不行了,兩人只好分手。老頭眼睜睜看著老太太被推出了房間,一句話也沒說。沒過多久,老太太就走了,而在那之后,老頭再也沒另找別人搭伴。
婚戀專家徐女士說,近年來單身老人“非婚同居”現(xiàn)象的增多,說明單身老年人群體在婚姻道路上存在重重困難,需要社會的關(guān)注和理解。老年人再婚登記的最大阻力來自雙方的子女,原因不外乎財產(chǎn)、繼承、贍養(yǎng)和安葬。第一,從老年人的角度看,是因為許多老年人怕將來一方去世后,在財產(chǎn)分割上產(chǎn)生糾紛,同時也擔心自己無人贍養(yǎng)。老年人認為,如果對方先于自己去世,自己因婚姻問題“得罪”了子女,可能會陷入無人照料的困境。無奈之下,老年人只能委曲求全,選擇“非婚同居”這種折中的再婚方式。第二,從子女方面講,子女對遺產(chǎn)問題比較擔心,但是多數(shù)子女認為,只要“肥水不流外人田”,一切事情都好說;此外也有的子女覺得平白無故地加重了贍養(yǎng)的負擔,心里別提有多別扭。因此,子女對老年人“非婚同居”的選擇,也就默許了。第三,老人百年之后的安葬問題也是矛盾的焦點,在現(xiàn)實生活中引發(fā)過不少糾紛,因而安葬問題也成為老年人做出再婚選擇時,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老年人“非婚同居”畢竟是一種不穩(wěn)定的婚姻方式,建議廣大老年人在選擇時還應(yīng)謹慎考慮。
(文中姓名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