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平,魏 謹,馬 平,薛 松,夏莉花,孫 瓊,李文潔,趙綺蓮
(南京市高淳人民醫(yī)院病理科,江蘇 南京 211300)
我國胃癌年發(fā)病率約為36/10萬,年死亡率約為26/10萬,位于我國惡性腫瘤死亡率第3位[1]。早期胃癌的預后良好,術后5 a生存率大于90%[2]。內鏡下黏膜剝離術常被應用于早期胃癌的治療,其能達到外科根治的療效且創(chuàng)傷輕,近年來內鏡下黏膜剝離術在我國被迅速推廣。由于內鏡下黏膜剝離術等的開展,對早期胃癌的診斷及鑒別診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病理常規(guī)檢查技術在與高級別上皮內瘤變、低級別上皮內瘤變以及慢性胃炎鑒別時存在一定困難,我們應用免疫組化法檢測P53和Ki-67在這三者中的表達,旨在尋找一種客觀有效的診斷方法。
1.1材料選取2015年7月至2017年8月南京市高淳人民醫(yī)院收治的胃內鏡下黏膜剝離術后標本,其中診斷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分化型早期胃癌病例34例,胃活檢或ESD標本診斷為低級別上皮內瘤變25例,以及瘤旁正常胃黏膜組織34例。所有病例均經2名副主任醫(yī)師以上職稱的病理科醫(yī)生復診。
1.2試劑及方法即用型鼠抗人P53單克隆抗體、即用型鼠抗人Ki-67單克隆抗體均購自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有限公司。標本常規(guī)經4%中性多聚甲醛固定,石蠟包埋,3~4 μm厚切片,采用免疫組化PV-9000法,操作過程按說明書進行。
1.3染色結果判定P53、Ki-67陽性部位為細胞核,細胞核出現棕黃色或棕褐色顆粒為陽性信號。每張切片選取染色較好部位5個高倍視野(×400),每個視野計數100個腫瘤細胞,取其平均值為細胞的陽性率。按陽性細胞所占的比例及染色強度區(qū)分:陽性細胞數所占比例<25%為陰性;≥25%為陽性。所有病例均經2名副主任醫(yī)師以上職稱的病理科醫(yī)生分別進行盲法判讀。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數表示,比較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P53在胃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分化型早期胃癌組織中陽性表達率為82.35%,明顯高于正常胃黏膜(0.00%)及胃低級別上皮內瘤變(8.00%),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01)。Ki-67在胃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分化型早期胃癌組織中陽性表達率為88.24%,明顯高于正常胃黏膜(8.82%)及胃低級別上皮內瘤變(20.00%),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01)。見表1。
目前,我國多數胃癌發(fā)現時已處于進展期[3]。我國早期胃癌檢出率低的原因有很多,如胃鏡檢查在健康體檢中還不普遍、有早期胃癌診斷經驗的內鏡醫(yī)師總量欠缺,但我國早期胃癌病理診斷標準混亂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表1 P53和Ki-67在不同胃組織中表達的比較
注:P53:正常胃黏膜與胃低級別上皮內瘤變比較,χ2=2.82,P=0.090;正常胃黏膜與胃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分化型早期胃癌比較,χ2=47.60,P<0.001;胃低級別上皮內瘤變與胃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分化型早期胃癌比較,χ2=31.87,P<0.001。Ki-67:正常胃黏膜與胃低級別上皮內瘤變比較,χ2=1.54,P=0.220;正常胃黏膜與胃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分化型早期胃癌比較,χ2=42.92,P<0.001;胃低級別上皮內瘤變與胃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分化型早期胃癌比較,χ2=27.80,P<0.001。
早期胃癌一經確診,推薦接受內鏡或外科治療。目前尚沒有研究表明內鏡治療早期胃癌具有更好的預后,也沒有證據表明開腹手術與內鏡治療在預后中的差異。但內鏡治療的手術創(chuàng)傷輕,并發(fā)癥較少。
阿克曼外科病理學將異型增生分低級別和高級別。高級別異型增生被認為是原位癌的同義詞,必須與黏膜內癌鑒別,后者腺體有基底膜的破壞。幾個病理小組將胃活檢標本的病理檢查結果分為以下幾個類別:1)沒有異型增生;2)異型增生不明確;3)低級別異型增生;4)高級別異型增生、原位癌;5)黏膜內癌;6)浸潤癌。雖然日常工作中區(qū)分高級別異型增生、原位癌和黏膜內癌十分重要,但由于均需要內鏡下黏膜剝離術治療,而且處理基本一致,我們將兩者合并。實際工作中,病理有效區(qū)分胃低級別上皮內瘤變、正常胃黏膜和胃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分化型早期胃癌,因為前2組只需要隨診復查,而后者需要進一步行內鏡下黏膜剝離術或手術治療,有著更為重要的實踐價值。
既往研究[4]證實P53基因結構改變是細胞發(fā)生惡性轉化的一個重要途徑,P53基因是眾多抑癌基因中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的一個。P53基因突變常常發(fā)生在胃癌前病變向胃癌的轉化時期,發(fā)生率為50%~86%[5]。本研究結果顯示,P53在胃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分化型早期胃癌組織中陽性表達率為82.35%,明顯高于正常胃黏膜(0.00%)及胃低級別上皮內瘤變(8.00%),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01)。
Ki-67與細胞增殖相關,陽性表達于增殖周期的細胞核,與細胞有絲分裂相關,研究[6]證實Ki-67可顯示細胞的增殖情況以及預測腫瘤患者預后情況。Ki-67在許多的惡性腫瘤細胞中存在高表達,而在對應正常細胞低表達[7],與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移密切相關[8]。本研究結果顯示,Ki-67在胃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分化型早期胃癌組織中陽性表達率為88.24%,明顯高于正常胃黏膜(8.82%)及胃低級別上皮內瘤變(20.00%),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01)。
綜上所述,P53和Ki-67在胃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分化型早期胃癌組織中的存在高,兩者檢測有助于早期胃癌的鑒別診斷。
參考文獻:
[1] 赫捷,趙平,陳萬青.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M].北京: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2012:28-297.
[2] 喻楊,金鵬,楊浪,等.早期胃癌130例的白光內鏡下特征分析[J].中華消化雜志,2015,35(3):165-168.
[3] 上海市早期胃癌臨床協(xié)作組.上海不同等級10個醫(yī)療機構早期胃癌的篩選結果比較[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7,24(1):19-22.
[4] 李彩蘋.尾側型同源轉錄因子-2,P53和Ki67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J].中華消化雜志,2015,35(5):340-343.
[5] KUBISTA M, ANDRADE JM, BENGTSSON M, et al.Th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J].Mol Aspects Med,2006,27(2/3):95-125.
[6] 陸志華,姚鴻歡,周曉偉,等.磁共振擴散加權成像的表觀擴散系數與胃癌Ki-67表達及分化程度的關系[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6,19(2):204-208.
[7] ZHENG JN, MA TX, CAO JY,et al.Knockdown of Ki-67 by small interfering RNA leads to inhibition of proliferation and induction of apoptosis in human renal carcinoma cells[J].Life Sci,2006,78(7):724-729.
[8] 劉萍,卜海激.胃癌組織中HER-2及Ki-67的表達及相關性[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5,(8):69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