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武 邱文 王爾體
摘 要:苗木移植是現(xiàn)階段城鎮(zhèn)街道與生態(tài)小康村鎮(zhèn)實現(xiàn)園林綠化的主要措施。在近些年的不斷發(fā)展中,大苗移栽具備了見效快與成效顯著的特點,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防止人為原因的破壞影響,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重視與應用。然而,大苗移植也面臨著建設成本高、成活率低下等方面因素的制約,需要相關人員結合具體的樹種特性進行合理地移植,解決成活率較低的問題,進而可以有效地增加綠化面積范圍,實現(xiàn)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發(fā)展需求。阿壩州的高山杜鵑因其具備四季常青的特點,得到了人們的關注與歡迎。
關鍵詞:阿壩州高山杜鵑大苗移栽;園林綠化;枝術
苗木移植是現(xiàn)階段城鎮(zhèn)街道與生態(tài)小康村鎮(zhèn)實現(xiàn)園林綠化的主要措施。在近些年的不斷發(fā)展中,大苗移栽具備了見效快與成效顯著的特點,最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防止人為原因的破壞影響,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重視與應用。然而,大苗移植也面臨著建設成本高、成活率低下等方面因素的制約,需要相關人員結合具體的樹種特性進行合理地移植,解決成活率較低的問題,進而可以有效地增加綠化面積范圍,實現(xiàn)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發(fā)展需求。阿壩州的高山杜鵑因其具備四季常青的特點,得到了人們的關注與歡迎。筆者主要結合高山杜鵑的生物特性,以及其生長環(huán)境的地域特征,具體對提高高山杜鵑大苗移栽成活率的方法進行了重點研究。
一、生長要求
高山杜鵑花的生長要求也可以具體分為以下兩個方面,分別為土壤與光照。
土壤:杜鵑花對于土壤的要求較為嚴格,首先土壤必須要保證疏松,其次PH值呈現(xiàn)酸性,控制在4.0-6.0之間。對于野生映山紅與滿山紅的杜鵑花種而言,比較適宜生長的土壤pH值應保持在4.5左右,其余大部分杜鵑花適宜生長的土壤PH值為4.5-6.0之間。
光照:一般來說,光照主要是指植物對于光補償點與光飽和點相結合的定量指標。當光強度達到60%左右的時候,則表明杜鵑生長發(fā)育與開花達到最佳的狀態(tài)中。需要注意的是,杜鵑雖然喜光生長,但是比較懼怕強光,基本上屬于半陰半陽類別的植物。高山杜鵑要比普通的杜鵑更適應強烈的光照,但是還是需要注意采取遮陽措施,避免葉片較大的品種受到不同程度的曬傷。
二、 移栽要求
通過近幾年秋季造林證明,阿壩州高山杜鵑在秋冬至立冬前后移栽,所呈現(xiàn)的成活率較高,且相對生長喜人,最終獲得觀賞景觀較完美。
1.春移植。早春是大苗移植的最好的時間段。早春移植,樹液剛剛開始流動,枝芽尚未萌發(fā),蒸騰作用很弱,地溫、濕度已經(jīng)可以滿足根系的生長要求,移植后苗木的成活率較高。但早春容易出現(xiàn)倒春寒,需要注意細察苗木的生長和發(fā)芽狀況,準時采納應用澆水、培根和施肥等技術進行防治。
2.秋冬移植。秋冬季節(jié),從樹木停止生長到氣溫不低于10℃這一時期,此時樹木進入休眠期,樹木新陳代謝基本停止。第二年春天隨著氣溫的升高,生理代謝趨于復蘇,給來年春季萌芽生長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樹木容易成活,其成活率很高,且生長旺盛。
三、斷根及熟化處理
早春是熟化處理的最好的時間段。樹液剛剛開始流動,枝芽尚未萌發(fā),在移栽前1~2年的春季,以地徑≥10cm的植株的樹干為中心,10倍~15倍樹干為半徑劃定圓周,在2/3圓周區(qū)域向外挖寬30~50cm、深30~50cm的壕溝,對較粗的根應用鋒利的鋸或剪,齊平內側切斷,然后用苔蘚和沃土填平,分層踩實,定期澆水、同時加入促使生根的生根劑或營養(yǎng)液,第二年對剩余部分采用同樣的方法斷根,最后第三年挖出主根用鋒利的鋸或剪,齊平內側切斷,開始移栽。
四、 綠化地土壤處理
阿壩州高山杜鵑在適生區(qū)內最好選擇陰坡、半陰坡為綠化地。立地條件主要以坡向、土層厚度、土壤肥力、坡度和土壤酸堿度適宜為主。移栽前應該對栽植地土壤的理化性質、地下水礦化度分析,土壤鹽含量低于0.4%,pH值在4.5-6.0之間,選擇山地棕壤土壤為間棕色。
五、移栽前苗木處理
在移栽前一周,我們需要對將要移栽的高山杜鵑進行灌水,并全方位地踐行“澆足澆透”的原則對高山杜鵑進行處理,使其的根系部分能夠得到充足的水分。
樹木移植前,生長方位標記:樹冠有陰陽之分,如改變原來的生長方位,移栽后生長會受到影響,因此起樹(苗)前應在向南處做好標記,最好以原方位為入坑的基點,避免夏季過高的天氣對高山杜鵑的枝葉造成損傷,同時也能夠避免冬季過低的天氣對高山杜鵑的枝葉造成凍傷,減小和縮短陰陽面偏差而對樹木本身造成的傷害和適應期。
六、移栽穴的準備工作
在移栽前的一周,需要事先地將定植穴挖好,且定植穴的直徑一定要比移栽樹土球的直徑要大,做好將范圍控制在40-50cm之間,相應的埋入深度最好要超出土球高度,如保持在25cm高左右即可。在挖穴的過程中,最好將表土和中底部土隔離開來,并將附著在土面上的雜物,如磚頭、雜草等清理干凈。穴內最好采用原土(起挖植株地方的土壤同時將土中的石礫、磚頭、草根等清理干凈)。在此基礎上,在穴底處最好施用優(yōu)質的有機肥料,確保高山杜鵑良好的生長發(fā)育。并充分混合后,將其放置到2-3天之內,使其能夠在高溫的條件下進行發(fā)酵。需要注意的是,冬季移栽必須要在挖好后進行虛土回填避免凍傷。
七、設立支架
為了防止樹體傾斜,高山杜鵑大樹移栽后要設支架。一般采用三腳支架,四腳支架固定法,將樹牢固支撐,確保大樹穩(wěn)固。設立支架的時候,注意切勿捆綁過緊,最好可以留出一些富余的空間,允許樹木進行適當擺動。
八、輸液技術和越冬管理
為了有效地補充高山杜鵑大樹移植所流失掉的水分以及養(yǎng)分之間存在的供求問題,工作人員可以適當?shù)夭扇≥斠杭夹g,激發(fā)樹體本身的原生質活性,全方位地促進樹木生長發(fā)育,進而有效地提升高山杜鵑移栽的成活率。可以說,只要做好高山杜鵑大樹移植的各項準備和處置工作,嚴格移植規(guī)程和技術,并著重抓好栽植后的養(yǎng)護和越冬管理工作,提高高山杜鵑大樹移栽成活率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移植后已經(jīng)正常生長一年的大樹,也尚處于緩苗期的生長階段,相應的根基尚未發(fā)育成熟,抵抗性還是處于比較低的狀態(tài)。以冬季為例,冬季氣候寒冷,對大樹的生長發(fā)育極為不利,必須要采取適當?shù)姆雷o措施。第一,樹干石硫合劑涂白,第二,用草繩或草袋片將裸露在外的樹干進行包扎,確保樹木安全越冬。
九、結語
綜上所述,阿壩州高山杜鵑大苗移栽在園林綠化中的相關技術得到了較好的應用效果。大苗移栽可以有效地解決高山杜鵑成活率低下的問題,能夠有效地增加杜鵑花的花開面積,實現(xiàn)美觀化的觀感要求?;诖?,相關人員必須要充分地掌握杜鵑的栽培技術與處理方法,確保高山杜鵑花的生長質量。
參考文獻:
[1]何麗斯,蘇家樂,劉曉青,李暢,陳尚平,項立平. 不同基質對高山杜鵑組培苗移栽生長的影響[J]. 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2,34(03):455-459.
[2]王思家,李榮全,周海峰,李新江,建德鋒,周金梅. 興安杜鵑組培苗出瓶移栽存活環(huán)境影響因子試驗[J]. 農(nóng)業(yè)與技術,2012,32(10):92-93.
[3]陳妹幼. 高山杜鵑組培苗生根移栽技術研究[J]. 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學,2008(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