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花
(青海省海西州人民醫(yī)院功能科,青海 海西 817099)
胰腺癌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此病具有進展快、致死率高等特點。盡早對此病患者的病情進行準確的診斷并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對改善其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此病患者無典型的臨床癥狀(其癥狀與腫塊型胰腺炎患者的癥狀相似),臨床醫(yī)生對其病情進行診斷的難度較大[1]。如何快速、準確地鑒別診斷胰腺癌和腫塊型胰腺炎已成為臨床上的研究熱點。為了進一步分析超聲造影檢查在鑒別診斷胰腺癌與腫塊型胰腺炎中的應用價值,筆者對青海省海西州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6例胰腺腫塊患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1.1 臨床資料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青海省海西州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6例胰腺腫塊患者(包括52例胰腺癌患者和44例腫塊型胰腺炎患者)。根據(jù)病情的不同將其分為胰腺癌組和腫塊型胰腺炎組。胰腺癌組52例患者中有男性40例、女性12例;其年齡為35~76歲,平均年齡(61.4±5.7)歲。腫塊型胰腺炎組44例患者中有男性38例、女性6例;其年齡為34~78歲,平均年齡(62.6±5.4)歲。兩組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
1.2 研究對象的納入及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1)其病情符合《現(xiàn)代胰腺外科學》中關于胰腺癌或腫塊型胰腺炎的診斷標準[2]。(2)年齡為18~80歲。(3)經(jīng)CT檢查、病理檢查被確診患有胰腺癌或腫塊型胰腺炎。2)排除標準:(1)有精神病史。(2)合并有心、肝、腎的器質性病變。
1.3 方法
1.3.1 儀器設備 本研究中進行超聲造影檢查所用的儀器為LOGIQ P9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由美國GE公司生產)。該超聲診斷儀的探頭為凸陣探頭(頻率為2~4 MHz)。
1.3.2 檢查方法 對這兩組患者均進行超聲造影檢查。方法是:將2.4ml的超聲造影劑(SonoVue)溶于生理鹽水中,對患者進行肘靜脈快速輸注。完成輸注后,指導患者均勻呼吸,將超聲診斷儀的探頭置于其上腹部。移動探頭,探查病灶的最大切面。選取雙幅造影截面,以胰腺實質為對照,觀察病灶部位的血流灌注情況。觀察肝、膽、腎、胰腺周圍的血管是否受到壓迫,保存造影動態(tài)圖像用于后期分析。將造影增強的時相設置如下:動脈相為輸注造影劑后的0~30s,靜脈相為輸注造影劑后的31-120s。
1.3.3 圖像分析 將取樣框分別置于病灶中央、正常胰腺實質區(qū)域(避開胰管及大血管),重復取樣2次(將2次取樣所獲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作為最終的檢查結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8.0軟件對本文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超聲造影圖像增強情況的比較
胰腺癌組患者中超聲造影動脈相呈均勻增強的患者有19例(占36.5%),其中超聲造影靜脈相呈不均勻增強的患者有44例(占84.6%)。腫塊型胰腺炎組患者中超聲造影動脈相呈均勻增強的患者有24例(占54.5%),其中超聲造影靜脈相呈不均勻增強的患者有16例(占36.4%)。
兩組患者中超聲造影靜脈相呈不均勻增強患者的占比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3.675,P=0.001)。
2.2 兩組患者超聲造影TIC參數(shù)的比較
胰腺癌組患者超聲造影圖像中的開始增強時間、達峰時間、峰值強度的平均值分別為(14.5±3.6)s、(24.2±4.5)s、(22.6±5.0)dB。腫塊型胰腺炎組患者超聲造影圖像中的開始增強時間、達峰時間、峰值強度的平均值分別為(12.7±3.3)s、(21.6±4.8)s、(25.1±5.4)dB。
兩組患者超聲造影圖像中的開始增強時間、達峰時間、峰值強度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535,P=0.013;t=2.735,P=0.007;t=2.353,P=0.021)。
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常規(guī)的超聲檢查無法準確地鑒別診斷原發(fā)性胰腺癌、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結核。有學者指出,對上述疾病患者進行超聲造影檢查能夠觀察其胰腺腫塊內部的血流速度、血管分布等情況,從而有利于對其病情進行鑒別診斷[3]。韓潔等[4]在臨床研究中指出,胰腺癌患者病灶的內部常會存在血栓、靜脈短路等情況。因此,在對其病灶進行超聲造影檢查時,其病灶的超聲造影圖像會呈現(xiàn)出不均勻增強。胰腺癌患者病灶內部的血管具有管腔狹窄、形態(tài)不規(guī)則的特點,故其病灶超聲造影圖像中的開始增強時間、達峰時間會較長,其病灶超聲造影圖像中的峰值強度會較低。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超聲造影檢查在鑒別診斷胰腺癌與腫塊型胰腺炎中的應用價值較高。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