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句容市郭莊畜牧獸醫(yī)站 212400
筆者結合現代規(guī)?;B(yǎng)雞實踐,摸索總結出當前雞呼吸道疾病在癥狀、流行病學、藥物敏感性等幾方面的較為明顯的變化。
(1)癥狀。該病的發(fā)病因素、致病機理更加趨于復雜,視診檢查一般可見眼鼻分泌物增多、流淚流涕、喘咳、甩鼻、張口呼吸,聽診濕啰音明顯,若無有效對癥療法,繼發(fā)或并發(fā)感染會逐漸加重,低齡雛雞的病死率可高達50%以上。育成期以后的雞群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病死率相對較低,但其生長發(fā)育明顯受到抑制,多數轉為慢性、消耗性病癥。少數重癥病例因繼發(fā)感染加重而出現全身癥狀,癥見眼部充血及腫脹、眶下竇腫脹,濕熱下痢或腹瀉,生長抑制,機體慢性消瘦及貧血,產蛋雞產蛋量下降或停產。剖解變化:靶心病灶主見于上呼吸道、腔上囊(氣囊)和肺,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炎性反應(水腫、炎性滲出液、充血及散在出血)。頭面部、眼部呈局部或大部炎性腫脹,眶下竇切面外翻,少量流汁,內含干酪樣物質。肺臟顯著充血及腫脹,散在有暗紅色壞死病灶。母雞有時可見輸卵管發(fā)生出血、淤血、水腫等。
(2)流行病學特點。傳染源是病雞、康復雞及其對外排放的分泌物、排泄物等。密集型養(yǎng)殖條件下,個體間接觸、交叉感染幾率無限增大,所以本病呈常年流行態(tài)勢,其中以初春及秋冬季最易發(fā)病,且病初多以病毒性感染為主,病死率高。不同日齡、性別的雞均易感,但以20日齡以內的雛雞最易感,病死率最高,是重點關注對象。中、大雞多表現為隱性、慢性感染過程。環(huán)境不良,如保潔及消毒不嚴,環(huán)境污染嚴重,病原微生物超標,有害氣體超標,以及飼養(yǎng)管理不善,飲食供應不均衡或不足,感染各種免疫抑制性疾病,存在其它不利應激因子等,均可誘發(fā)本病。當前單純的雞呼吸性疾病極為少見,而混合感染、多重感染現象極為普遍,且由于繼發(fā)(并發(fā))癥增多而加重病情,危害性、病死率也相應增大。
(3)藥物敏感性。臨床實踐發(fā)現,當前規(guī)?;B(yǎng)殖的雞群對抗菌素有嚴重的耐藥性,對癥控制繼發(fā)感染必須選擇使用敏感抗菌素,傳統(tǒng)沿用的青霉素、土霉素、金霉素、氟哌酸等的敏感度逐漸降低,目前多呈低敏或不敏感狀態(tài)。對癥控制繼發(fā)感染、并發(fā)感染首選新型復方制劑,代表方劑有氟苯尼考+多西環(huán)素或替米考星,黃芪多糖+氟苯尼考+多西環(huán)素,泰妙菌素+金霉素等。單用藥物有復方長效磺胺、復方長效土霉素、乳酸環(huán)丙沙星等。為減輕抗菌素聯(lián)合用藥對動物免疫臟器(肝腎)的損傷程度,復方制劑常絡合植物多糖、免疫增效因子等。
該病因時令氣候、營養(yǎng)狀況、管理水平、個體差異等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癥狀表現,有效對癥治療應首先查明致病因素、消除主要不良應激源、確定高敏對癥方劑。筆者結合臨床實踐,推薦以下經驗處方(四季皆宜)。復方黃芪多糖散(含黃芪多糖、人參皂苷、青蒿素、板藍根、大青葉、魚腥草提取物、氟苯尼考、多西環(huán)素及其它免疫增效因子等),按0.2%(預防量)、0.5%(治療量)的比例拌料投喂,1~2 劑/天,連喂 3~7 天。初春、秋冬季適用方。本方主治低溫應激、體內寒濕邪蓄積過盛、早期以病毒性感染為主的禽呼吸道疾病。推薦采用小柴胡散(主要成分為柴胡、黃苓、姜半夏、黨參、甘草等),按0.5g/kg的用量拌料添加,同時混飲可溶性阿莫西林或氟苯尼考,早晚各喂1次,連喂5~7天。晚春、夏季適用方。本方主治高溫高濕環(huán)境條件下,外感熱濕邪過盛(熱應激)的細菌性呼吸道疾病。推薦采用雙黃連(口服液/復方中草藥散,獸藥典)或復方麻黃魚腥草散(含麻黃、黃苓、魚腥草、穿心蓮、板藍根等)+可溶阿莫西林或氟苯尼考,內服,早晚各1劑,連服5~7天。
參考文獻:
[1]黃秀財.雞呼吸道疾病的發(fā)病特點及防治[J].畜牧獸醫(yī)科技信息,2017(12).
[2]徐新紅,屠益平,黃忠.雞呼吸道綜合征疫病研究進展[J].中國動物保健,2016(11).
[3]徐志榮.雞呼吸道病的獸醫(yī)治療措施與心得[J].今日畜牧獸醫(yī),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