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曉婭
(重慶市南川區(qū)宏仁醫(yī)院,重慶 408400)
分化型甲狀腺癌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此病具有分化程度高的特點。手術療法是臨床上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的首選方法。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術中的操作不當,或在術后未采取有效的方法抑制患者體內(nèi)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易使其病情復發(fā)[1]。因此,在對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進行手術后,臨床上常為其使用促甲狀腺激素抑制療法進行治療,以抑制其體內(nèi)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進而防止其腫瘤細胞再生[2]。為了進一步探討促甲狀腺激素抑制療法在分化型甲狀腺癌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08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間重慶市南川區(qū)宏仁醫(yī)院收治的80例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在治療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其年齡為25~76歲,平均年齡為(54.89±1.36)歲;其中,分化型甲狀腺癌的臨床分期為Ⅰ期的患者有10例,為Ⅱ期的患者有6例,為III期的患者有18例,為Ⅳ期的患者有6例。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1例;其年齡為24~75歲,平均年齡為(54.90±1.29)歲;其中,分化型甲狀腺癌的臨床分期為Ⅰ期的患者有11例,為Ⅱ期的患者有6例,為III期的患者有17例,為Ⅳ期的患者有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甲狀腺癌根治手術。具體的手術方法是: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和頸叢阻滯麻醉,指導其取半坐臥位。在患者的頸部做一個切口,暴露其甲狀腺,分離并切斷其甲狀腺的懸韌帶。結扎甲狀腺的中、下靜脈,切斷甲狀腺峽部和甲狀腺側葉。需要注意的是,術中應謹慎操作,避免損傷患者的喉返神經(jīng)。對手術部位進行止血,常規(guī)放置引流管,并為患者縫合手術切口。在此基礎上,為治療組患者在術后使用左旋甲狀腺素鈉片進行促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此藥的用法是:口服,初始劑量為25~50 μg/次,1次/d。每隔2~4周,在原用量的基礎上,每日增服25~50 μg。此藥的每日最大用藥量不應超過100μg。根據(jù)患者病情的臨床分期控制其血漿中促甲狀腺激素的濃度。將Ⅰ期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血漿中促甲狀腺激素的濃度控制為0.1~0.3 mU/L,將Ⅱ期、III期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血漿中促甲狀腺激素的濃度控制為0.05~0.09 mU/L,將Ⅳ期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血漿中促甲狀腺激素的濃度控制在0.05 mU/L以下。
對兩組患者均隨訪3年。在隨訪期間記錄兩組患者病情的復發(fā)情況。
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病情復發(fā)的評定標準是:甲狀腺腫大、呼吸困難等癥狀再次出現(xiàn),進行淋巴結穿刺的結果顯示淋巴結內(nèi)有草黃色的清亮液體。
使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患者在治療后3年其病情的總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治療后3年其病情復發(fā)率的比較
分化型甲狀腺癌是甲狀腺癌中一種常見的類型。進行甲狀腺癌根治手術是臨床上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的首選方法。此手術的治療效果好?;颊叩念A后受術中操作及術后聯(lián)合治療效果的影響較大。如術中操作不當,或術后未采取有效的方法抑制患者體內(nèi)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會嚴重影響其進行甲狀腺癌根治手術的效果,使其病情復發(fā)[3]。
研究發(fā)現(xiàn),分化型甲狀腺癌屬于激素依賴性腫瘤。該癌細胞膜中存在促甲狀腺激素受體。在促甲狀腺受體的作用下,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的病情易復發(fā)?;谏鲜霭l(fā)病機理,目前,臨床上在對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進行甲狀腺癌根治手術后,常用促甲狀腺激素抑制療法對其進行治療,以鞏固其進行手術治療的效果,降低其病情的復發(fā)率[4]。此療法的具體應用時間是在患者進行甲狀腺癌根治術后的第4周,可有效地殺死其甲狀腺內(nèi)殘余的癌細胞[5],抑制其體內(nèi)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進而促進其甲狀腺功能的恢復。
在本次研究中,為治療組患者使用左旋甲狀腺素鈉進行促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左旋甲狀腺素鈉的主要成分是T4左旋體。研究顯示,不同的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的機體對T4左旋體的耐受性存在差異。故臨床上在為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使用左旋甲狀腺素鈉進行治療時,要遵循個體化的治療原則。為了確保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臨床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應定期為其檢測一次血漿中促甲狀腺激素的濃度和甲狀腺的功能。根據(jù)檢測的結果為其制定下一個階段的治療計劃,直至其體內(nèi)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得到有效的抑制。
進行促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的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是高代謝綜合征、骨質(zhì)疏松癥和心律失常。高代謝綜合征的主要表現(xiàn)是畏熱、心悸。在治療期間,應告知患者加強自我管理,在出現(xiàn)上述癥狀時,要及時通知醫(yī)護人員。臨床醫(yī)生應根據(jù)患者的臨床癥狀為其調(diào)整促甲狀腺激素抑制劑的用法、用量。研究的結果顯示,少數(shù)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在進行促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期間可出現(xiàn)皮疹、白細胞減少的不良反應。患者若出現(xiàn)上述不良反應,應根據(jù)不良反應的嚴重程度酌情考慮為其停藥。在用藥期間要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同時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使用促甲狀腺激素抑制療法進行治療對防止其病情復發(fā)的重要性,進而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將促甲狀腺激素抑制療法應用于分化型甲狀腺癌治療中的效果較為理想,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病情的復發(fā)率。
[1]李志紅.促甲狀腺激素抑制療法在分化型甲狀腺癌治療中的作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9):107-108.
[2]徐校成,王可敬.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后應用促甲狀腺激素抑制療法的價值探討[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5(5):740-742.
[3]徐德全,代文杰.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后促甲狀腺激素抑制性治療進展[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3(12):1071-1074.
[4]邢蘭蘭,陳松,李亞明.分化型甲狀腺癌促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的現(xiàn)狀及進展[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2(20):6455-6457.
[5]許軍,李朋,肖光雄,等.分化型甲狀腺癌術后促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時機的選擇[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6(2):206-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