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山九仞,功虧一簣。——《尚書》
·智慧之源·
由于周文王的兒子姬爽(shi)最初的封地在召(今陜西岐山西南),所以人們又稱他為“召公”。有一年,有國家向周武王進(jìn)獻(xiàn)了一只名為“獒”的寶犬。召公為了恭賀周武王得此珍貴動物,更是為了提醒他不要玩物喪志,寫了一篇題為《旅獒》的文章。
在文章中,召公在談完“玩物喪志”的危害,勉勵君王勤政愛民之后,說道:君王應(yīng)當(dāng)勤于政務(wù),修養(yǎng)品德,細(xì)小的品德與善行最終將積累成大德,不然的話,即使功比山高,也會因為差了一點點而前功盡棄。大王只有時刻保持謹(jǐn)慎,才能使人民永遠(yuǎn)安居樂業(yè),您和您的子孫才能世世為王。
召公在這篇文章中用“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的比喻來勸諫周武王要善于積累自己的德行,就像一個人要筑一座九仞高的山,他辛辛苦苦地挖土,挑了一筐又一筐,在就差最后一筐土的時候他偷懶了,結(jié)果這座只差一筐土的九仞高的山便沒能筑成。周武王深受啟發(fā),從此專心治理朝政?!肮μ澮缓垺钡某烧Z便由此而來,用來比喻做事因為差最后一點努力而未能完成。
(選自《我的智慧成語世界1》,接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