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的布局和細節(jié)體現(xiàn)了不同地區(qū)的獨特文化和人文哲學。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世界各地的“庭院”吧,從中感受東西方文化中不一樣的美。
前段時間,我去蘇州玩,接待我的老同學說: “我?guī)闳ヒ粋€人的家里轉(zhuǎn)轉(zhuǎn)吧,不過這是個很大、很美,讓人嘆為觀止的家?!笨墒亲哌M這個“家”的時候, “嘆為觀止”四個字真是不足以形容我的感受呢!
這是誰的家呢?是明代御史王獻臣的家,他請當時著名的畫家文徵明參與設(shè)計,依傍自己的家宅修建了一座具有山水畫意境的園林——拙政園。
拙政園是江南私家園林的代表作,樓閣、亭榭、回廊、小徑、白墻、門窗、山石、泉流構(gòu)成了處處皆美景的園林。江南私家園林和北方以頤和園為代表的皇家園林共同構(gòu)成了中國山水園林的形式?!半m由人作,宛自天開”是中國造園藝術(shù)的重要原則,它強調(diào)保留山水的天然狀態(tài),讓精心的設(shè)計不流露人工造作的痕跡。
讓我們來看看我國的山水園林是如何體現(xiàn)中國人的審美意趣的吧!走入園中,入口處常常會碰見假山擋路,轉(zhuǎn)過假山,豁然開朗,最好的景色原來藏在后面,這叫作“抑景”,欲揚先抑,先藏后露,體現(xiàn)了含蓄之美。大家來看看大規(guī)模疊山的代表——蘇州獅子林的假山,堆疊精巧,一步一景,很有特色。園林的空間都是有限的。如何能讓身在園中的人擴展視覺呢?最好的辦法便是借景了。我們來看看北京頤和園的西堤吧,從西堤望去,遠處的玉泉山和玉峰塔就被成功地“借”了過來,成為園景的一部分;而站在蘇州拙政園中,遠處的蘇州城北寺塔則映入眼簾,完美體現(xiàn)了《園冶》中所說的“園林巧于因借”,意思是園林的巧妙就在于借景。
園林中建筑物的門窗除了具有實用性,還是“框景”的重要工具。各式各樣的門窗,將遠處的景物包含其中,門窗成為畫框,天然的景色變成了一幅幅立體的畫面。
中國人建造了模仿自然的“山水園林”,地球另一邊的歐洲園林又是什么樣的呢?歐洲的造園家認為要“強迫自然接受勻稱的法則”,他們修造了規(guī)則式園林,追求一種人工雕琢的規(guī)則美。
歐洲園林布局構(gòu)造規(guī)整統(tǒng)一,大部分都使用嚴格的幾何對稱布局。來看看歐洲皇家園林的典型代表——法國的凡爾賽宮花園,體積巨大的建筑物是園林的中心,矗立于園林的中軸線起點上,造園師們在園林中開辟筆直的道路,修建水池、噴泉、雕塑,它們都依據(jù)中軸線對稱排列。所有的植物都一絲不茍地按幾何圖形修剪,絕不允許自然生長。水池也要砌成幾何形體,池中有人物雕塑和噴泉。
歐洲的園林占地面積都很大,由于采用了規(guī)則式的布局,園中景色一覽無余。在十七、十八世紀的時候,我國的造園藝術(shù)傳到了西方,西方的造園家們非常推崇中國人以自然為主的造園方式,漸漸在自己的設(shè)計中加入中國園林的元素。英國著名的皇家園林邱園中不但運用了一些中國園林的手法,辟湖疊山,構(gòu)筑巖洞,甚至造了一座十層八角的中國磚塔和一座閣樓。
無論中國的園林還是歐洲的園林,都是人活動的場所,你有沒有想過,世界上也有人不能進入的園林呢?我們?nèi)ム弴娜毡究纯茨抢锏目萆剿@吧!
枯山水庭園大多是寺院園林,設(shè)計者往往就是當時的禪宗僧侶。他們將宗教的哲理與園林藝術(shù)完美地結(jié)合起來,把“寫意”的造景方法發(fā)展到了極致,非常抽象,一般人難以理解。
日本京都龍安寺南庭是“枯山水”的代表作。這個庭園地面上鋪滿白沙,沒有任何樹木花草。僧侶們用白沙象征水面,用15塊疏密組合的石頭來體現(xiàn)島嶼山巒,在咫尺之地幻化出千山萬水的氣勢。這種庭園只能坐在廳堂里觀賞,游人不能在里面活動。大家別看這種庭院奇特,這也是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而產(chǎn)生的呢!
世界上還有多種式樣的園林。西班牙的阿爾汗布拉宮是伊斯蘭園林的代表作,造園師們用建筑環(huán)繞成簡潔的庭院,利用狹小的過道進行串聯(lián),形成一系列曲折有致的院落空間;瑞士的圣加爾修道院則是修道院園林的代表作,在方形的露天庭院內(nèi),前廊環(huán)繞,兩條垂直相交的園路將整個區(qū)域分為四個部分;中國的潭柘寺是寺觀園林的代表,自然與人工造景相結(jié)合,深山幽谷也成了園林的一部分。
現(xiàn)代社會,我們家中很難擁有一方園林,不過在院子里悉心種植,或是在家中插一束當季的鮮花,也能好好體會“一朵花就是一處園林”的意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