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序軍
(桂林市人民醫(yī)院,廣西 桂林 541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指具有氣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此病是呼吸科常見的慢性疾病,可進一步發(fā)展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其致死率與致殘率均較高。據(jù)統(tǒng)計,在全球范圍內年齡≥40歲的人慢阻肺的發(fā)病率約為9%~10%[1]。中醫(yī)認為,慢阻肺屬于“咳嗽”、“喘證”、“肺張”的范疇,主要由久病咳喘,遷延失治,使肺、脾、腎三臟受損所致[2]。本文主要探討中醫(yī)對慢阻肺的認識及采用中醫(yī)療法治療此病的研究進展。
中醫(yī)認為,慢阻肺主要是因感受外邪、飲食不當、情志不調所致。此病的病機有“本虛標實、虛實夾雜”的特征,其本虛是指患者的肺、脾、腎虧虛,其標實是指患者存在痰濁、血瘀。慢阻肺的病因主要為以下幾種:1)痰濁壅肺。人體的水液代謝依賴于肺氣通調水道、脾氣運化轉輸、腎氣蒸騰氣化的功能。上述任何一臟的功能發(fā)生異常便會導致水液代謝障礙,使人體內的水濕凝聚成痰,以肺部為器,蓄積于氣道。痰邪阻滯氣機,可導致肺氣宣降不利,進而可發(fā)生喘證。肺氣宣降不利,百脈無法朝會于肺,可形成血瘀,使心脈受阻。肺失治節(jié),難以助心行血,心血運行不暢,可導致肺病及心之證[3-4]。2)肺氣虧虛。氣為血之帥,氣行即血行,氣滯即血瘀。人體一身之氣集于肺,肺朝百脈。人體若屢屢感應六淫邪毒可產(chǎn)生痰邪、濁氣。痰邪、濁氣長期蓄積于肺內可消耗、損傷肺氣,久之可因肺氣虧虛,失于宣降而導致喘證[5]。3)氣滯血瘀。中醫(yī)認為,久病耗氣、久病血瘀。肺部頑疾久治不愈可損傷正氣,導致血運不暢,使瘀血無法排出,久病入絡,可導致氣滯血瘀之喘證[6]。4)陽虛寒凝。血遇溫則行,遇寒則凝。肺病患者的病情若久治不愈,易因脾腎陽虛、血失溫煦而導致陽虛寒凝之喘證[7]。
慢阻肺的證型包括基礎證及臨床常見證。慢阻肺的基礎證包括血瘀證、寒飲證、痰熱證、痰濕證、肺陰虛證、肺氣虛證、脾氣虛證、腎氣虛證及腎陰虛證。慢阻肺的基礎證雖可單獨出現(xiàn),但經(jīng)常多證共存。慢阻肺的臨床常見證包括以下3類:1)實證,包括外寒內飲證、風寒襲肺證、痰濕阻肺證、痰熱壅肺證、痰蒙神竅證。2)兼證,主要為血瘀證。3)虛證,包括肺氣虛證、肺腎氣虛證、肺腎氣陰兩虛證、肺脾氣虛證[8]。慢阻肺急性發(fā)作患者病情的中醫(yī)辨證以實證為主,慢阻肺穩(wěn)定期患者病情的中醫(yī)辨證以虛證為主。在一項臨床研究中,有研究人員將616例慢阻肺患者病情的中醫(yī)證型分為6個類型,這些類型如下:1)脾虛肝郁兼痰飲伏肺型。該型慢阻肺患者可出現(xiàn)食少、口淡無味、自汗、咯痰、喘息、脈沉無力或脈弦等臨床表現(xiàn)。2)風寒襲肺型。該型慢阻肺患者可出現(xiàn)惡寒、痰稀、頭暈、舌苔薄白、脈浮緊等臨床表現(xiàn)。3)肺氣虛型。該型慢阻肺患者可出現(xiàn)喘息、咳嗽、咳白痰、舌淡苔白、脈細弱等臨床表現(xiàn)。4)肺脾氣陰兩虛型。該型慢阻肺患者可出現(xiàn)少氣懶言、胸悶、痰粘、體倦乏力、舌少津、脈數(shù)等臨床表現(xiàn)。5)肺腎陰虛型。該型慢阻肺患者可出現(xiàn)干咳、少痰、便秘、口干、失眠、盜汗、健忘、腰膝酸軟、夜尿頻多、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等臨床表現(xiàn)。6)痰瘀交結兼心腎陽虛型。該型慢阻肺患者可出現(xiàn)發(fā)熱、面部與肢體浮腫、重度喘息、惡心嘔吐、胸痛、重度喘息、舌紅、舌體瘦薄、脈代或結或緊等臨床表現(xiàn)[9]。
臨床實踐證實,采用益氣健脾、清肺祛痰、活血化瘀等中醫(yī)療法對慢阻肺患者進行治療可取得理想的效果。楊珺超等[10]將144例肺脾氣虛型慢阻肺穩(wěn)定期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每組各72例患者),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治療,在此基礎上為治療組患者應用益氣健脾顆粒(沖服)進行治療,在用藥治療3個月后對比分析其臨床療效。益氣健脾顆粒的藥物組成為茯苓、陳皮、炒白術、炒黨參、淮山藥各12 g,蘇梗6 g,炙甘草3 g。該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治療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P<0.05),其圣喬治呼吸問卷評分較優(yōu)(P<0.05)。可見,應用益氣健脾顆粒對肺脾氣虛型慢阻肺穩(wěn)定期患者進行治療可顯著改善其病情與生活質量。崔付生[11]在應用麻杏石甘湯加減配合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法治療急性加重期慢阻肺的臨床研究中,將69例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隨機分對照組(34例)與治療組(35例),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治療(包括解痙平踹、抗感染等)及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在此基礎上為治療組患者應用麻杏石甘湯加減進行治療?;颊呷粲刑刀嗌S、納差胸滿、不能平臥的表現(xiàn),在麻杏石甘湯基礎方中加入萊菔子12 g、葶藶子15 g;若有表情淡漠、少言、舌紅、苔黃的表現(xiàn),在該方中加入茯苓、郁金、橘紅、石菖蒲、竹茹各15 g;若有明顯水腫的癥狀在該方中加入白術、澤瀉各15 g,桂枝、豬苓各12 g,茯苓30g。該研究的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70.6%)低于治療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88.6%)。袁桂洪等[12]將78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9例)與治療組(39例),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治療,在此基礎上為治療組患者加用喘可治注射液(主要成分為淫羊藿和巴戟天)進行治療,然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肺功能、血氣分析指標、炎性細胞因子指標及運動耐量。該研究的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在進行治療后其動脈血氣分析指標、炎性細胞因子指標、肺功能指標及6分鐘步行試驗(6MWT)的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P<0.05)。可見,應用喘可治注射液對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進行輔助治療可取得顯著的效果,能有效糾正其低氧血癥,減輕其肺部的炎癥反應,改善其肺功能及運動耐量。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慢阻肺的發(fā)病率呈逐漸增高的趨勢。此病的發(fā)生與吸煙、環(huán)境因素等多種因素有關,其致死率較高,可顯著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生活質量。目前,西醫(yī)在治療慢阻肺方面主要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支氣管擴張劑等藥物,但療效欠佳且易導致較多的不良反應。我們在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中醫(yī)療法在治療慢阻肺方面具有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進展、改善其生存質量、減少其治療費用、安全性高等優(yōu)勢。將來,我們應針對中醫(yī)療法在治療慢阻肺方面的臨床效果開展更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康迎顯,鄭敏宇.中醫(yī)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研究進展[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14(3):255-257.
[2] 鐘云青,許光蘭,翁惠.中醫(yī)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熱蘊肺證的研究概況[J].陜西中醫(yī),2017,38(3):406-408.
[3] 吳明亮,朱婉萍,孔繁智.中醫(yī)藥調節(ji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疫功能的應用研究概況[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4,49(1):67-69.
[4] 高萌,尹明新,柯劍林.中醫(yī)特色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研究概況[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6,25(7):1353-1356.
[5] 車德亞.中醫(yī)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治療中的優(yōu)勢[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3,11(6):164-165.
[6] 楊進貴,萬文蓉.中醫(yī)因時制宜論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臨床概況[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5,36(11):77-79.
[7] 李鴿,張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醫(yī)藥研究現(xiàn)狀[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5,37(6):95-98.
[8] 謝文英,尚立芝,胡文豪,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fā)病機制及中醫(yī)藥治療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5,21(9):227-230.
[9] 陳海濤,劉忠達,杜單瑜,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的中醫(yī)藥治療概況[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5,50(3):232-233.
[10] 楊珺超,王真,徐儉樸,等.益氣健脾法對14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肺脾氣虛型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4,29(2):638-640.
[11] 崔付生.麻杏石甘湯加減配合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3例[J].河南中醫(yī).2013.23(2):183.
[12] 袁桂洪,孫航成,王躍,等.喘可治注射液輔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療效觀察[J].中醫(yī)藥導報,2014,20(12):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