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江蘇沿海地區(qū)蝦稻共作種養(yǎng)模式與關鍵技術

    2018-04-12 02:57:33王海洋夏思成潘宗瑾蔡立旺
    大麥與谷類科學 2018年2期
    關鍵詞:蝦稻蝦苗苗種

    王海洋,夏思成,潘宗瑾,蔡立旺,高 進,王 為*

    (1.江蘇沿海地區(q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江蘇鹽城224002;2.江蘇潤谷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江蘇鹽城224000)

    小龍蝦(Procambarus clarkii),中文名克氏原螯蝦,其生長速度快、適應能力強、產量豐、食性雜而易于養(yǎng)殖。其由于味道鮮美與營養(yǎng)豐富而受到人們的青睞,同時小龍蝦殼中含有甲殼素,可以生產出高附加值的產品[1],故而經濟效益高,市場需求量還在不斷上升。另外,江蘇沿海地區(qū)的鹽城市作為農業(yè)大市,稻田面積常年近40萬hm2。利用稻田養(yǎng)殖小龍蝦,通過水稻和小龍蝦共作共育,其共生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光、溫、水資源和雜草、水生動物、昆蟲等生物資源可在稻田內進行良性循環(huán),能最終實現(xiàn)水稻增產穩(wěn)產及小龍蝦豐收。

    由于“蝦稻共作”生產模式使用極少量的化肥農藥,不僅減輕環(huán)境污染、節(jié)省可觀成本,而且田里種植的水稻可以產出優(yōu)質無公害大米[2],因此該模式具有高效安全和節(jié)約資源的特點,其科學的應用與推廣,將大大促進農業(yè)增效與農民增收[3]。湖北潛江成就了“世界龍蝦看潛江”的美譽,江蘇盱眙“蝦稻共作”的模式也探索成功。為加快鹽城市農業(yè)結構調整,推行綠色生產方式,促進稻蝦共作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提高生態(tài)種養(yǎng)經濟效益,本項目組通過對典型“蝦稻共作”高效生態(tài)種養(yǎng)基地進行調研,圍繞其高效生態(tài)種養(yǎng)關鍵技術進行重點攻關,制定了江蘇沿海地區(qū)“蝦稻共作”種養(yǎng)模式生產技術(規(guī)程),以期為鹽城稻作區(qū)及我國相近生態(tài)區(qū)域大面積應用推廣提供技術指導。

    1 稻田選擇與改造

    1.1 稻田選擇

    稻田要選擇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未受到農業(yè)和工業(yè)來源的污染,且排灌方便、保水性能好、不會被洪水淹沒、連片集中的低洼稻田或冷浸田。共作區(qū)的周邊稻田均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的農藥。土質要肥沃,以黏土和沙壤土為宜。稻田要平整,面積33350 m2以上,適宜規(guī)模連片發(fā)展。

    1.2 稻田改造

    1.2.1 挖溝。在距田間埂1.5 m左右挖環(huán)形溝,溝上口寬4~6 m,下口寬3~4 m,深1.0~1.2 m;如果是大面積(達26.7 hm2以上)的農田,需在田中開挖一條田間溝,溝寬0.5 m,深0.6~0.8 m,溝的總面積原則上不超過稻田面積的10%。田間工程的實施應按照國土部門相關規(guī)定。

    1.2.2 筑埂。為保證養(yǎng)蝦稻田具有一定的水位,須加高、加寬、加固田埂,確保田埂高達1.2m,寬度在1 m左右即可,將田埂基部加寬到2 m左右,并打緊夯實,要求做到不裂、不漏、不垮。在田間修筑2條簡易田埂,高0.7 m,寬0.8~1.0 m,為龍蝦提供打洞、棲息和遮蔭場所。

    1.2.3 防逃設施。在稻田四周構建防逃圍欄,田塊之間不需要設立圍欄,圍欄可選用硬質鈣塑板、石棉瓦、彩鋼瓦等材料,圍欄材料埋入土中15~20 cm,高出地面40~50 cm,每隔2 m用竹樁固定。在進排水口用60目的雙層長袋形網片圍攔,防止小龍蝦外逃和外部敵害生物進入稻田。

    1.2.4 進排水設施。進、排水口分別設置于稻田兩端或對角,進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蝦溝的最低處,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確保水灌得進,排得出,并定期對進、排水渠道進行整修[4]。

    2 放養(yǎng)前準備

    2.1 施肥

    對于初次養(yǎng)蝦的稻田,于2—3月在蝦溝和大田中施入經充分發(fā)酵的畜禽糞肥4 500~9 000 kg/hm2,并用旋耕機將其旋耕至表層土中,深約10~20 cm。對于養(yǎng)蝦1年以上的稻田,由于其中已含有大量稻草和小龍蝦,腐爛后的稻草和小龍蝦糞便可提供足量的有機肥,一般不需再施肥。

    2.2 注水

    稻田施肥后5~7 d即可注水。前期注水20~30 cm,以利于水草種植和生長,后期隨著水草的生長逐漸加高水位至40~60 cm。

    2.3 種藻

    施肥2 d后即可種藻,品種優(yōu)選伊樂藻,藻的移栽應在蝦溝分批密植,先深后淺,用種苗藻1 500~2 250 kg/hm2,切成10 cm小段,像插秧一樣,成一條狀插入有淤泥的耕作行和養(yǎng)殖溝中,株距0.5~1 m左右。藻剛栽時要淺水灌溉,過20 d待藻扎根發(fā)芽之后,可注水30~40 cm深,藻長滿稻田后再慢慢加深水位。

    3 蝦苗放養(yǎng)

    3.1 春季放養(yǎng)

    3—4月,在蝦溝和大田中放養(yǎng)規(guī)格為160~200尾/kg的蝦苗450~600 kg/hm2,一般放蝦苗90 000~120 000 尾 /hm2。

    3.2 秋季放養(yǎng)

    9—11月,放養(yǎng)規(guī)格30 g以上的親蝦300~450 kg/hm2或規(guī)格為 160~200尾 /kg的蝦苗 450 kg/hm2。

    3.3 苗種要求

    3.3.1 質量要求。要求蝦苗體表光潔鮮亮、肢體完整健全、無傷無病、體格健壯、生命力強;規(guī)格比較整齊,同一田塊放養(yǎng)的苗種規(guī)格要盡量一致,一次放足,蝦苗運輸要用冰塊進行降溫處理,切記不能遠途運輸。

    3.3.2 苗種消毒。苗種放養(yǎng)前用3%~5%食鹽水浸泡5~10 min,以殺滅致病菌和寄生蟲。高溫選用20 mg/L濃度的高錳酸鉀或聚維酮碘溶液浸泡消毒5~10 min。

    3.3.3 放養(yǎng)方法。為提高蝦苗成活率,在放養(yǎng)前8~10 h,要在全田撒潑維生素C抗應激產品。放苗時還要進行緩苗處理,方法是將苗種在田水內浸泡1 min,提起擱置 2~3 min,再浸泡 1 min,這樣反復2~3次,讓苗種體表和鰓腔充分吸收水分后,再均勻地投放在環(huán)形溝和田間溝中。

    3.3.4 放養(yǎng)時間。一般選擇晴天早晨和傍晚或陰雨天進行,避免陽光暴曬。

    4 生產管理

    4.1 餌料投喂

    當水溫高于12℃,即可投喂;當水溫高于20℃時,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投喂比例3∶7。品種有配合飼料、冰鮮雜魚、黃豆等,實際投喂量按投飼后3 h檢查確定。使用蝦-稻輪作的方式,可以利用稻田內的秸稈浸泡之后培育浮游生物等給小龍蝦攝食,粗放養(yǎng)殖的方式無法和投人工飼料養(yǎng)殖模式的產量相比。所以一般在養(yǎng)殖的過程中需要增加一些有機肥,或者是增加餅類、谷物等飼料,可以幫助小龍蝦增產。

    4.2 水質調控與巡田

    一般每3~5 d加注新水1次;盛夏季節(jié),每1~2 d加注1次新水。經常性巡田,檢查、維修、加固防逃設施。

    4.3 病蟲害防治

    蝦病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病害主要有腸胃炎、甲殼病及寄生蟲引起的疾病,可采取藥物預防,一般每隔15 d,用生石灰150 kg/hm2加水調配成溶液后潑灑消毒防病,可定期消毒,并保持水質清澈,還能為小龍蝦補充鈣質??稍陲暳现屑尤牍夂霞毦?、大蒜素、多種維生素等藥物,配制成藥餌投喂,以增強小龍蝦體質,防止疾病發(fā)生。

    5 水稻栽培

    5.1 品種選擇

    養(yǎng)蝦稻田一般只種1季水稻(中稻),水稻品種要選擇葉片開張角度小,抗病蟲害、抗倒伏且耐肥性強、米質優(yōu)的緊穗型品種。目前常用的中稻品種有南粳5055、南粳9108等,低洼地也可選擇高稈水稻。

    5.2 育秧方式

    水稻育秧使用穴盤育秧,5月初落谷育秧,5月底6月初栽插,11月初收割。

    5.3 秧苗移植

    秧苗一般在6月中下旬開始移栽,移栽密度為30 cm×20 cm為宜,確保龍蝦生活環(huán)境通風,透氣性能好。種植方式為人工栽插或機插秧。

    5.4 水稻管理

    5.4.1 施肥方面。以施基肥和腐熟的農家肥為主,可施農家肥4 500 kg/hm2。曬田方面,要清理蝦溝,嚴防蝦溝里阻隔與淤塞,要輕曬或短期曬,溝內水深保持在30~50 cm,曬好田后及時恢復原水位。

    5.4.2 施藥方面。一般不用藥,或使用高效低毒生物農藥,以免毒害蝦體。以0.67 hm2安裝1盞太陽能殺蟲燈進行防治蟲害。若再發(fā)生草荒,可人工拔除或借助割草機。

    5.4.3 水稻收割方面。龍蝦應徹底捕撈銷售,捕撈后7~10 d將水排盡,收割后將秸稈粉碎還田,留茬40 cm,為來年生產服務。

    6 起捕

    6.1 成蝦捕撈

    第一季捕撈時間4月初至6月上旬,采用捕大留小的方式,選擇30 g左右的龍蝦撈出,把幼蝦投入田中;第二季捕撈時間7月下旬至8月底。最有效的捕撈工具是地籠。

    6.2 親蝦留存

    在9—10月成蝦捕撈期間,留下足量親蝦用于繁殖,親蝦存田量不少于225 kg/hm2。

    7 產業(yè)化前景

    “蝦稻共作”模式屬于生態(tài)循環(huán)農業(yè)中種養(yǎng)結合的典型范例。由于小龍蝦來回活動的過程中能夠消除害蟲和減少雜草,并可為稻田松土,使稻田更透氣,還增加了水中的溶氧量,其糞便可為稻田增肥,能夠起到節(jié)約勞動力和農資成本的作用[5],該模式通過養(yǎng)蝦優(yōu)化稻田環(huán)境,不僅不會影響中稻的生長,還能實現(xiàn)中稻增產、優(yōu)質及無公害。而小龍蝦褪殼又有遮陰的水稻保護,且水中餌料豐富,易實現(xiàn)其高產高效,同時還基本不施農藥,又保護了生態(tài)環(huán)境,因而“蝦稻共作”模式具有綜合效益比較高的優(yōu)勢。據(jù)了解,1斤“蝦稻”賣到18元/kg,是普通稻谷價格的3倍多,“蝦稻共作”平均效益是種田大戶稻麥兩季效益的5倍以上,其推廣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參考文獻:

    [1]陶忠虎,周 浠,周多勇,等.蝦稻共生生態(tài)高效模式及技術[J].中國水產,2013(7):68-70.

    [2]奚業(yè)文,周 洵.稻蝦連作共作稻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質循環(huán)和效益初步研究[J].中國水產,2016(3):78-82.

    [3]朱 偉,韓光明,王 艷,等.水稻—克氏原螯蝦共作模式的產量和效益分析[J].江蘇農業(yè)科學,2014,42(7):376-377.

    [4]董恒蓮,李恒國.低洼稻田生態(tài)養(yǎng)殖小龍蝦新技術[J].科學養(yǎng)魚,2008(5):34-35.

    [5]劉其來.小龍蝦稻田養(yǎng)殖增產關鍵技術探究[J].南方農業(yè),2017,11(23):35-36.

    猜你喜歡
    蝦稻蝦苗苗種
    2022年度全國十佳農民|趙常洪:蝦稻共作闖出新天地
    2022蝦苗采購指南全新出爐!近50家優(yōu)秀苗企等您來挑選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8
    雜交翹嘴魴苗種培育及成魚養(yǎng)殖關鍵技術
    當代水產(2021年11期)2022-01-15 05:39:22
    不降價,不促銷,業(yè)務員僅3人,他們一年卻能賣出蝦苗50多個億
    當代水產(2021年6期)2021-08-13 08:17:10
    2021蝦苗采購指南出爐了!近50家優(yōu)秀苗企等您來挑選
    當代水產(2021年3期)2021-07-20 07:20:32
    春季苗種放養(yǎng)與管理“五六七”
    蝦稻共作養(yǎng)殖注意事項
    當代水產(2019年10期)2019-12-18 05:29:32
    潛江市:優(yōu)質糧食工程助推蝦稻產業(yè)發(fā)展
    ◆湖北潛江將打造蝦稻千億特色產業(yè)
    從“土炮”起家到年銷60億一代苗,他如何念出獨特的“蝦苗經”?
    當代水產(2018年8期)2018-11-02 05:30:32
    水富县| 长武县| 普安县| 武义县| 故城县| 广灵县| 诸暨市| 武汉市| 大方县| 青川县| 石屏县| 新晃| 江达县| 呼图壁县| 潞城市| 萨嘎县| 荃湾区| 黔南| 麻栗坡县| 洛扎县| 合作市| 渭南市| 南昌市| 邳州市| 牙克石市| 云和县| 钟祥市| 桂阳县| 龙州县| 元阳县| 呼伦贝尔市| 河津市| 新余市| 石林| 广州市| 敦煌市| 来宾市| 开封市| 上栗县| 三穗县| 泗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