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邁平 馬 雪蔣 仁于俊杰
2016年4月23日,江蘇省泗洪縣國土資源局在實施本縣石集鄉(xiāng)柳山等村高標準基本農(nóng)田建設土地整治項目工程施工期間,在毛山村桂臺附近溧河轉(zhuǎn)彎處,大堤東側(cè)排澇大溝斷流后出露的溝底地下約3.5米深度,發(fā)現(xiàn)一具古象的骨架化石。5月12日,應江蘇省國土資源廳邀請,我們到現(xiàn)場考察,確定為淮河古菱齒象(Palaeoloxodonhuaihoensis)化石,埋藏層位是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塔蘭托階 (Tarantian)戚嘴組上部,棕黃、棕紅色含鈣質(zhì)結(jié)核和鐵錳結(jié)核粉砂質(zhì)亞粘土夾淺灰綠色粉砂層,這是溫暖氣候旱季、雨季交替下的沼澤濕地沉積(圖1)。
此前,這套地層中還先后發(fā)現(xiàn)過梅氏四不像鹿、斑鹿、虎、李氏野豬、鹿及牛亞科等動物的化石。還有豐富的暖溫帶-亞熱帶森林植被的孢子花粉化石組合,其被子植物有木棉、五加皮、楓香、構(gòu)、櫟、山毛櫸及槭等高大喬木,還有沼澤濕地的草本植物香蒲等;裸子植物有杉、柏及松等高大喬木。蕨類植物有膜蕨、桫欏及水龍骨等。我們采集了化石埋藏地層的樣品進行光釋光測試,結(jié)果顯示其沉積年齡介于5萬至5萬6千年之間,處于氣候溫暖濕潤的MIS3間冰期。
古菱齒象在更新世曾廣泛分布在世界許多地方,留下了不少化石,但大多是殘破的骨骼和牙齒化石,骨架化石稀少。這具骨架化石是國內(nèi)發(fā)現(xiàn)的保存最完整的古菱齒象化石之一,包括門齒、下頜骨、盆骨、脊椎骨、肩胛骨、肋骨、四肢長骨等化石,集中分布在約40平方米的范圍內(nèi)。其肱骨長度超過1米,股骨長超過1.3米,推算其活著時站立肩高可超過4米,體重可超過10噸(圖2)。長長的巨大門齒顯示它是一頭公象,臼齒磨痕說明其死亡年齡約50歲,按象平均壽命70年計,算是中老年了(圖3)。埋藏狀態(tài)呈頭東尾西,四肢或曲或伸,下頜上仰的艱難掙扎狀,顯然是非正常死亡(圖4)。
綜合分析上述化石層位呈現(xiàn)的種種跡象,我們可以斷定這頭古菱齒象是在進入沼澤濕地時,不幸陷入淤泥,掙扎中越陷越深,最終被埋葬。由于原地埋藏,未經(jīng)搬運,特別的是埋藏它的淤泥密封性很好,所以才能保存為較完整的骨架化石。
圖1,化石埋藏在5萬多年前的沼澤濕地沉積中。
圖2,粗壯碩大的股骨,一看就知道是個大塊頭。
圖3,帶下臼齒的下頜骨,盡管前端被此前施工的挖掘機鏟掉了一部分,但仍可從這兩個第3臼齒的磨痕看出這是一頭約50歲的中老年象。
圖4,化石骨架姿態(tài)很別扭,顯示這頭古菱齒象是非正常死亡。
那么,這頭古菱齒象干嗎要到沼澤濕地里來呢?這就要從象類的生理特點說起。
象有上下左右4塊臼齒,一生要換3次。隨著年齡的增長,新的臼齒會從后面長出來,向前推動磨損掉的舊臼齒直至脫落。進入中老年時,第3套臼齒(最后生出的一套臼齒)已磨損嚴重而難以咀嚼堅硬粗糙的植物,所以它們偏好吃細嫩多汁的植物。沼澤濕地是這種植物生長較多的地方,那里也因此成為中老年象經(jīng)常出沒的地方(圖 5)。
由此,我們眼前仿佛浮現(xiàn)出這頭古菱齒象遇難的經(jīng)過——
在今天江蘇北部的泗洪地區(qū),5萬多年前的某一天下午,連日的陰雨剛過,久違的太陽終于從逐漸消散的烏云中露出了燦爛的笑臉,天空碧藍如洗,高懸一彎美麗的彩虹,空氣格外清新。廣闊的平原和一座座丘陵山崗,生長著一片片高大茂密的木棉、五加皮、楓香、構(gòu)樹、櫟樹、山毛櫸、槭樹、杉樹、松樹及柏樹,大樹之間長滿膜蕨、桫欏及水龍骨等各種蕨類和灌木,在陽光下郁郁蔥蔥。四不像鹿、斑鹿、野牛和野豬等動物又開始活躍起來,老虎也在悄悄潛行,伺機捕獵。
一頭約50歲的雄性中老年古菱齒象像往常一樣,踱著方步悠然走向一大片水洼中散布著一叢叢草甸和灌木的沼澤濕地。它晃著4米多高的碩壯身軀,挺著一對長長的尖利獠牙,從容不迫地穿過樹林和草地,連兇猛的老虎見到它都不敢輕舉妄動。不過,近來它覺得自己的大槽牙越來越敏感,一吃起山林草原的粗糙植物就疼,真是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象命!看來,牙口好,吃嘛嘛香,身體倍棒的時代,對于它來說,已一去不復返了。所以,它現(xiàn)在只能經(jīng)常到這一帶的沼澤濕地進餐,因為那里長滿了鮮嫩可口汁液豐富的植物。
鮮嫩植物好是好,但不如粗糙植物淀粉含量高,不抗餓,要吃很多才頂用。本來素食動物平時都是要花費大量時間用于進食,因為植物消化慢,熱量低,要大量食用才能為動物提供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所以它現(xiàn)在每天都要在沼澤濕地中轉(zhuǎn)悠很長時間,才能吃抱肚子。
它愜意地飽餐著沼澤濕地水邊的各種鮮嫩植物,不知不覺地走過了一個又一個草甸。前面那一大片綠油油的植物是雨后剛長出來的,一定非常鮮嫩可口,它加快步子,噼里啪啦踩著泥水向那里一溜小跑而去。它雖然體重10多噸,但寬大的腳掌通常能保證它在松軟地面行走而不容易陷下去。不過今天它覺得這片地方走起來似乎比往常更陷腳,應該可以過去吧?因為這里它以前來過多次,走過去沒有問題。但它忽視了一個致命的問題,經(jīng)過這次長時間的雨季,不但這片沼澤濕地的水面擴大了好幾倍,而且以前可以通行的地面現(xiàn)在已滲入大量的雨水,在地表下形成了飽含水分,非常松軟,厚度遠超過古菱齒象身高的淤泥層,成為危機四伏的淤陷區(qū)。
這頭古菱齒象跑著跑著,眼看要到了,突然它的左前腳陷進了淤泥里。它本能地使勁拔了一下,沒拔出來,卻把右前腳也陷了進去。它起身向后坐,試圖把身體重心后移,用兩只后腿發(fā)力,拔出兩只前腳。卻非但沒有成功,更遭的是,兩只后腳也陷了進去。原來,它跑得太急,一下子闖進了淤陷區(qū)。起初它并不很在意,認為自己力氣大,幾百斤的大樹干,它用鼻子一卷就能輕松地提起來,還拔不出自己的腳?它奮力掙扎,揚起長長的鼻子怒吼,撲騰得泥漿四濺,驚得附近的鳥獸四散奔逃。但出乎它意料的是,它的力氣再大,對柔軟的淤泥卻束手無策。淤泥猶如武林太極高手,你進我退,你退我進,你再大的力氣也給化解得一干二凈。而且借力打力,你掙扎得越厲害,就陷得越快越深。漸漸地它的四條腿都陷進去了,再掙扎,淤泥又漫過了肚子、兩肋,蓋過了后背?,F(xiàn)在,只有沾滿泥漿的腦袋還露在外面……
圖5,中老年象因最后一套臼齒的磨損,已吃不動山林草原的粗糙植物,而越來越依賴沼澤濕地的細嫩植物。(pageresource.com)
時間在一點點流逝,太陽已偏西,萬紫千紅的晚霞映照著西邊的山林,預示著明天將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大晴天。它仰望著夕陽燦爛的天際,感嘆世界是這樣美好,難道我真的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陽了嗎?難道我剛才吃的就是最后的晚餐嗎?一種莫名的恐懼油然產(chǎn)生。但它還不甘心,還在掙扎,只是越來越力不從心,體力已消耗的所剩無幾,只能伸長鼻子,張大嘴巴艱難地喘著粗氣。淹沒到它脖子的淤泥,壓迫著胸腔,喘氣越來越困難。它已筋疲力盡了,但身體還在繼續(xù)下沉。于是,它停止了掙扎,但下沉卻仍沒有停止。漸漸地泥漿開始漫到它嘴邊,它竭力仰起下頜,閉上嘴巴,以防泥漿灌進喉嚨。
太陽最后的余暉已消失在西邊的山林,一輪明月已出現(xiàn)在還沒完全黑下來天空。盡管它的長長鼻子和獠牙依然高舉,但神志已越來越恍惚。彌留之際,它也許想起幼年依偎在媽媽身邊撒嬌;也許想起第一次和女友調(diào)情;也許想起成家后帶領全家漫步山野,追尋水草豐美的象間天堂;也許想起……也許它什么也沒想起。
當它高舉的鼻子也完全沒入淤泥,在泥水中冒出最后幾個氣泡后,一切歸于平靜。
皎潔的月光下,山林微風習習,樹影婆娑,漫天的星斗閃爍,世界依然是那么美好,仿佛此前什么事也沒發(fā)生過。
斗轉(zhuǎn)星移,歲月滄桑,5萬多年過去了。隨著挖掘機的轟鳴,已成為化石的它才再次重見天日。人們把它視為珍寶,小心翼翼地一件件從埋藏它的粘土、粉砂層中起出來,精心用麻布和石膏包裹固定,運到博物館進行架裝復原。在那里,它除了向人們展示當年的雄偉風采外,還將為科學家們提供它那個時代的古生物、古地理及古氣候等一系列詳細信息,為地球科學研究作出重要貢獻(圖6)。
圖6,更新世古菱齒象骨架復原。(dmn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