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軍輝,蔣偉春
新生兒窒息主要是由于新生兒出現(xiàn)缺血缺氧,造成機體通氣/血流比值異常以及酸堿平衡紊亂,最終造成窒息的現(xiàn)象,較易導致患兒出現(xiàn)多系統(tǒng)功能障礙以及臟器損傷的現(xiàn)象,是圍生兒死亡的主要病因[1]。以往對于新生兒窒息的診斷臨床主要依靠Apgar評分,雖然應用簡便,但較易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而存在一定的不準確性,臨床存在漏診、誤診的可能[2-3]。臍動脈血氣分析能直接反映體內血氧狀態(tài),近年來憑借較高的準確性,臍動脈血氣分析逐漸作為新生兒窒息的重要標準[4-5]。筆者對寧波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產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收治的110例活產新生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臍動脈血氣分析在新生兒窒息進行診斷中的臨床意義,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組活產新生兒 110例,其中男嬰65例,女嬰45例;出生體質量2 400 g~4 350 g歲,平均(3 285±637)g;經陰道分娩45例,經剖宮產分娩65例。出生時1min Apgar評分≤7分者判定為窒息組(55例),其中Apgar評分≤3分的重度窒息組20例,4~7分者輕度窒息組35例;Apgar評分≥8分的55例新生兒為對照組。
1.2臍動脈血氣分析方法 在新生兒成功娩出之后,要求醫(yī)護人員選擇止血鉗(消毒)在患兒第一聲啼哭之前,對臍帶(15cm)進行鉗夾,之后在止血鉗的外側,將患兒的臍帶進行剪斷[4]。采用肝素抗凝注射器抽取臍動脈血3 ml,將針頭立即封閉送檢,采用瑞士羅氏公司Cobasb123全自動血氣、電解質、生化分析儀進行血氣分析,主要包括患兒的血液pH值、氧分壓(PO2)、二氧化碳分壓(PCO2)、堿剩余(BE)值等指標。檢測過程控制在30 min內完成,避免臍動脈血活性受到破壞而影響檢測結果。
1.3診斷標準 新生兒窒息及缺氧缺血性腦?。℉IE)、高膽紅素血癥參照《兒科學》[6]中的相關診斷標準進行診斷。宮內窘迫的標準以《婦產科學》[7]相關標準為準。
1.4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多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多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檢驗;兩組比較采用 檢驗。等級資料相關分析采用Sperman檢驗。<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窒息組和對照組新生兒的胎齡、性別、出生體質量、分娩方式等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見表1。
2.2新生兒血氣分析 重度窒息組與輕度窒息組的pH值、PO2均顯著低于對照組(<0.05)。PCO2以重度窒息組最高,對照組最低;BE值均為負值,以重度窒息組最低,對照組最高,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見表2。
2.3新生兒Apgar評分與臍動脈血PH值的相關性 將臍動脈血氣分析結果按pH值分為3組:嚴重酸中毒組(pH<7.0)、中度酸中毒組(7.0≤pH≤7.2)、輕度酸中毒/對照組(pH>7.2)。以Apgar評分標準判斷的新生兒窒息的發(fā)生率隨臍動脈血pH值的降低而增加,而82%的對照組新生兒動脈血 pH>7.2,經Sperman相關分析檢驗表明,新生兒Apgar評分與血氣分析 pH值正相關(=0.631<0.05)。見表3。
美國產科學會指出,Apgar評分不能作為新生兒窒息的“金標準”[8],該量表反映的主要是抑制表現(xiàn)。許多因素可能影響Apgar評分,例如早產、新生兒先天畸形等。因此臨床單純依靠Apgar評分來診斷新生兒窒息有欠合理。我國最早于2008年對新生兒進行臍動脈血氣分析作為常規(guī)檢查,并與Apgar評分法協(xié)同診斷生兒窒息,旨在進一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研究表明,通過對新生兒進行血氣分析發(fā)現(xiàn),當胎兒表現(xiàn)出窒息缺氧的情況后,其機體內部的無氧酵解代謝會呈現(xiàn)出較大程度的增加,進而導致需氧能力代謝表現(xiàn)出抑制的現(xiàn)象,造成患者的酸性產物在一定程度大幅度增加[9]。在此過程中,需要利用機體內緩沖體系調節(jié)作用,針對胎兒體內酸堿平衡加以有效維持。此時對新生兒進行血氣分析則可以較為準確反映新生兒組織器官當前的功能以及對應的狀態(tài)[10]。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重度窒息組、輕度窒息組以及在pH值、PO2值、pH值以及BE值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隨著窒息程度的加重,臍動脈血氣分析也顯示機體呈嚴重缺氧狀態(tài)。此外,新生兒出現(xiàn)缺氧窒息時,為保證重要器官的血氧供應,機體血流動力學就會隨之發(fā)生改變,會造成器官進一步缺氧,進而損傷器官,此時機體pH值下降。本文則表現(xiàn)為以Apgar評分標準判斷的新生兒窒息的發(fā)生率隨臍動脈血pH值的降低而增加,新生兒Apgar評分與臍動脈血pH值正相關,充分顯示了臍動脈血氣分析診斷新生兒窒息的臨床價值[11-12]。但同時筆者也觀察到,臍動脈血氣分析結果與Apgar評分并非絕對一致,因此筆者認為臍動脈血氣分析還不能完全取代Apgar評分,應將兩者協(xié)同用于新生兒窒息的臨床診斷中并以臍動脈血氣分析結果為主。
表1 兩組新生兒一般資料比較
表2 重度、輕度窒息以及對照組新生兒臍動脈血氣分析
表3 臍動脈血pH值與Apgar評分之間的相關性 例
綜上所述,聯(lián)合臍動脈血氣分析,可降低Apgar評分誤診概率,提高新生兒窒息的臨床診斷準確率;這有利于及早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有效治療,以提高窒息新生兒的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自勵,何銳智,彭倩,等.新生兒窒息診斷標準改進的臨床研究[J].中華兒科雜志,2013,44(3):167-172.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涉及人的生物醫(y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試行)[S].(2007-03-26)[2014-00-00].
[3] 陸葉,時春艷,國巍,等.分娩時臍動脈血氣分析的臨床意義[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2,10(4):262-264.
[4] 沈芬芳.新生兒臍血血氣分析在新生兒窒息中的意義[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7,15(33):72-73.
[5] 吳娥玲,張玲玲,巨青暉,等.臍動脈血血氣pH值與Apgar評分在新生兒窒息診斷中的比較研究[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17,25(09):82-84.
[6] 沈曉明,王衛(wèi)平.兒科學 [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98,103.
[7] 樂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35.
[8] 茹克亞·阿不來,熱比婭·買買提.臍動脈血氣分析在新生兒窒息診斷中應用的臨床探討[J].北方藥學,2013(10):64-66,
[9] 吳傳敏.窒息新生兒血氣及生化指標變化的分析[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4:1025
[10]劉衛(wèi)東,張李霞,邵巧儀,等.動脈血乳酸水平在新生兒窒息中的臨床價值探討 [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8):2917-2918.
[11]Beharier O,Kahn J,Shusterman E,et al.S100B apotential biomarker for early detection of neonatal brain damage following asphyxia[J].The Journal of Maternalfetal&Neonatal Medicine,2012,25(9):1523-1528.
[12]Helmy MM,Ruusuvuori E,Watkins PV,et al.Acid extrusion via blood-brain barrier causes brain alkalosis and seizures after neonatal asphyxia[J].Brain:A journal of neurology,2012,135(11):3311-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