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際光
(廣州市公用事業(yè)規(guī)劃設計院 510000)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城市化規(guī)模越來越大,作為城市基礎設施中最關鍵的一部分,市政道路工程項目日益增多。縱橫交錯的道路網連接了城市的每一塊區(qū)域,更連接了每一位居住在城市中的居民。隨著人口規(guī)模和車輛的增多,交通的壓力也在日益增大,尤其是行人和車輛之間的沖突,合理的設計和實施市政道路成為關鍵。在復雜的交通地段架設過街天橋,或者鋪設過街通道,成為方便人們出行和提高交通效率的典范。但是,很多城市在設計和施工階段忽略了出行不方便的人群,市政道路中的無障礙設計存在諸多問題,為障礙人群的出行帶來了很多困難。尤其是老齡化問題突出的社會形勢下,國家大力提倡最老愛幼,關愛殘障人士,共建和諧社會。因此在市政道路中,如何提升城市道路的無障礙設計的應用勢在必行。
無障礙設計的核心是服務于障礙人群,一般情況下,存在交通障礙的人群有兩類:一類是存在生理傷殘缺陷的殘疾人,另外一類是無法自主活動的老年人、孕婦兒童以及臨時負重的正常人。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應當幫助障礙人群,為他們提供生活便利,市政道路的無障礙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它主要是通過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解決生活中障礙人群在出行時遇到的各種困難。
因為每個障礙者的個人情況不同,其在出行時遇到的問題也存在較大的差異,但如果在市政道路設計中一次性全都解決所有人的問題,很不現(xiàn)實。所以,設計人員在設計工作中要綜合考慮所有可能遇到的問題,找出相對最佳的技術和實施方案,同時遵守以下基本原則:
(1)可達性:障礙人群出行的目的在于到達目的地點,所以無障礙設計必須能夠通過合理的設計,確保障礙人群能夠到達目的地,這也是最基礎的設計要求。
(2)安全性:這是無障礙設計的核心目的,無障礙設施存在的意義就是保障障礙人群的安全。
(3)人性化:主要是指在進行無障礙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設計出能夠為大多數(shù)人群提供方便的道路設施。
進入到21世紀以來,科技不斷進步,城市發(fā)展迅猛,在市政道路方面,各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無障礙設施不斷的在城市中完善,例如盲道、人行天橋等等,但是這些無障礙設施仍然還存在不足,隨著無障礙人群的不斷擴大,諸多問題日益尖銳,具體問題如下:
(1)無障礙設施缺乏統(tǒng)一的管理制度:很多城市的此類設施還停留在表面工程上。例如:盲道的出現(xiàn)一度被認為將解決盲人出行的問題,但在實際施工階段,盲道上經常出現(xiàn)復雜的行進路線,給盲人選擇路線帶來極大的困難,甚至一些城市的盲道上出現(xiàn)了樹木、井蓋等公共障礙物,未達到方便出行的目的還給障礙人群帶來了安全隱患。
(2)交通信號燈的設置存在不足: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城市道路上,交通信號燈只能通過顏色來判斷是否能夠通行,如果是盲人在通過紅綠燈的時候,無法得知現(xiàn)在的交通狀態(tài),如果沒有其他人的幫助,不知道是否可以通過馬路,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增加可語音功能的紅綠燈,方便此類人群的無障礙出行很有必要。
(3)坡道設計存在缺陷:高低不一的坡道給障礙行人帶來諸多不變,現(xiàn)行城市道路中的坡道設計存在嚴重缺陷,無欄桿式的邊緣坡道很容易導致障礙行人摔倒、扭傷,坡度較高的坡道讓部分障礙人士望而卻步。
(4)公共交通缺乏無障礙設施:公共交通是方便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現(xiàn)在,很多城市的公共交通都缺少無障礙設施。例如:公交站沒有對應的無障礙通道,未能充分考慮使用輪椅的障礙人群乘車方便的問題。
現(xiàn)代城市中,過街天橋和過街地道隨處可見,它分離了行人和車輛,極大的提升了交通效率和行人的安全。為了更加方便障礙人群使用過街天橋和過街地道,無障礙設計建議如下:
(1)在天橋和地道中,設置輪椅專用坡道,坡道的寬度應高于2m,且坡度不宜大于1/12。與此同時,做好坡道的防滑工作,同時在坡道兩側設置護欄和扶手,保護障礙人群的通行安全。如果坡道的高度較高,應設置中間平臺,必要時可設置無障礙電梯。
(2)對于部分關鍵設施,臺階的表面應該防滑,設置防滑條;樓道兩側應該設置扶手方便障礙人群出行,具體尺寸要求見表1。
表1 過街天橋和過街地道部分尺寸要求
(3)過街天橋和過街地道應該設置盲道和盲文銘牌,方便視力障礙的人群通行。
針對視力障礙人群,盲道是幫助其出行的重要無障礙設施之一。盲道的寬度應為30cm,貫穿整條道路,在障礙物、公交站以及人行道等處應該設置提示盲道(詳見圖1)。
圖1 標準段人行道盲道設置(含公交站提示盲道)
與此同時,由于現(xiàn)行的盲道僅能起到提示盲人道路路線和警示的作用,不能幫助盲人識別周邊與其生活相關的場所,例如醫(yī)院、商店和廁所等。所以,要不斷完善盲道的細節(jié),加強盲人在盲道上的觸覺感知。通過增加不同圖案和變化的路轉,向盲人表達不同的方向、設施信息,為他們提供一個無色的精彩世界。
臺階是市政道路中常見的設施,它的高度和寬度變化不同,會給使用者帶來不同的感覺。大多數(shù)城市的臺階,在設計初期并沒有考慮障礙人群的出行,導致出現(xiàn)臺階過高,不方便障礙人群上行或下行的情況出現(xiàn)。因此,要對臺階的高度和寬度進行一定的優(yōu)化,為方便障礙人群的出行方便,臺階的設計高度要低于15cm,寬度的設計應大于20cm。
交通標志是引導交通的重要標識之一,但由于其種類繁多,應用范圍廣泛,再加上道路交通標志的培訓課程有限,導致大部分城市居民缺乏對交通標志的了解,甚至出現(xiàn)不認識或者不理解的情況。因此,如何將交通標志簡單化,具象化成為市政道路設計的另一項課題。尤其是針對視力障礙人群,可以通過語音提示、圖案變化等方式,幫助他們了解到現(xiàn)在的交通信息。此外,也可以利用醒目的顏色變化,提醒和幫助障礙人群更快的了解交通標志的含義。
基礎設施是道路通行的關鍵,完善無障礙基礎設施的監(jiān)視,能夠更好的保障障礙人群的出行和安全。①要確?;A設施的建設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具有實際工作意義,不能做表面工程。②在修建盲道時,應杜絕出現(xiàn)障礙物的出現(xiàn),尤其是電線桿、樹木、井蓋甚至是建筑物的出現(xiàn)。③要提升公民的素質教育,愛惜和保護無障礙設施,杜絕出現(xiàn)占用盲道,損壞輪椅坡道等行為的出現(xiàn)。
對于老人、坐輪椅的人來說,在沒有人的幫助下,出行存在諸多不變,尤其是在有坡道的道路上,很容易發(fā)生危險。常見的無障礙設施根據坡道功能的不同,坡道分為兩種:緣石坡道和行進坡道。
行進坡道相對于緣石坡道來說,坡度較低,只需要注意破面的防滑性即可,基本上可以保障障礙人群安全便利使用。而緣石坡道一般出現(xiàn)在人行道的兩側,主要為了方便車輛和行人路經的舒適度,常見過街的地方由:交叉路口,建筑物出口等的人行路口處。
緣石坡道的形狀受到周邊環(huán)境和高度差的影響,在設計其使用時,寬度應該不小于1.5m,坡度不小于1/30。如圖2所示。為了保障障礙人群的出行安全,還需要考慮坡道的防滑性。為了提高坡道表面的防滑性,保持坡道的平整和硬度,根據使用場地和環(huán)境的不同,一般采用混凝土與橡膠兩材料。
(1)橡膠坡道:常見應用于人行天橋、地下人行通道;
(2)混凝土坡道:交叉路口,建筑物出口等其他地方。
圖2 過街緣石坡道
車輛和人是市政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方便和安全是市政道路最關鍵的兩個因素。無障礙設計就是為了保障障礙人群的道路通行安全,然而,現(xiàn)行的很多無障礙設施還存在諸多缺陷,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還無法起到其應有的作用。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很多原本很難解決的障礙逐一被攻克,因此,現(xiàn)代市政道路設計中,要充分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多方位參考不同障礙人群的需求,設計出符合其特征的無障礙設計,解決他們出行困難的問題。
[1]黃敏.無障礙設計理念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應用探討[J].綠色環(huán)保建材,2016(1):93~94.
[2]周麗娜.試論無障礙設計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具體體現(xiàn)[J].江西建材,2016(24):137.
[3]賈 凱.無障礙設計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體現(xiàn)[J].門窗,2016,6(4):135~136.
[4]李江濤.以人為本的市政道路設計相關問題探討[J].科技視界,2014(1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