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桂堂
(中山市第二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 廣東省中山市 528400)
梅洛龐蒂的知覺現(xiàn)象學,讓建筑學認識到身體感官的感知在空間體驗中的重要性。梅洛·龐蒂哲學的一個首要目標是“重返事物本身”和“回到我們實際體驗的世界?!痹谒磥?,“我們所有的意義邏輯活動都建立在世界的體驗上”。[1]從設計上看“重返事物本身”就是要回到設計原點,設計的原點是什么?在建筑景觀現(xiàn)象學中,居于首要核心地位的應是人的體驗,人的身體在空間環(huán)境中的感受才是關注的焦點。而在當代城市景觀設計中,設計師卻過多的追求外在美化工程,大量使用片段式和碎片化的視覺元素進行拼貼,卻忽略了人的行為與精神需求,城市空間因缺乏應有的情感性與生動性而變得呆板和冷漠。在這種被過度視覺符號化的城市空間中,人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疏遠,人們對于場所的認同感與歸屬感也隨之消失,現(xiàn)代城市空間演變成了一種“失落的空間”。因此,從梅洛·龐蒂的身體現(xiàn)象學所蘊含的“身體”、“知覺”、“空間”、“體驗”等觀念著手,通過獨特的視角來研究體驗式景觀設計,便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2]
中山岐江公園是岐江河邊的一個以造船主題的全開放式休閑觀光的濱水公園。公園的舊址是令中山人驕傲的粵中造船廠,46年間船廠生產的船只,從船塢開出,經岐江河以及珠江水系開往各地,承擔著重要的人貨運輸。在中山市民心目中確是岐江邊一個歷史地標。隨著經濟的開放發(fā)展,為了適應城市更新。從1953~1999年,走過發(fā)展到消亡的可歌可泣的歷史,船廠見證了時代的發(fā)展和歷史的變遷,是彌足珍貴的城市記憶,對城市文明的延續(xù)和歷史的凝固有不可估量的作用。[3]
北京土人景觀公司承擔起船廠的改造工作,他們確立其適度改造,保留該地場所記憶的設計思想。在原場地內保留了大量有價值的東西,如船塢,廠棚,鐵路,機器等,同樣地場地上天人水體,岸邊的古榕樹,地帶性植物群落等生態(tài)環(huán)境也得以維持保留。這樣的做法使得地塊的歷史痕跡不會完全被抹除,城市記憶得以延續(xù),而適當?shù)脑O計使他們以新的姿態(tài)呈現(xiàn)在市民的眼前,適應新的功能需求。
場景的建立,僅僅是第一步,空有場景永遠談不上場所精神,建筑與景觀設計僅僅是物的建構和空間的安排,更重要的是讓人在其中使用,即產生人行為。諾伯格·舒爾茨通過《存在·空間·建筑》闡述場所的本質時認為,當空間單個存在,不與人的行為活動發(fā)生關系時,它就不能稱之為場所;只有當人參與其中,在一個具體的空間中感覺到自在的行為情緒,愿意逗留于此并產生聯(lián)想時,空間才成為場所。[4]場所精神不僅與實體空間有關,還是一種情境的營造,它與人的空間體驗感密切相關,是人的意識和行動在參與場所活動的過程中,所獲得的一種有意義的空間感。[5]
在梅洛·龐蒂經典代表作《知覺現(xiàn)象學》中[6],一再強調“體驗”這一概念,他認為世界起源于我們身體的體驗,體驗的綻出使得一切知覺都是關于某物的知覺。放到建筑景觀設計中,就是說建筑設計不僅僅建構和空間的安排,更重要是如何組織人的體驗,讓人在其中使用,產生行為。
設計師通過設置直線路網(wǎng),簡單直接地把不同的場景搭接起來,這種新的形式既非傳統(tǒng)中國園林的形式章法也不遵循西方形式美的原則,它表達了對大工業(yè)理解:一種工業(yè)式切割感、兩點之間最近原理。在直線路網(wǎng)上行走,你總能看到重點景物,滿懷希冀往前行走,兩邊是高大的樹籬,起到了阻隔視線作用,樹籬排布的變化,隨著游走的展開,空間和視線也隨之改變。
公園里,綠色是主色調,紅色總是特別顯眼,入口不遠處,在在舊船廠的辦公樓舊址上,搭建起一個紅色鐵皮盒子,含一灘清水,盒子外圍成片的荒野白茅。從紅色盒子出來,可以望到白色的柱陣,干練指向天際的線條讓人聯(lián)想到信念或者激情之類的詞。沿著直線路網(wǎng)向柱陣走去,遠遠可以望見被玻璃盒子蓋住的燈塔、骨骼水塔,和高大的龍門吊。但是礙于樹籬的阻隔,你可望而不可及。這種空間體驗有點想中國庭院,步隨景移。白色柱陣下是被保留下來的鐵軌。鐵軌沒被過多改造,鐵上帶著鐵銹,又被歲月磨得光滑,枕木很多已經腐朽,會散發(fā)出木的味道出來,鐵道上隨意地鋪這些碎石,邊上恣意長著野草。市民很喜歡這條鐵軌,喜歡沿著它散步,拍照。這種改造處理方式,既保留原有廠房記憶,也讓參觀者腳下有了不一樣的行走體驗。
圖1 公園場景照片
沿著鐵路走,你會發(fā)覺視野逐漸變得開闊,黃色的龍門吊會進入你的眼簾。這種巨型的構筑物,適合放在開闊的水面上,增加了他的獨立性和力量感。臨湖,種植了蘆葦,菱白,白茅等鄉(xiāng)土植物。正當靜靜欣賞湖景的時候,忽然此時應有船只經過。環(huán)顧四望,還真能發(fā)現(xiàn)有只船??吭诎哆?,船只是舊廠留下的供市民游覽參觀的,可以爬到船只的甲板上感受下。船只的保留更容易勾起公園舊船廠的身份記憶,使人聯(lián)想起當時發(fā)生在這里的故事。
往事如煙,歷史縹緲,偉大的粵中造船廠最終走向歷史的重點,在舊址上新建的中山岐江公園,不是簡單對舊事物就行保留保護,而是重新組織著船廠的歷史遺物,適應公園游覽體驗的同時,又張揚放大這場地的記憶和精神。這也就像斯蒂文·霍爾(Steven Holl)在《錨固》一書所說的,場所的啟發(fā)性并不是簡單的去響應所謂的“文脈”,而應該是一種經驗的聯(lián)系,一種形而上的聯(lián)系,一種詩意的聯(lián)系[7]。我們應該理解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觸摸傳統(tǒng)文化的肌理和質感,把基于特定人群共同的文化體驗,猶如喚醒童年時代的記憶一樣,找到景觀設計對感官的特殊觸發(fā)按鈕。
社會的發(fā)展,城市的更新,必然伴隨舊建筑的消亡,新建筑的拔地而起。經歷了城市大躍進的20年,我們回過頭去看看我們的城市,似乎各自歷史的痕跡被抹涂,中國城市千城一面。從梅洛·龐蒂知覺現(xiàn)象學出發(fā),以身體感知體驗出發(fā),強調人的身體主動感知來設計營造我們的城市空間。中山岐江公園體現(xiàn)出對場所精神的尊重,它打造的以身體感知體驗為出發(fā)點空間成功了。它的成功給國內城市更新,舊址改造,體驗式景觀設計提供了借鑒。
[1]杜小真,劉哲.理解梅洛·龐蒂:梅洛·龐蒂在當代[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2]湯新星,孫湘明.基于梅洛·龐蒂身體現(xiàn)象學的體驗式景觀設計研究[J].《求索》,2015(12).
[3]孟萌,姚海豐,崔鐵成.岐江公園的保留與出新[J].中國園藝文摘,2015(9).
[4]陳小勇.居住環(huán)境空間的情境化策略[D].中南大學,2012.
[5]陳育霞.諾伯格·舒爾茨的“場所和場所精神”的理論及其批判[J].長安大學學報,2003(12).
[6]梅洛·龐蒂,姜志輝,譯.知覺現(xiàn)象學[M].商務印書館,2001,2.
[7]斯蒂文·霍爾,著,符濟湘,譯.錨[M].天津大學出版社,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