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義,王 衛(wèi),魏 江,劉 英
(中國鋁業(yè)鄭州有色金屬研究院有限公司 綠色冶金與材料研究所,河南鄭州 450041)
鋁作為產量最大的有色金屬,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生產的重要原材料。傳統(tǒng)的Hall-Heroult熔鹽鋁電解工藝被發(fā)明以來,一直采用炭素材料作為陰極材料和陽極材料。在炭素陽極和炭素陰極間通入直流電時,含鋁絡合離子在陰極(或金屬鋁液)表面放電并析出金屬鋁;含氧絡離子在浸入電解質熔體中的炭素陽極表面放電,并與碳陽極結合生成CO2析出。發(fā)生陽極效應時還伴隨有CFn等強溫室效應氣體。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環(huán)境污染,使得以惰性陽極材料為核心的新型綠色鋁電解技術的發(fā)展顯得尤為緊迫。
目前,國際上近年來重點研究的惰性陽極材料體系集中在金屬合金、金屬陶瓷、氧化物陶瓷等三大類材料,其中,金屬合金由于具有強度高、導電性能好、抗熱震性強、不易脆裂、易于加工成形、易實現(xiàn)與金屬導桿間連接等優(yōu)點而成為研究熱點[1~5]。
金屬合金作為陽極材料在冰晶石熔鹽體系中要有較強的耐腐蝕性能,同時在合金陽極表面形
成一層致密均勻、相對較薄且具有自修復能力的保護膜。目前金屬合金惰性陽極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銅基合金[6,7],尤其是 Cu-Ni-Fe[8,9]和 Cu-Al[10]合金。銅基合金陽極利用氧化膜進行表面保護,陽極基體表面在電解過程中生成復合氧化膜層,一定厚度的膜層既能對基體起到保護作用,又能保證電流通過而不引起太大的陽極壓降;同時通過抑制氧化膜的溶解速度可以控制原鋁的雜質含量。Peng[11]等通過添加稀土La來提高鑄造46Cu-25Ni-19Fe-10Al合金陽極氧化膜在基體上的附著能力,有效降低了合金腐蝕速率,提高原鋁質量。但鑄造46Cu-25Ni-19Fe-10Al合金陽極組織不均勻,成分偏析嚴重,本文研究了熱處理對46Cu-25Ni-19Fe-10Al-La合金陽極微觀組織和電解性能的影響,合金經一定熱處理后組織更均勻,電解過程中形成的膜層更致密,有效保護合金基體,降低合金腐蝕速率,提高原鋁雜質含量。
試驗合金在100kg真空感應爐內進行熔煉,原料采用高純Cu板、Ni板、Fe棒和高純Al錠及Cu-La合金,裝料爐前所有原料經150℃烘烤1h,裝爐應下緊上松,裝爐后抽真空至低于1Pa,開始加熱,精煉溫度為 1550~1600℃,精煉時間10~15min,然后降低至澆鑄溫度1400℃左右進行澆鑄,采用金屬型模具,澆鑄成方形料錠,然后取料錠中心部位樣品,分別線切割成15mm×10 mm×10mm 和75mm×40mm×15mm 長方體試樣,小尺寸長方體試樣用于熱處理試驗,大尺寸長方體試樣用于電解性能測試。所有試樣均經過丙酮清洗,除去表面油漬后,分別在220#、550#、1200#水砂紙上打磨,保證樣品的平整性和光滑性。熱處理試驗在真空淬火爐內進行,真空度為10-1Pa,熱處理工藝參數(shù)如表1所示,熱處理結束后對樣品直接采用淬火處理。
表1 合金熱處理工藝參數(shù)
鑄態(tài)和熱處理態(tài)合金高溫氧化試驗在Setsys Evo同步熱分析儀內進行,氧化溫度為850℃,氧化氣氛為1atm氧氣氛,氧化時間為48h,程序自動記錄溫度、時間和樣品增重,繪制出樣品氧化增重隨時間變化曲線。電解試驗在3電極豎式電解槽內進行,采用WWL-LDX精密線性直流穩(wěn)壓穩(wěn)流電源提供直流電輸出,電解質為NaF-KF-AlF3-Al2O3混合體系,分子比為1.25~1.45,氧化鋁濃度為6.0%~8.0%,電解溫度為850℃,陽極電流密度為0.7A/cm2。
圖1a、b為合金鑄態(tài)組織金相照片,可以看到,合金鑄態(tài)組織呈粗大的枝晶狀,沿枝晶軸為先凝固的高熔點Ni-Fe相,并且在枝晶軸上分布有長條形NiAl相;晶界為后凝固的低熔點富Cu相,沿三角晶界處是低熔點的Cu-La相,說明合金鑄態(tài)組織不均勻,枝晶偏析嚴重。
圖1c-h為合金經950℃保溫不同時間-淬火處理后的金相組織照片,可以看到,合金經950℃熱處理后枝晶偏析消除,晶界變的干凈,隨著熱處理時間的延長,晶內NiAl相含量增加,分布更密集,沿晶界的細小NiAl相反而消失,晶界變的干凈寬大。同時,從圖中也可以發(fā)現(xiàn),合金經950℃熱處理后有過燒跡象,出現(xiàn)晶界寬化、三角晶界或開裂,說明950℃熱處理溫度過高,造成晶界低熔點相在高溫保溫過程中熔解形成液態(tài),保溫時間越長,液態(tài)晶界熔解越厲害,過燒現(xiàn)象越嚴重。
隨后,降低熱處理溫度,在900℃對合金進行了不同時間的熱處理,圖2為合金經900℃保溫不同時間水淬后的金相組織??梢钥吹?,900℃保溫不同時間水淬處理后的合金,與950℃處理相比枝晶偏析消除不明顯。與鑄態(tài)組織相比,合金組織中沿晶界的細小NiAl相逐漸消失,晶界變的干凈清晰,而晶內偏析的枝晶軸上卻有大量的NiAl相析出,并且隨著熱處理時間的延長,枝晶偏析逐漸消除。
鑄態(tài)和900℃-保溫24h-水淬處理后的合金在Setsys Evo同步熱分析儀上進行了高溫抗氧化性試驗,氧化溫度為850℃,保溫48h。圖3為合金鑄態(tài)和900℃-保溫24h-水淬處理后氧化增重試驗結果,可以看到,不論是鑄態(tài)組織還是熱處理后的合金,其氧化速率均遵循拋物線定律。在氧化初期,氧化反應速率由化學反應常數(shù)決定,直線的斜率即為化學反應速度常數(shù);隨著反應的進行,氧化膜逐漸生成,擴散受阻,化學反應變慢,使得氧化增重變慢,這一階段稱為過渡階段;氧化膜繼續(xù)增厚,呈現(xiàn)拋物線增長規(guī)律。合金在850℃高溫氧化48h后,單位面積氧化增重僅0.8mg/cm2,說明此合金本身抗高溫氧化性較好,適宜做電解用合金陽極。另外,合金經900℃-保溫24h-水淬處理后,其抗氧化性能有所提高,單位面積氧化增重僅為0.7mg/cm2,合金抗氧化性能的提高更有利于合金進行電解。
圖1 合金鑄態(tài)和950℃熱處理不同時間水淬后金相組織(a 、b)鑄態(tài) (c、d)1h (e 、f)4h (g、h)8h
圖2 合金900℃熱處理不同時間水淬后金相組織(a、b)4h(c、d)12h(e 、f)24h
圖3 合金鑄態(tài)和熱處理后的氧化增重曲線
對鑄態(tài)合金陽極和900℃-保溫24h-水淬處理后的陽極進行了20A電解試驗,電解時間24h,電解工藝參數(shù)如表2所示??梢钥吹?,鑄態(tài)和熱處理合金陽極電解平均電壓均在3.3V~3.5V之間,電流效率均在90%以上,電解后鋁液雜質含量低于1%,且900℃-保溫24h-水淬處理后的合金陽極電解后,鋁液雜質含量明顯低于鑄態(tài)合金陽極鋁液雜質。
表2 鑄態(tài)和熱處理合金陽極20A-24h電解結果
圖4 金相組織(a)900℃-保溫24h-水淬處理 (b)20A-24h電解試驗
圖5 20A-24h電解試驗后膜層SEM(a)鑄態(tài)?。╞)熱處理
表3 合金20A-24h電解試驗后膜層EDS分析 at%
圖4為900℃-保溫24h-水淬處理后合金陽極20A電解試驗后基體微觀組織照片,可以看到,合金在850℃經20A電解試驗24h后,合金基體和沿晶界處又重新析出細小的針狀NiAl相,說明合金經熱處理后組織的變化會影響合金在850℃氧化和電解過程中細小NiAl相的再析出,從而進一步影響合金氧化成膜,提高合金抗氧化性能。
圖5為鑄態(tài)和900℃-保溫24h-水淬處理后合金經20A-24h電解試驗膜層SEM組織,圖5a上面為與電解質接觸的合金表面,下面為合金基體(圖中未顯示),圖5b下面為與電解質接觸的合金外表面,膜層外側還附著有電解質層,上面為合金基體(圖中未顯示)。圖中各點能譜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圖6為900℃-保溫24h-水淬處理后合金經20A-24h電解試驗膜層XRD分析結果。
從圖5中可以看到,鑄態(tài)和熱處理態(tài)合金電解后膜層均由明顯的兩層構成,結合EDS和XRD分析結果可以判斷,外層為(Cu,Ni,Fe)Al2O4尖晶石氧化物膜層(圖5中區(qū)域A、C、D所示能譜),內層主要由發(fā)白和發(fā)灰的氧化物層混合分布構成,結合EDS和XRD分析結果表明,白色的為Cu的氧化物(圖5中區(qū)域B、E),灰色的為鋁酸鹽和鐵酸鹽(圖5b中區(qū)域F)混合尖晶石型氧化物。
對比鑄態(tài)和熱處理態(tài)合金電解膜層可以發(fā)現(xiàn),鑄態(tài)合金電解后膜層組織很厚,約700~800mm,膜層疏松多孔,氧化物孔隙內分布有黑色電解質相,并且膜層呈柱狀形垂直于合金基體,說明電解質沿柱狀的腐蝕通道進入膜層內部,進一步腐蝕合金基體。熱處理態(tài)合金電解后膜層厚約150~200mm,膜層較致密,結構分層明顯,外層為致密的鋁酸鹽膜層,內層為Cu氧化物與鐵酸鹽混合分布層,基本無電解質填充,說明致密的氧化物膜層可有效保護合金基體,提高陽極耐冰晶石熔鹽腐蝕性能,因此,其電解后原鋁雜質含量也明顯降低,說明熱處理可改變電解過程中的合金成膜機理,更有利于耐腐蝕性能好的鋁酸鹽或鐵酸鹽尖晶石氧化物,利于合金長時間電解。下一步可對此熱處理合金陽極進行200A電解試驗,驗證其長期有效性。
圖6 20A-24h電解試驗膜層XRD
鑄態(tài)Cu-Ni-Fe-Al-La合金偏析嚴重,熱處理可以改善合金微觀組織,消除枝晶偏析,純化晶界。合金經900℃-24h保溫-水淬處理后,晶界細小NiAl相消失,晶界變的寬大干凈。同時,合金經均勻化處理后850℃高溫抗氧化性能明顯提高,20A電解成膜致密均勻,鋁液雜質含量降低,有效的改善了合金陽極耐冰晶石熔鹽腐蝕性能。合金經均勻化處理后20A電解原鋁雜質含量低于0.8ωB%,是具有前景的惰性陽極材料之一,有必要對此合金陽極進行長時間電解試驗。
參考文獻:
[1]Donald R.Bradford.Inert anode metal life in low temperature reduction process final technical report[R].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DOE),2005.
[2]Barry J.Welch.Inert anodes-the status of the materials science,the opportunities they present and the challenges that need resolving before commercial implementation[J].Light metals(TMS),2009:971-978.
[3]Vittorio de Nora,Thinh Nguyen.Inert anode:Challenges from fundamental research to industrial application[J].Light metals(TMS),2009:417-421.
[4]Jianhong Yang,John Hryn,et al.New opportunities for aluminum electrolysis with metal anodes in a low temperature electrolyte system[J].Light Metals(TMS),2004:321-326.
[5] 何漢兵,李志友,周科朝.金屬惰性陽極的研究進展[J].材料導報,2007,21(12):69-72.
[6]Haugsrud D R,Kofstad P.On the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of Cu-rich Cu-Ni alloys[J].Oxidation of Metals,1998,50(3/4):189-213.
[7]Reidar Haugsud.On the influence of non-protective CuO on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of Cu-Ni based alloys[J].Oxidation of Metals,1999,53(5-6):427.
[8]Reidar Haugsrud,Truls Norby,Per Kofstad.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of Cu-30 wt.%Ni-15 wt.%Fe[J].Corrosion Science,2001(43):283-299.
[9]Badr Assouli,Martial Pedron,Sébastien Helle,et al.Mechanically alloyed Cu-Ni-Fe based materials as inert anode for aluminumproduction[C].Light metals (TMS),2009:1141-1144.
[10]MarkGlucina,MargaretHyland.Laboratory-scale performance of a binary Cu-Al alloy as an anode for aluminium electrowinning[J].Corrosion Science,2006(48):2457-2469.
[11]Peng W P,Liu Y,Guo J,et al.Effectof LA ontheelectrolysisperformanceof46Cu-25Ni-19Fe-10Almetalanode[C].Light Metals,2014:1301-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