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四胡音樂敘事(下)"/>
謝姊媛 (中國音樂學院 100101)
王成是呼和浩特民族演藝集團二人臺藝術研究劇院四胡首席。郝華曾是團里吹笛子(枚)的臺柱子,從團里退居二線后主要負責團里劇目編創(chuàng)工作。1在郝華家,他與王成為我親自講解示范了二人臺四胡的演奏代表性技巧。二人臺四胡左手代表性演奏技巧回滑音,康保稱為“啾駕”,呼市稱作“丟嗲(diú-dià)”?!肮賰骸痹谶@里并無與之對應的“擬聲詞”,而有較為學術的表述,即作拉弓起的特色裝飾音。在與兩位老師的交談中得知,劇院沒有演出時,他們經常午后在一起演奏牌子曲。
筆者:平常要好的朋友會在一起“耍四胡”2嗎?
王成:當然會。
筆者:一般都在哪里呀?
王成:一般約到某個人家里。
筆者:不怕擾民嗎?
王成:一般下午玩,不擾民。因為當地人從小聽慣了,就分外喜歡,并不覺吵。就是不很喜歡,也不會反感。
郝華補充:政府特意在每個小區(qū)修了惠民活動室,專門供喜好二人臺的人們演奏排練,以防擾民,很接地氣。
在當天采訪中,筆者了解到,王成下午隨劇團到呼市南部托克托縣的西云壽村演出,連演三天,特別邀請我去現場感受。如此寶貴的學習機會,筆者欣然前往。
【呼和浩特民族演藝集團二人臺藝術研究院下鄉(xiāng)演出記實】
時間:2017年3月17日14:30至17:00
地點:托克托縣西云壽村廣場
3月17日12:00筆者與父母一行三人,駕車跟隨呼和浩特民族演藝集團二人臺藝術研究院兩輛大巴車,從呼市市中心出發(fā),沿繞城高速一路向西,經過縣道005直奔呼市西南50公里的西云壽村,用時大約一個小時。
可能是午后抵達,村里非常安靜,又趕著天氣西邊日出東邊雨乍暖還寒,春耕還不到時候,所以都沒有人外出行走,氣氛并不像有大戲將要上演的狀態(tài)。繼續(xù)隨團向村內深入,演出地點據說是村委會所在地。一個轉彎,看到一位大娘手里拎著小板凳,不緊不慢朝東南方向溜達。車順著她的方向繼續(xù)深入村子50來米,又遇急轉彎,轉過彎去,人就越來越多。道路兩旁是擺攤賣蔬菜瓜果的,也有日用百貨、小吃攤位,還有租售電動游戲機的。這里儼然是村莊定期的集市。在集市的十字路口處豁然開朗,正南有一個寬闊的廣場,內設有整齊排列的基礎運動器材。村里的大喇叭高高的豎在廣場東西兩邊的電線桿上。信息來源最廣泛、最多元的“大槐樹下”既視感迅速印入腦海。廣場正南是名為“人民劇場”的露天大戲臺。呼和浩特民族演藝集團的流動舞臺車及演員大巴停在戲臺東側10余米的寬闊處。
趁著演職人員搬卸道具、用餐化妝的空當,王成囑咐我演出快開始時會奏牌子曲,讓我上臺坐在他旁邊,以便可以更加直觀給我現場示范講解。我從后臺小門穿過,進到舞臺里,寒風直面撲來??赡芪枧_坐落在廣場最南端,前面空曠,舞臺建造得又高又深,像翻斗一樣,刮來的東北風全部沖向舞臺,幕布不停地晃動,寒風從兩邊缺口處灌乎而入,不禁感嘆這里可比臺下冷得多。三天演出的節(jié)目單貼在進門右側墻壁上,下面整齊擺放著一些道具。再往里左手邊是用道具箱壘砌搭建的臨時墻,為演員們的休息區(qū),兼顧化妝室。雖然,人員嘈雜、東西繁多,但是僅僅有條。堆砌的道具箱正前方是一塊LED屏幕,上面有今天將演出的大型二人臺古裝戲《兄弟倆》的桌面背景。順著夾在幕布和LED中間的過道,來到舞臺西邊矩形拐角處,樂隊老師們就坐在這里,二人臺“三大件”四胡、揚琴、笛子(枚)順次坐在前排,打擊樂坐得最靠臺邊,以司鼓為指揮兼打四塊瓦。后排依次坐著三把二胡、一把三弦、一把大提琴與一把笙。
隨著臺下老鄉(xiāng)從四面八方越聚越多,司鼓示意大家開始演奏牌子曲。第一首牌子曲演過后,稍作休息又奏一曲。因為今天表演的是大型二人臺古裝戲《兄弟倆》,故而開場的牌子曲也是圍繞《兄弟倆》的音樂演奏。據筆者觀察王成所用曲譜,并沒有特別將此首牌子曲單獨命名,而是在這部戲一個音樂主題的基礎上采用牌子曲的風格特點創(chuàng)編而成。從現場聽覺感受到,“三大件”與打擊樂的樂音最賦特色,音量也較其他樂器更為嘹亮且具穿透力。樂隊后排所坐樂器只是以陪襯或低音聲部出現,雖然有三把二胡在樂隊中但幾乎很難聽見它的存在。仔細觀察,四胡與笛子(枚)依然打破按部就班原則,并不依譜面進行演奏,加花甚多,但仍可聽出旋律走向??梢源_信的是,四胡的加花因人制宜,既有規(guī)定的套路,又以個人風格的差異而轉移。
演出兩點四十開始,大概持續(xù)了一個半小時。結束了下午的演出,演員有兩個多小時休息時間,稍作調整,晚上八點第二場大戲接續(xù)上演。這樣的演出將要持續(xù)三天,且每天的節(jié)目盡都不同。
二人臺中的四胡作為“三大件”之一,在樂隊中呈現出怎樣的狀態(tài),經過楊校長的講解與示范,已然得到明確的答案。下文將從 “自然配器”、誰奏主旋律、及程式化三方面進行詳實論述,如此排序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梳理,以便清晰解讀。
1.“自然配器”
“自然配器”是指傳統(tǒng)二人臺樂隊經過長期配合所形成的默契協(xié)作模式,并發(fā)揮其獨特的伴(演)奏手法,產生各自的織體特點,這是一種民間的單線性、即興式的編配方法。3在二人臺中,完整的牌子曲旋律是由笛子(枚)、四胡、揚琴共同完成。笛子(枚)和四胡圍繞樂曲骨干音隨意發(fā)揮各自的演奏技巧,相互讓路,繁簡對比,互相烘托。揚琴則圍繞骨干音以四、五、八度和音襯托。固有“枚保字,四胡拖腔,揚琴兜底”的說法,“三者不受旋律的約束,密切配合,各顯其長,可謂民間‘自然’配器法”4。楊存旺所提出“自然配器”即為,“自然”個人演奏風格的差異;配器指相同樂曲、或樂段分別由三個人演奏,相互間的處理各自不同,達成一種“你來我往”的競奏表演狀態(tài)及音響效果。例如:
譜例2 民間“自然”配器法
四胡在上述三種關于結尾的處理上,都是正確且完善的。故而“自然配器”演奏較之嚴格按照樂譜進行演奏的模式非常不同。在前文中筆者提到“四胡的加花因人制宜,既有規(guī)定的套路,又以個人風格的差異而轉移”,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認證。評定“自然配器”水平的標準,在于“三大件”相互配合的和諧程度,這就需要高超的業(yè)務水平,以確保演奏技藝的純熟與精湛。另一方面,則需要音樂的感知能力,這會受到先天樂感強弱因素的限制,同時也受制于曲目積累與經驗豐富等后天成分的影響。所以,在二人臺小樂隊中,“三大件”的配合就顯得極為重要。
楊存旺解釋道:“如果這三件樂器都奏主旋律就沒有主次了,用俗話說‘就沒聽頭了’?,F在的大樂隊是一定要配器的,不配器都奏一樣的肯定沒聽頭。傳統(tǒng)樂隊也是這個道理。實際上,二人臺哪個是主旋律呢?就是你們的二胡、琵琶、三弦呀,你們是主旋律。這些樂器把握住主旋律,使得‘三大件’發(fā)揮他們各自的特點。如此組合各司其職,這樣的牌子曲才是完整的。在傳統(tǒng)小樂隊中,只有三大件能體現二人臺的特點。琵琶、阮等等這些,他們奏甚呀,他們奏的就是主旋律,他們不能自由發(fā)揮進行變奏,要為三大件讓路,這才是準確的、融洽的?!?/p>
正是因為這一點,傳統(tǒng)樂隊在隊形排列上也有講究。其一,樂隊以器樂形式呈現時,樂隊分為前后兩排,前排坐“三大件”,笛子(枚)與四胡坐在揚琴兩側,要保證四胡的琴筒朝向觀眾,其余多件樂器半月形圍坐在 “三大件”后方,打擊樂站在樂隊斜前方兩角處,以呼應樂隊的節(jié)奏變化。其二,樂隊以伴奏形式出現,“三大件”同樣位于樂隊的最前面,以觀眾的視角多排列在舞臺的右側,同樣是為了使四胡的音窗朝向觀眾。
楊存旺回答說:“坐位安排,三大件是頭起,其他都坐在后邊。我們傳統(tǒng)樂隊使用的小總譜5就是這個感覺。聽上去是陪襯的樂器是主旋,三大件發(fā)揮二人臺的特色。這是二人臺的演奏法。如果說這個人四胡拉得好,就是拉四胡的人家自身的感覺好、樂理好,與枚、揚琴配出來是和諧的。”
2.樂隊程式不能變
傳統(tǒng)二人臺樂隊程式的側重主要有三點:其一,掌握好速度變化,即要為速度轉換節(jié)點留出提前量,以及在日常訓練中培養(yǎng)相互之間的默契感。其二,在演奏中,注意避讓聲樂進入,隱蔽特色樂器之鋒芒,器樂獨立段落可即興互動,這是“三大件”的演奏者對音樂默契表達的共同訴求。其三,二人臺音樂常用四大調式,脫離這四個調,笛子(枚)將無法演奏。6
在牌子曲演奏進行中,“三大件”加花變奏因人制宜,既有規(guī)定的套路,又以個人風格的差異而轉移,展現著文化當事人此時此地的音樂表述。四胡之于傳統(tǒng)二人臺樂隊中的表達從來不是獨立的,它以對話為核心,隨著樂手之間的相互詮釋彼此傾聽、彼此交流、彼此釋放。
注釋:
1.康保二人臺新編大戲《泥土情》的音樂就是由郝華老師創(chuàng)作而成。
2.內蒙人稱“玩”為耍。
3.武兆鵬:《二人臺音樂概論》(二人臺研究叢書)[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版,第149頁。
4.楊紅:《當代社會變遷中的二人臺研究:河曲民間戲班與地域文化之互動關系》[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年7月版,第139~140頁。
5.楊校長所指小總譜,是他即將出版的《中國二人臺牌子曲匯集》譜面呈現形式,用以突出“三大件”在樂隊中的有效表達,從上至下排列主旋律:枚、揚琴、四胡。
6.枚,北方笛子的一種,是二人臺特色伴奏樂器。笛身開平均孔以區(qū)別于北方梆笛。故而,一枚可以演奏F、降E、降B、C,其他調不能演奏。
參考文獻:
[1]武兆鵬.二人臺音樂概論(二人臺研究叢書[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
[2]楊紅.當代社會變遷中的二人臺研究:河曲民間戲班與地域文化之互動關系[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