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明
數(shù)學(xué)家華羅庚從小就善于思考,即便對名人也不盲目崇拜。上初中期間,他的國文老師非常崇拜文學(xué)大師胡適先生,在一次上課時,將自己收藏的胡適的書籍分給學(xué)生,要求每個人看完后寫一篇讀后感。華羅庚得到了胡適的《嘗試集》,內(nèi)容是胡適以白話寫詩作為試驗以證明自己的理論主張,為此還特意在扉頁上寫了一首《序詩》:“嘗試成功自古無,放翁這話未必是。我今為下一轉(zhuǎn)語,自古成功在嘗試?!?/p>
華羅庚只看了“序詩”,就掩卷不再往后看了,當(dāng)即寫下了自己的“讀后心得”:這首詩概念混亂,第一句中的“嘗試”與第四句中的“嘗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第一句中的“嘗試”是指初次嘗試,當(dāng)然一試就成功是比較罕見的;第四句中的“嘗試”則是指經(jīng)過多次嘗試或失敗之后的一次成功嘗試,所以它們具有不同的含義。單獨來看兩個“嘗試”都是有道理的,但胡適卻將二者放在一起,則是拿自己的概念隨意否定別人的概念,真是豈有此理!他說:“胡適序詩邏輯混亂,不堪卒讀。”
這樣的“讀后心得”,讓國文老師很沒面子,并不悅地指責(zé)華羅庚:“你怎能對一位文學(xué)大師如此不恭呢?”
華羅庚辯解說:“倘若只許讓人說胡適先生的好話,那你就沒有必要讓我再去看他的書了。那首詩明明有邏輯錯誤,為什么就不能指出來呢?你愿意崇拜胡適先生那是你的事,但我卻不能盲目地遵從?!眹睦蠋熞仓缓貌涣肆酥?。
20年后,國文老師對已經(jīng)成名的華羅庚說:“當(dāng)時我就看出了你的文章不落窠臼,只是礙于老師的面子沒有說出來罷了?!?/p>
華羅庚微笑道:“過去的事情,還是不要再提了,但盲目崇拜確實會害人,甚至?xí)`國誤民,我們都不能掉以輕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