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嘉
(云南師范大學 附屬七彩云南小學,云南 昆明 650500)
審美能力,也稱為藝術鑒賞力,是人在藝術創(chuàng)造與欣賞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對客體美的認識、評價和再創(chuàng)造。審美能力是后天培養(yǎng)的,與人們的生活經驗具有密切的聯系,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強化對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有效促進其個性發(fā)展和人格完善,為學生今后的長遠發(fā)展奠定基礎。
小學階段的兒童已經開始具備了審美的欣賞能力,并具備了一定程度的審美表現能力甚至是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①。受年齡、成熟、認知等因素的影響,不同年級的兒童,其審美能力也是有所區(qū)別的,低年級的兒童更注重藝術作品的寫實性,很難接受抽象性,普遍認為攝影優(yōu)于繪畫,但由于其繪畫技能尚未真正成熟,其藝術作品往往與其所描述的事物存在較大偏差。高年級的兒童由于對社會歷史文化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不再固守原有的規(guī)則并開始注意形式技巧以及形式本身的表現色彩,其藝術作品已經能考慮到線條、色彩配合、背景設置、明暗對比和透視等因素??傮w上來說,兒童的審美能力仍然是有限度的,他們還不能較好地欣賞藝術家所創(chuàng)作的較高深的藝術美。對小學階段的兒童的審美培養(yǎng),可以通過欣賞→創(chuàng)作→欣賞作品的循環(huán)形式展開,以強化學生對美的概念的理解。
1.依據年級特征安排美術課程。小學階段是兒童審美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小學美術教師要更根據不同年級的審美能力需求,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合理選擇適宜的審美教材,以“高品質的審美取向”和“創(chuàng)作取向”為出發(fā)點的,合理規(guī)劃課程設計,幫助學生更好的感知、欣賞和表現美。對于低年級學生的美術教學,應采用直觀的“游戲性欣賞”方式,提高教學的趣味性,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yǎng)其感性、自我、自信的主觀情緒,對于高年級學生的美術教學可以開展多元層次的“欣賞與鑒賞”,通過現象產生聯想的多感的直觀比較法,促進學生對美的觀察與感受,并通過比較、分辨與討論,不斷擴展審美的世界觀。與此同時,教師也要不斷提升個人的審美教學素養(yǎng),結合審美領域最新教學訊息豐富自身的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用,促進審美學習轉化成審美的人生態(tài)度,發(fā)揮藝術教育的整體功能,為學生形成審美的人生觀奠定基礎②。
2.樹立正確的美術教學理念。小學美術教師要積極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優(yōu)化對課程意識及教學行為的重新理解和結構,在批判和反省的層次上,思索藝術教育的本質內涵,去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性作用,主動探索藝術世界。首先,教師要強化對美術課程教學標準目標的理解,根據知識、能力和情感的三維目標,設置教學目標,例如,在講授“植物”主題的繪畫課程中,其知識目標可以設置為觀察了解植物的種類,并學習用線造型的方法表現植物;能力目標為掌握線描植物的繪畫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線造型化力;情感目標為了解植物生長與人類活動的密切關系,培養(yǎng)學生感悟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其次,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重視學生潛能發(fā)揮,強化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營造民主、平等、開放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審美意識的發(fā)展。最后,小學美術教師要強化與其他學科教師的教學協作,加強各學科經驗、學習體驗、課程設計中審美要素的有效聯結,強化審美知識和技能的實際應用能力。
3.完善美術課堂教學建構。完善美術課堂教學建構重要表現在主題的優(yōu)化、過程的開放以及評價多元。首先,在主體的優(yōu)化上,美術教師基于教材和課程標準對美術主題的進行合理處理,將兒童美感陶冶的內容融入生活起居之中,提高教學主題的切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審美需求,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和網絡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美的情境,增強美術教學的實用性。其次,在教學過程的開放上,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性格特征的基礎上,注重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創(chuàng)作,鼓勵走出教室,回歸自然生活環(huán)境的真實學習,促進學生的小組協作和討論交流。例如,在講解“冷暖色”課程時,為了讓學生們真正理解顏色的冷暖差異,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帶領學生到學校的花園中,給予學生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尋找讓自己感到溫暖或陰涼的東西,并仔細觀察、體驗和記錄,一般來說,讓學生們感受到“溫暖”的事物為:太陽、向日葵、金魚等,而“陰涼”為:石頭,樹蔭,水流等。最后,在評價的多元上,教師要積極自評、互評和教師點評活動,強調測評的真實性和情境性,鼓勵教學評價中的合作行為,強調過程性評價的重要性,關注學生美術作品中的可取之處,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情感態(tài)度、審美價值觀的形成,將美術教學評價與改進美術課堂教學、提高審美能力緊密結合起來。
綜上所述,加強美術審美鑒賞教學,需要教師轉變自身的角色定位,應充分應用多媒體技術手段,提高教學內容形象性與趣味性,并因地制宜的帶領學生走進自然,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美”的感受和認知,進而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和素養(yǎng)。
注釋:
①王麗.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美術教育研究,2018(10):148.
②朱也白.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J].學周刊,2018(02):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