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約有1億人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這其中只有10%的人需要用藥治療。
“防患于未然”這句話沒錯,但對于無癥狀的乙肝病毒攜帶者想提前進行抗病毒治療以防不測,這種方法不可取,原因有以下4個方面:
1. 乙肝抗病毒治療目的很單一。目前乙肝的治療目標還維持在抑制病毒復制上,醫(yī)學家們所做的只能是讓肝臟維持在正常狀態(tài),最好是長期甚至一輩子保持沒有肝炎發(fā)作的狀態(tài)。
肝臟在經過多次損傷—壞死—修復后,會造成過度纖維化,進而破壞肝臟的正常結構,日積月累后表現出萎縮、變硬等癥狀,人們談之色變的肝硬化就不期而至了。如果此時沒有及時遏制肝硬化,肝癌就是遲早的事情。這就是病毒性肝炎的旅程,在這個世界性的難題面前,醫(yī)學家們的治療目標就是延緩肝硬化、肝癌的發(fā)生。換句話說,乙肝抗病毒治療的目的很單一,就是通過清除乙肝病毒,進而消除肝臟的炎癥。如果肝臟本身表現正常,沒有炎癥現象的發(fā)生,那么就沒有必要進行抗病毒治療。
2. 別輕易招惹乙肝病毒。肝炎沒有發(fā)作時,也就是沒有出現炎癥時,不要輕易激怒它。這是因為此時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還沒有啟動應急裝備,還不想跟病毒“撕破臉”。如果你提前就附之以猛藥,是無法有效地清除病毒、抑制病毒復制的。
3. 它在沉睡,我們相安無事。如果乙肝病毒原本安安分分地待著,跟免疫系統(tǒng)保持著“和諧狀態(tài)”,這時你卻用抗病毒藥物刺激這位沉睡的怪獸,反而可能挑起“戰(zhàn)爭”,引起意想不到的情況發(fā)生。
4. 目前還沒有特效藥。就目前來說,治療乙肝的藥物屈指可數,主要有核苷類和干擾素。長期治療后,非但不能把乙肝病毒殺死,反而還助長了它們的耐藥性,甚至還會出現變異。但等真正的炎癥發(fā)作,你再施之以藥物,病毒已經習慣了藥物的攻擊,可能出現無藥可醫(yī)的情況。
乙肝病毒感染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主要根據血清HBV-DNA水平、血清轉氨酶水平和肝臟疾病嚴重程度來決定。同時還需要結合患者年齡、家族史和伴隨疾病等因素來綜合評估疾病進展風險后,才能決定是否啟動抗病毒治療。具體說來有以下3種情況。
1. 經臨床檢測,有明確肝炎發(fā)作的患者。推薦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需同時滿足以下條件:乙肝e抗原陽性患者,HBV-DNA≥20000IU/ml;乙肝e抗原陰性病人,HBV-DNA≥2000IU/ml;轉氨酶水平一般要求持續(xù)升高≥2倍正常上限。
2. 經病理檢查,有明顯炎癥或纖維化的患者。對持續(xù)HBV-DNA陽性,但達不到上述治療標準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如肝穿病理檢查或肝臟彈性測定發(fā)現,存在明顯的肝臟炎癥(2級以上)或纖維化(2級以上)時,因疾病進展風險較大,可考慮給予抗病毒治療。但以下兩種情況需重視:對于轉氨酶持續(xù)處于1~2倍正常上限,特別是年齡大于30歲的病人,建議行肝穿病理檢查或肝臟彈性測定;轉氨酶持續(xù)正常,年齡>30歲,伴有肝硬化或HCC家族史,建議行肝穿病理檢查或肝臟彈性測定。
3. 有肝硬化證據的患者。如果存在肝硬化的客觀依據,只要HBV-DNA陽性,無論轉氨酶和乙型肝炎e抗原情況,均建議積極抗病毒治療。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在開始治療前應排除合并其他肝病的可能,比如甲肝、戊肝等其他病毒性肝炎,或藥物、酒精和免疫等其他因素所致的轉氨酶升高。
毋庸諱言,人類目前還不是肝炎病毒的對手,還沒有辦法徹底打敗乙肝病毒。因此,為了避免在真正需要藥物治療時反而無藥可用,對待乙肝不要防患于未然,那樣非但于事無補,還有可能加速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