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靜
群文閱讀教學是由老師根據一個議題,將一組文章進行整合,組織學生圍繞議題自主閱讀,通過小組合作等主要學習方式,進行歸納概括和知識建構的學習方式。相較常規(guī)語文課堂,學生在群文閱讀課堂中學習整組文章,讀得更多更深,不僅有效提高閱讀數(shù)量和質量,更有助于在閱讀過程中提高語文綜合概括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
毋庸置疑,有效整合文本是群文閱讀開展的前提,更是學生在群文閱讀課上有所收獲的保證。本文依托對群文閱讀教學的研究和實踐,淺談在群文閱讀視域下文本資源有效整合的相關策略。
一、找準議題,網羅文本
在海量閱讀材料中整合文本資源,應先明確群文閱讀教學議題,這樣文本資源整合才行之有效。整合文本資源的初級階段,可從以下幾方面確定議題,網羅文本。
1.同事物。
通過對比閱讀寫同事物的文章,學生更容易從對同一事物的具體描寫中,體會寫法,感受作者表達的不同情感態(tài)度。如《父親的菜園》《祖父的園子》都是寫“園子”;《白鵝》《白公鵝》都是寫“鵝”等。
2.同作者。
不同作家的語言風格和行文風格大有不同?!敦垺贰赌鸽u》都是老舍的作品,整合閱讀,學生能明顯感受到先生平實質樸的語言中飽含京味兒、作品多取材于身邊事物的特點。
3.同文體。
學習整組同文體文本,能更好地指導學生體會文體特點,感受同一種表現(xiàn)形式的好處。如童話都有想象豐富、情節(jié)曲折等特點;送別詩都有情景交融,表達詩人對朋友依依惜別之情的特點。
4.同本書。
從《蟋蟀的住宅》出發(fā),可拓展到《昆蟲記》等;從《刷子李》出發(fā),可找來《俗世奇人》中的《泥人張》《張大力》等文章整合。向同本書的文章遷移式整合,學生能從出處中讀懂一篇文章,從整體上感受一本書。
二、聚焦細節(jié),篩選文本
文本初選后要進行繼續(xù)篩選。群文閱讀主要通過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小組合作交流,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其核心在學生。本階段篩選,可把更多關注點放到文章具體細節(jié)上,提高文本整合有效性。
1.通過具體描寫篩選。
具體描寫主要指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神態(tài)描寫和肖像描寫等。
以動作描寫為例?!栋座Z》中這樣描寫:“它(白鵝)常傲然地站著,看見人走來也毫不相讓;有時非但不讓,竟伸過頸子來咬你一口?!薄栋坠Z》中這樣描寫:“它總是高傲地、一動不動地挺著長長的脖子,好像頭頂頂著一罐水?!眱商幟鑼懚纪ㄟ^具體動作,寫了鵝的高傲;兩篇文章分別來自中國、俄國作家,同中有異,語言風格、敘述語氣都有不同。將這兩篇文章進行文本整合組織群文閱讀,就是十分有意義的。
基于這樣的整合,學生可從具有共同描寫特點的一組文本中,感受具體描寫的作用和好處,異中品同,同中找異,學習寫法。
2.通過文章物象篩選。
物象原指具體事物的形象或景象,多出現(xiàn)在古典詩詞中,現(xiàn)代作品中往往也會出現(xiàn)具有特殊意義的具體事物。
物象在童話故事中很常見。《賣火柴的小女孩》中的火柴,《阿拉丁神燈》中的燈,甚至《匹諾曹》的鼻子,都是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神奇物象。古代詩詞中的物象更多了,如送別詩詞中的“柳”,都是詩人離別情愁的象征。
放小著眼點,找準關注點對選文進一步篩選,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關注這些具有特殊意義的具體事物,展開小組討論,概括總結,提高學生語文分析綜合能力。
三、研讀深挖,確定文本
篩選好待整合的文本,老師應更加認真、深入地研讀與挖掘,以備定本。
群文閱讀研討課中,某老師執(zhí)教《作家筆下的動物》,通過文本整合,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動物的母愛。該老師從初選網羅,到關注細節(jié),再到研讀深挖,最終在眾多文本中確定三篇進行整合。授課老師緊抓三處描寫動物母親叫聲的句子,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細細品味,課堂上學生的情真意切令人動容,這樣的文本整合十分有效。
群文閱讀不是簡單的數(shù)量徒增,有效整合閱讀文本尤為重要。群文閱讀的文本整合,是由寬泛選文到具體定稿的過程,是對老師文學功底及語文教學敏感度的考量,更是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進行的準備。先行有效整合文本資源,群文閱讀教學才能真正做到不流于形式。
作者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