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小莉,梁曉菊
1.靖遠煤業(y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職工醫(yī)院兒科,甘肅白銀 730913;2.莊浪縣人民醫(yī)院兒科,甘肅平涼 744600
手足口病為急性傳染疾病類型之一,該病是因多種腸道病毒所致,常見于年齡≤5歲的兒童,發(fā)病后可累及患兒手、足以及口腔與臀部等部位產生皰疹,臨床上多數患兒可于7 d內自愈,但亦有繼發(fā)心肌炎、肺水腫或者無菌性腦膜腦炎等方面不良情況,也見極少數重癥患兒病情快速發(fā)展而致死的報道,同時亦見手足口病愈后脫甲的研究結果,并指出手足口病的遠期并發(fā)癥之一便是脫甲癥。故該次研究旨在對手足口病致脫甲癥患兒臨床情況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研究中納入43例對象為該院收治的手足口病致脫甲癥患兒,其中男患兒24例、女患兒19例;年齡為1~4 歲,均值為(2.16±0.34)歲。 納入標準:納入手指/腳趾中1個/以上甲板存在1橫向斷裂、近端甲板脫失而遠端甲板連接在甲床上的患兒;納入發(fā)病3 d內出現口咽不、掌趾及/臀部出現斑疹與水皰的患兒;納入患兒家屬對該次研究相關內容均知曉,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兒。排除標準:排除合并心、肝、腎等重大臟器疾病的患兒;排除合并創(chuàng)傷性疾病/系統(tǒng)性疾病的患兒。
調查43例患兒的基本情況,詳細詢問患兒家長/監(jiān)護人關于患兒的具體情況,弄清患兒手足口病、脫甲癥發(fā)生的相關情況,記錄患兒的個人信息及其手足口病史、甲脫落情況,將所獲各方面數據詳細整理后作全面分析。
43例患兒脫甲時未見局部疼痛、瘙癢或紅腫與全身不適的情況?;純翰∽兂跗诳梢娂赘咨鸭y、之后便出現與甲床斷裂的情況,隨后便出現甲板從里往外脫落、逐漸長出新甲,脫落后甲床未發(fā)生結構異常變化、滲出的不良情況,長出的甲板未見增生狀況,可見其表面光滑并無肥厚狀,未見對患兒造成其他后遺癥。
43例患兒中病后至甲部病變時間最短25 d、最長50 d,均值為(33.74±4.01)d;時間為 25~29 d 患兒17例、30~34 d患兒 9例、35~39 d患兒 9例、40~44 d患兒3例、45~49 d患兒3例、50 d患兒2例。
脫甲癥為指甲板由甲板開始與甲床分離至全部脫落,在指甲板脫落后其甲基質組織并不會出現異常情況,可再長出新的指甲?,F代醫(yī)學認為脫甲存在先天性、后天因素所致的不同情況,通常后天因素主要是甲傷、感染或者甲營養(yǎng)不良等方面問題,比如常見因素為放射性皮炎、重病剝脫性皮炎或者大皰性藥疹等方面情況。目前,醫(yī)學界對脫甲癥與手足口病有無關聯(lián)并未明確界定,但有些許研究結果顯示:脫甲癥是手足口病患者愈后的遠期并發(fā)癥,亦見托幼機構報道了關于手足口病患兒出現聚集性脫甲癥暴發(fā)情況的報道,但我國并未有該類事件報道[1]。故該次研究旨在對手足口病致脫甲癥相關情況進行分析總結,以期為臨床上該病的診療提供參考依據。
有資料顯示:手足口病患兒中約3.5%會出現脫甲癥,但未見更為詳細的研究結果。該次研究中納入對象為該院2017年4—2017年10月收治的手足口病致脫甲癥患兒,對其各項臨床資料詳細分析后可得:患兒脫甲時未見局部疼痛、瘙癢或紅腫與全身不適的情況,病變情況為甲根白色裂紋、與甲床斷裂、甲板從里往外脫落、長出新甲;詳細觀察脫落后的甲床情況可見:未發(fā)生結構異常變化、滲出的不良情況,新甲板未見增生、表面光滑、無肥厚;對患兒身體狀況詳細檢查后未見留有其他后遺癥。同時患兒手足口病后至甲部病變時間在25~50 d之間,17例(39.5%)的患兒在手足口病后 25~29 d 出現脫甲癥,30~34 d、35~39 d 內各為9例(20.9%),其他患兒則于40~50 d出現脫甲癥。該結果與相關報道的39、42 d間隔期稍有差別。
有研究結果指出:相關腸道病毒感染對脫甲癥的發(fā)生有著相應的影響,比如西班牙研究人員調查了手足口病致脫甲癥患者后得出:有多數脫甲癥患者腸道病毒感染主要是CoxA10、CoxB1或者CoxB3等腸道病毒感染[2];故臨床上診療時可從該方面著手考慮,確?;純旱玫郊皶r全面的防治。但脫甲癥和手足口病有無確切關系,醫(yī)學界未給出明確界定,而縱觀諸多文獻報道可得:脫甲癥和手足口病確是有著相關聯(lián)系。可認為脫甲癥不是感染性疾病,其為甲、甲周圍感染所產生的一種后遺癥。但關于脫甲癥是因手足口病腸道病毒感染直接導致,或是腸道病毒引起人體甲基質產生相應的免疫反應所致,亦或者與手足口病患兒發(fā)病后有無予以高強度衛(wèi)生措施所致,上述幾方面情況當前醫(yī)學界并不能真正確認。而有學者認為:手足口病會對低年齡患兒的基本情況造成較大的影響,引起機體指甲生長時間停滯,并導致脫甲[3]。
綜上所述,該次研究結果提示:手足口病后期會出現脫甲癥,但該癥狀存在自限性,通常在2個月內恢復,亦不遺留后遺癥。臨床上治療手足口病患兒時,需明確辨別不同型別手足口病臨床特征,并根據所獲結果為患兒進行相應的防治;并需注重做好個人、家庭以及托幼機構衛(wèi)生工作,強調全方位預防手足口病傳染;對患兒及家長均需加強健康宣教,告知家長雖手足口病為自限性疾病,亦可自行康復,但也會對患兒造成相應的不良影響,比如患兒愈后出現脫甲癥,使其高度重視防控工作,有效控制疫情擴散/重癥病情患兒;不斷提高家長對孩子的監(jiān)護意識,在手足口病高發(fā)季節(jié)盡量減少孩子去公共場所的次數或滯留時間,加大手足口病的預防力度;而各級衛(wèi)生教育機構亦需不斷增強手足口病疫情監(jiān)測,發(fā)現異常情況則即刻予以正確處理,及時遏制疫情擴散與大范圍暴發(fā)[4]。